分享

母亲的老古话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7-2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光阴荏苒, 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五个年头了,但母亲一直活在我的心中,母亲的老古话常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图片

母亲是1938年出生,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不打人,也不像别的母亲那样出口就骂人,她是一个喜欢讲道理的人。她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母亲不知从哪学到了那么多的“老古话”。母亲那入情入理直白易懂的老古话一路伴我成长教我做人。
记得刚上学时,我们念书不用功,她就告诉我们,老古话说,小孩不听老人言,吃苦的日子在眼前。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只见过拿箩筐借稻的,没见过拿箩筐借字的。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多多识字。
父亲常常为家里生计孩子前途犯愁,母亲就劝慰他,车到山前必有路。田地里拔萝卜,剥一截吃一截呗。
如果遇到乡里乡亲的吵架,母亲也总是好心相劝,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远亲还不如近邻。舌头与牙齿还有碰擦。惹不起躲得起。大家都让一步,忍字头上一把刀,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之类的老古话来劝和。 
图片
小时候干农活总想偷懒,她会一边自己干活,一边说,老古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我们干农活总想挑三拣四,母亲就说,条条蛇都咬人,水蛇不咬人也很吓人。 
后来,我们长大了,出远门了,母亲总说,路在下巴下,遇事要多问人。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小心撑得万年船。希望我们都能平平安安。
我们有了孩子后,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和妻子也常常有困惑甚至分歧。有时当着孩子面,我们也互不相让争吵起来。母亲就背后说我,古话说,当面教子,背后劝妻。当着孩子面吵架,这叫,做阎王不正,惹小鬼敲磬。   
教育下一代,母亲从来都是严格而不娇惯,她也不主张为下一代积累财富,用她的老古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做马牛。养儿不如母要田做什么,养儿胜似母要田做什么?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惯儿不孝,肥田出瘪稻。
在为人处事方面。她的老古话更多,“大不怕,小不欺”砍的不光,争的不香。”这是她的做人种则。“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头顶锅儿卖,人情大于债”。她要我们知恩图报,不做忘恩负义之人。“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她提示我们干任何事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单打独斗终难成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世上只有第七的,没有第一的”。她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大。 
在我学生时代,母亲从来都要求我要尊重老师,她说,老古话说,只有状元的学生,哪有状元的先生。老师虽有好恶,但作为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苛求的,学生胜过老师是必然的发展规律。而当我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后,母亲又常对我说,古人讲,世间有两个好人,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先生。你要好好教书,不能误人子弟啊。老古话,肚子里有一桶水才能倒出一杯水。你可不能像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来哟。

图片

再后来,我到机关工作,母亲总是提醒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人在做天在看。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身正不怕影子歪。母亲的叮嘱虽然没有组织上教育那样规范严谨,但她要求我们做人要正直善良守法的底线是清晰的。
老古话说,蛇有蛇路,鳖有鳖路,乌龟还有三条黑路。只要你迈开双腿,路就在脚下。每当我遇到困境时,她就用这些话来鼓励我,给我以希望。
母亲到城里与我们住在一起后,有一次我突发奇想,带上母亲、岳父、岳母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进了卡拉OK厅,在我的强烈请求下,母亲竟然抓起了麦克,唱了一首老歌,歌词我没有听清楚,但有两句我至今记忆犹新,“富人的孩子把学上,穷人家小孩放牛娃”。母亲告诉我,这是解放前的歌。当时我真佩服她的记忆力啊,都六十多年过去了。而且这六十多年中,我从来没有听过母亲唱过一次歌。
无论是在我的工作地,还是我曾长驻过的杭州上海,母亲都参加过我的一些朋友小聚。因为母亲那时还能喝上几杯白酒,她也乐于和青年人小酌怡情。每每三杯下肚,她又忍不住了,那老古话便恰到好处地脱口而出。初次见面的朋友都说,啊,您老母亲文化很深啦。我只好说,母亲和我一样,酒多了话也多。母亲每次事后总是小心地问,我是不是在桌上说错话吧?我说,没有,您老人家说的每一句“老古话”都很贴切还有哲理呢。母亲高兴地微笑着说,妈妈没有读过书,肚子里就这几句老古话,“乡下狮子乡下舞”还差不多,在城里就让人笑话啦。我也开玩笑说,那不会,老古话说,半部《论语》能治天下。您这一肚子“老古话”与半部《论语》也差不多啊。

图片

静静想来,母亲一肚子的老古话,不是从书本上背来的,当然也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分明桐城文化传承的最好例证。前人说,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今天我说,桐城文化岂止于桐城派乎?乡间口口相传,世代绵延的老古话,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人生哲理,这不正是桐城文脉的深厚底蕴吗。
在我们桐城乡下,那些充满着智慧的老古话真是枚不胜举。比如,讥讽懒人怕“双抢”,就说早上天凉睡觉好,中午太热怕晒黑,晚上又怕蚊子咬。赞扬一个人勤劳,便说谁谁是丢下锄头拿条把。面朝黄土背朝天,黄汗淌黑汗流。还有诸如:人瘦长毛,田瘦长草。学问不会烂肚子。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千怪万怪来者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等等,这些老古话既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又寓意深刻流传乡里教化后人。
母亲深知身教胜于言教,她从来都是以自己的言行一致来教育我们。母亲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要想下级做得好,首先领导要做表率。要想子女做得好,做父母的更要谨言慎行做榜样。
母亲一辈子务农,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个,尤其是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自承担了太多的压力,想来非常不易。母亲临终前,还殷殷地対我说,父母没有什么出息,你们做子女都跟着受累。这话让我内心既感动又难受。我说,母亲虽平凡,但您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母亲,你常常教育我们的那些老古话就是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这才是我们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之宝啊。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