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山石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7-25 发布于上海

作者:曾继梅

春分一过,小草欣欣然睁开了眼,老树吐出新芽 ,破了土的春笋从黑暗挺到光明,山花随意而又随处生长,饱满的春景让老山生机勃勃。

雨过的老山舒展开来,春雨让大地有了无中生有的魔力,众生在春雨中各自蓬勃,从此山林再也没有了寂寞的角落。

老山的石头在春雨之下也不甘寂寞,一层一层的青苔,绿茸茸的那样可爱,让坚硬的心生出一丝柔软来。

周日,南京莫愁赏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石泉相约侯队、美云姐和我一同上山寻石。车停在不老村,我们沿着七珍线,从大椅子山上去。随着近年来游客的增多,大椅子山观景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以前我经常和户外群友登山,大大小小的老山山脉我都走过,只在意风景,不曾注意过老山石头的奇特。自从认识石泉会长后,对老山石才有了一些了解和关注。后来,石泉会长经常分享一些自己收藏的老山石图片和一些相关的老山石资料给我,我才发现那些历经时间洗礼的老山石姿态各异,或似层岩叠嶂,颇具大山势;或似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或呈“山石荦确行径微”“一桥飞架南北”。尤其当我们抚摸着石上厚重的包浆之时,依然能够从它们的线条、结构、孔洞中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气息,感受到天地之间气韵的流动,自然造化令人惊叹的奇美。

我还从石泉会长处得知,2021年5月,南京莫愁 · 赏石文化研究会在莫愁湖景区棋文馆首次展出老山石,引起了南京及全国广大石友们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以前老山的石头叫什么石头,这个在南京的石界没有任何定论。后来经过一些专家对老山石头的一些采集、摆设、讨论,最后决定把老山出产的观赏石叫做金陵“老山石”,从而形成老山四绝:森林、温泉、奇石、溶洞。自此,老山石在中国横空出世。《莫愁石雅》首集推出老山石品鉴,对于老山石的推广与发展意义重大。

金陵“老山石”,经山涧溪流,风吹日晒而皮实老到,天划神镂,再经人工搭配底座,呈现出各种意境,人石交融。从《莫愁石雅》推出的老山石品鉴图片来看,老山石最重要的特征还体现在千层石上,层岩叠嶂,蜿蜒曲折,或像层层梯田,或似盘山公路,既有螺旋上升的渐变节奏,亦有高耸挺拔的崇高力量,更有一望无垠的广度和厚度,给人以“诗和远方”的遐想。老山石的粗犷古朴,实如其名。

“快看,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石泉指着一丛山花下的石头问。我们循声望去,只见此石长过尺,高盈寸,平如云台,峭似鹰嘴,飘像练带,层层叠叠,蜿蜒盘旋,酷似卧龙腾飞,肖像宋元山水,似乎散发出一股“襄阳下拜亦非狂”的文人气息和精神。“哇!”我们欢呼起来,此石附土而出,形状奇特,使观者犹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石泉说道:“此石可谓溪山行旅也。真是不虚此行。”

南京人登山,大多数都喜欢去紫金山,那里可以俯瞰南京城;赏秋色的话,喜欢去栖霞山,毕竟那里是我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虽然老山自然美景优美,却多限于浦口区本地人游览。如果老山石能像雨花石与栖霞石一样广为流传,必将为老山增光添彩。

赏石文化是南京最为悠久的元素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开始欣赏、收藏雨花石。六千年来,石城赏石、藏石、画石、咏石代有传人。老山石赏石的历史亦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后来老山石的赏玩,或隐或现,连绵不断。如果南京能够将“老山石”再发扬光大,必将改写南京奇石地图,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增添一个引人注目的地域文化符号。以后赏玩老山石的人将会带动一个行业,引起社会对老山地质、旅游和赏石文化的关注。

石泉是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中国观赏石一级鉴品师,也是南京莫愁·赏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目前,石泉会长和石友侯队正想极力打造一个老山石的学习、交流、展示平台。侯队说:“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老山石,是大自然馈赠江浦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江浦一道瑰丽的文化名片。认识老山石,欣赏自然天成、巧夺天工的老山石,会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创办老山石协会,搭建老山石文化平台,弘扬老山石艺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老山石,是一份积极的善举,我会乐在其中。老山石对于浦口乃至南京旅游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的,老山二十八景与奇石皆密切相关,如,龙洞观云(奇石、溶洞)、东山峡谷(奇山异石)、天井探奇(石将军)、神龟驮经(老山奇石的标志)等。

石泉会长寻觅到一块心爱的老山石,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说:“石头与人,贵在互动,人入石中,意境纷呈,人石交融,幻象万千。老山石因老山而得名,老山也会因为老山石而生辉的。”他还开心地说:“最近我们开展了一场'明式家具牵手龙泉青瓷邂逅金陵老山石’的活动。奇石,被视作人类文明和大自然的缩影,融合了自然学、金石学、博物学及鉴定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是的,当造型简练的明式家具配以刚柔并济中透着文人风骨的龙泉青瓷以及自然天成、灵动朴拙的老山石,三者同框,神韵贯通。

君子寓意于物,寄情于物,先贤爱石赏石,以自身之性情,完成对美的审视,从而使性灵无所拘束。在石界,自古就不乏“石痴”,古有“米芾拜石”之典故。米芾爱石出了名,自嘲道:“癖在泉石终难医。”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双石》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石痴,你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你真正走近他们、接触他们,你就会慢慢明白:石头承载着爱石者的思想和情感,在人与石的对话中实现了物我交融。

浦口区作协秘书长美云姐有感于石泉会长与侯队对老山石的推出孜孜不倦,作《寻石》诗一首咏之:“露珠打湿的野径/有跌落的鸟鸣/躬身于山石间翻捡/那是一种酣沉/在操守里静默/等待/相认/一方知己/怀抱太阳落山后的思想/从不作出徒劳的解释/时常 也有留存的幸物/声色 如同陷阱/你低眉垂视它/再用手摸摸它/仔细辨认它/思想的力量不够/眼前变幻的图案/且说古人御马/且说山峦层叠/且说幻彩流云/实际上什么也不是/只是心中的伊甸园/呼唤你走进他”。煮茗读诗听风雨,抚石观心悟大道,石头展现的造物之美,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期待,并经由形式唤起主观情感的愉悦,让人顿悟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

我相信老山石会成为南京一张靓丽的赏石文化新名片,老山亦会因老山石而大放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