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宴请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吃饭,为何最后成了“催命宴”?

 秀儿微刊 2023-07-25 发布于河北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满人在入主中原以后统治了中国二百多年,说起来这个时间也不短,他们究竟是使用了什么政策和手段让清王朝持续了这么久?


其中最睿智而最见成效的一个政策就是亲汉政策,毕竟中原曾经是汉人的地盘,这个国家的臣民也多数是汉人,如果汉人和满人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个国家还能长久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连孟子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以清王朝好几代的皇帝为了笼络人心,都重用汉臣,优待汉民,尊重汉儒,极力地拉近和汉人的距离,消除隔阂,这也是清王朝在很长的年代里,能够江山稳固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大家耳闻能详的“千叟宴”就是皇帝聚集人气,笼络人心的一种大型宴会,它是从康熙王朝开始的第一次宴会,有过一共四次这种挺有意思的酒宴。


康熙五十二年的三月,是康熙帝玄烨的六十大寿,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很注重六十岁生日的,因为六十年为一甲子,这个时候也称花甲之年,古代医疗条件差,能活到六十岁已是很长寿,寻常百姓都要庆贺一下,更何况是帝王了。


康熙时代是盛世,老百姓还算是富足,所以都很拥戴康熙帝,他们听说康熙六十大寿了,有很多老人纷纷赴京前来祝贺,康熙帝知道了此事非常开心,于是在畅春园设宴宴请有功之臣以及前来祝寿的65岁以上的老人,一来是图开心,二来是为了显示大清皇帝非常亲民。


这次参宴者两千余人,可谓场面盛大,之后全国掀起了敬老爱老之风,邻里友善,家庭和睦,大清王朝子民其乐融融,一片祥和,可见这个千叟宴虽然耗费了不少银两,但是也大有益处,总算没白花钱。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69岁,为了预祝自己的七十岁生日快乐,康熙又举办了一场千叟宴,这一次宴会,康熙颇有感触,他感叹自己在位六十年所经历的风雨,也感叹自己兢兢业业为大清江山所做的一切,特意写下了一首《六十一春斋戒书》:

性理参天地,经书辅国朝。

勿劳民力尽,莫使俗氛嚣。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

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清。

视察焉能隐,行藏岂可摇。

桑榆虽景暮,松柏后霜凋。

长养春容盛,宽严君德调。

倦勤应不免,对越愧明昭。”


只可惜就在这一年,康熙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还没来得及过自己的七十大寿。也就是这次千叟宴给12岁的弘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之后乾隆也效仿他的皇祖父举办过两次千叟宴。第一次是乾隆五十年他喜添五世元孙,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3000多人的千叟宴,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御赐寿杖、如意、文玩等,皇子皇孙们挨个出来敬酒。纪晓岚和乾隆合作了一幅对子,送给了一个极为罕见的长寿老人,这个老人已经141岁。对子是这样写的:“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首诗非常绝妙。“花甲重开”就是两个花甲之年,两个六十岁为一百二十岁,“三七岁月”就是三七二十一,外加一个春秋,正好141岁。这首诗也把宴会气氛推向了高潮。



还有一次就是乾隆六十年,这一年是乾隆让位给嘉庆那年,那年的乾隆已经85岁,因为他特别崇拜他的皇祖父康熙,他发誓在位年限不超过康熙帝的61年,所以这一年他禅位给嘉庆,他想作为太上皇再来一次千叟宴,这次参加宴会的老人都改在了70岁以上,宴会开始时嘉庆帝带着三千多老人向白发苍苍的乾隆高呼万岁,乾隆帝见此景非常开心。


只是此次宴会结束后很多老人相继离世,有人怀疑是乾隆暗中命人投毒,但是仔细想来不可能的,他没有理由劳财再害命。可能是这次参宴的老人年龄更大了,到了乾隆末年盛世王朝已接近尾声,“盛世”只是个虚假表象,那时候的老百姓的生活在走下坡路,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忽然间让他们从粗茶淡饭,改成一顿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再加上暴饮暴食,胃肯定难以承受。


老人们到了皇宫繁文缛节一大堆,也得累够呛,来来回回路途遥远,对于垂暮之年的人来说,身体也严重透支,古代医学又不发达,一旦倒下很难再起来。


乾隆末期的盛世已经是空有虚名,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就在向灭亡一步步靠近。这一次的千叟宴是大清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象征着乾隆年代的结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