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东营菌物科学 2023-07-2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一、通江银耳发展情况

通江银耳经历了“野生自然生长”“古法银耳人工栽培”“新法人工菌种栽培”三次突破发展,先后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原产地域”“中国驰名商标”“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欧盟有机认证”等诸多荣誉。创新“菌耳”“菌稻”“菌菜”等多种模式协同发展,综合利用废旧耳棒、秸秆等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接种通江银耳(食用菌)3.8亿袋,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干品产量达50万斤,产值达35亿元以上。坚持外抓招引、内强培育,成功引进福建好彩头、芊菇、祥云等头部企业入驻我县,建成西南地区最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专合社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2022年通江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正努力争创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在2025年成功创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图片

二、通江银耳发展历程

通江银耳历史悠久,发轫于盛唐,食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历经了3个阶段,正在加速实现第4次跨越。

图片

第一阶段:从盛唐起至1865年,通江银耳在纯野生环境下自然生长。

第二阶段:从1865年起,陈河雾露溪等地耳农利用野生银耳生长环境,采取“排山”方式开展人工种植,提高野生银耳规模和产量,实现了“银耳古法人工裁培”,这是银耳发展的第一次突破,比福建银耳种植足足早了100年。

第三阶段:1965年,以通江耳农屈全飘为代表的本土专家成功研发了初代通江银耳菌种,这标志着通江银耳进入菌种规模生产时代,实现了通江银耳发展的第二次突破。

第四次跨越阶段:面对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背景,适应现代化标准种植的现代化必然趋势,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决定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吹响了第三次创业的进军号角。

三、通江银耳发展优势

(一)自然生态得天独厚。通江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6.6C,年日照时数1318.4小时,年降雨量1193.8毫米,有霜期短、湿度大、云雾多、温差适宜等特点,为通江银耳生产原材料大巴山栎木(麻栎或栓皮栎,俗称青冈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自然生态成就了通江银耳举世无双的品质。

图片

(二)品牌文化独树一帜。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通江先后建设银耳博物馆2座,系统展示通江银耳文化、世界银耳发祥地悠久历史。2004年通江银耳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录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名录,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赞誉通江“两耳-菇,小有名气,大有作为”,2015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19 年荣登四川“一城一品”金榜,通江银耳传统生产技艺成功入列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区域品牌价值达50.11亿元。

(三)营养成分独占鳌头。通江银耳被誉为“耳中极品、菌中魁首”。近年来,相关研究机构对通江银耳和其他地区银耳进行了理化检测与对比分析,相比其他银耳,通江银耳中粗多糖、总糖、膳食纤维、甘露糖、岩藻糖等多糖含量明显较高,特别是最新研究发现具有抗癌效果的乌苏酸含量是其他银耳40倍以上。且铅、镉、铬、砷、汞等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

(四)区域市场独具优势。通江位于“成渝西”几何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结“一带一路”、关天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和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有着近1.5亿人的广阔销售终端市场和发展空间。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必将形成“西通江、东古田”中国银耳市场份额的竞争格局。

(五)能源优势独一无二。通江境内风力、油气和光伏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80亿方,西安特变电工、华能燃机风电光电等一大批能源项目建成后,必将有力促进我县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为企业用能带来独有的价格优势。

图片

四、通江银耳产业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园区,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战略路径:坚持“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发展战略,以革新生产发展方式为抓手,以工厂化生产与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积极探索银耳(食用菌)全产业链推进路径。

(三)主攻方向:一是立足通江银耳质厚、肉嫩、易炖化等特性,不断研发推广干品银耳、银耳罐头、银耳果冻、银耳粥、银耳冲剂、银耳薯片、银耳养生酒等食品类新产品。二是立足通江银耳药理活性优异的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润肠、保肝、防衰老、抗癌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生理作用,研发推广银耳类药品和保健品。三是立足通江银耳多糖含量高,能够有效保持皮肤水分、修复皮肤黏膜、促进皮肤自我保护、消除皱纹等功效,研发推广银耳面膜、精华液、水乳、保湿水、凝霜等化妆品。

(四)支持银耳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一是在发展规划上,系统编制《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振兴发展总体规划》(2022年-2035年)、《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构建小通江河流域段木银耳种植区、工业园木屑银耳工业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区、高明新区科研文化体验展示区发展格局。二是在科技研发上,境内有全国唯一从事段木银耳科研的基层科研单位——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国内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团队达成合作协议,与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四川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县内外食用菌龙头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先后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申请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专利授权1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2项,省级标准2项。三是在企业引领上,拟由国企嘉祐农投有限公司承接原耳保品牌建设,福建祥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规模化生产种植,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承接银耳食品加工,江苏哈森集团承接通江银耳药品保健品研发生产,成都时光酷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接通江银耳化妆品研发生产,作为头部企业全面带动通江银耳发展,不断延伸银耳产业发展链条。四是在政策支持上,2021年国家出台“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巴中是全国12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并将通江银耳作为巴中市唯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在近期发布的《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特别提到了要做强川东北通江银耳等优质特色高效产业带。县委、县政府设立5000万银耳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银耳产业发展。组建银耳链长专班,负责银耳全产业链发展,对入园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