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我家与一棵树的情结》

 萧逸帆520 2023-07-25 发布于湖南

我家与一棵树的情结

/石生选

我的故乡地处宁夏盐池县一处偏僻小山村里。故乡一带是著名的“中国滩羊之乡”,同时也是“中国甘草之乡”。可是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尤其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受利益的驱动,男女老少几乎齐上阵,一拥而上到草原挖甘草,把原本已经很脆弱的大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满目疮痍。好在后来有了“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以及严禁“乱挖滥采”等措施,才使得人为大规模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人和事的势头遏制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家为了保护门前的一棵老槐树上演了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片段画面。

其实,我家现在的这棵树还不是最初的。原来,在这课老槐树之前,我家在现在这棵树的原址上还有一棵更久远的树,这棵树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据传是祖先从山西大槐树搬迁到这里后,祖先为了怀念故土,特此栽下的。在祖先的精心保护下,几百年来不管发生了多么严重的事情,祖先都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这棵树,才避免了一次次厄运。据说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盗匪四起,民不聊生,加上缺雨,老百姓的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家前辈为了保护这棵树,宁愿挨饿受穷,也不为有人出大价钱试图买这棵树所动。

可是到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宁夏一带遇到了特大旱灾,即历史上有名的“民国十八年年馑”。那可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爷爷生前每每提起这件事,一脸惊恐像。据爷爷讲,这次年馑,所有能吃的包括树叶树皮,草茎草根都吃完了,依旧有许多人饿死,几乎无一家例外,也有全家饿毙的,说饿殍遍野,一点不为过。在这样险恶情况下,我的几个爷爷为了保护这棵树,轮流换班吃睡在树下,生怕人们饿急了,剥树皮。可是当时人们饿的连命都保不住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纷纷围上前试图连皮带叶(根)抢个精光。

爷爷苦苦哀求,可是已经饿红眼的人们根本一句话都听不进去。无奈之下,爷爷答应人们只能摘取树叶,但不能剥离树皮。饿急的人们还算听话,纷纷一拥而上,顷刻间树叶被抢劫一空。可是有人还是打树皮的主意。几个爷爷一下子急了,相互手挽手将树围起来,并且威胁说“谁剥树皮就拼命了”!在饿死面前,人们还怕死?情急之下,爷爷突然想起来,这些人当中大多是从大槐树搬迁过来的后代,于是灵机一动说道“这棵树可是祖先从大槐树一步一个印背过来的,我们不能把祖先的树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毁掉呀”!爷爷这句话真管用,人们听后才悻悻离去。谢天谢地,原本在那样不可能保住这棵树的情况下却保住了这棵树。

可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大跃进”、大炼钢铁那阵,有人以大炼钢铁为名,连招呼都不打,锣鼓一敲,数十个壮汉一起发力,轻而易举地将这棵历经几百年磨难挺过来的树,最终尘埃落定锯倒。当时正当人们动手锯树时,年轻气盛的三叔扛住政治风险试图阻拦,也就是仅仅说了几句话而已,就被带上“坏分子帽子”,从此全家受害无穷。

事后,老父亲叹了一口气,又在老槐树原址上栽了新苗。即现在的这棵树,从此加以精心保护。我们这些子女看到后不解地发问“怎么还栽树?难道三叔的悲剧还要重演吗”?老父亲却不紧不慢地说道“现在大草原已经不像以前了,没有这些草呀树呀,也就没有庄稼呀,我是怕民国十八年年馑呀”!经老人家这么一说,全家无语了,一起又投入到新苗的保护行列来。

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老父亲虽然已在几年前走了,可是昔日老父亲栽下的这棵新苗却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可是前年当地又遇到了罕见大旱,从五月到六月一滴雨未见。在大旱面前,全家只要一发现这棵树旱了,就及时浇水。没想到这棵树也真能喝水,没几天又得浇水。要知道,我们村子与其他村子虽然早已通上了黄河自来水,可是大旱面前水比油贵呀!这时有人跑到我家说:“真傻呀!这么旱的天气,谁还花大价钱买水浇这么一棵大树,还不如让旱死买个好价钱。”

末了,他又说“这棵树这么高大又是硬杂木,可是做家具的好材料,现在到哪里找这么大的树木”。顿了顿,他接着说道“不过话说回来,这活树可不能砍呀,像这样的树,林业部门都是有'户口’的,把这样的活树砍了,恐怕要吃官司的。可是死树是没人在乎的,不如旱死了,砍了卖给我,我出大价钱”。说着说着,这个人还真的把定金都放下了。他的话当然被我们一口拒绝。接下来,我们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保护这棵树,才使得这棵大树在大旱面前顺利挺过来。现在看到这棵树生机勃勃,全家既庆幸又感慨万千!

作者简介:

石生选,宁夏人,业余爱好写作,曾经多次在区内外征文活动中获奖。其中,在人民网主办的“远离非法集资”征文活动中所撰写的《非法集资蔓延之势头该出重拳整治了》获铜奖等等。


,入围奖100名左右,10



轻触品诗,点击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