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名家谢稚柳告诉弟子们,我用最笨的法子学习书法,效果挺好

 木易斋 2023-07-25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谢稚柳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画鉴定家、书法家、画家是现代海派书法的代表人物,是继沈尹默、白蕉、来楚生之后海派名家,同时也是二十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草书大家。

我们现在学书法喜欢耍聪明,老是想用所谓“聪明方法”去解决,不愿意下苦功夫,。

我来举一个例子,现在学毛笔字很少有人摹写,大多数以临为主。比如张旭《古诗四帖》,一代名家谢稚柳先生采用最笨的方法,学习之前先双勾再填墨,操作如下,把准备好的字帖用塑料薄膜盖上,保鲜膜也是不错的,上面在放一张纸,下面用玻璃拷贝台点一个灯,先描红边,准确掌握字形、字势、字粗细变化,撤掉灯具后,再开始填墨。

80年代以前,还没有先进的拷贝绘图设备,传统的摹写,有人用夜间的手电筒和罩子灯,条件再差一点的就用无烟的蜡烛,如果能弄到一些酒精,做一个简易的酒精小灯,光从下面向上射,利用这种最原始,最笨的方法进行勾边摹写。

图片
图片

有的人写榜书,夜间通过手电筒或蜡烛,将单字离光源很近,字在墙上立马被放大了许多倍,根据自己想要字的大小,调整光源距离,在墙上用碳或者铅笔将大字勾好边,用这种方法,想要多大的字都可以,早年搞广告的那些小老板,两三平方的字,不可能请人用拖把来写吧!

想一想景区里面的“超大”的字,也是用这种技巧来解决的。

勾好边以后,第二天白天时,便可以进行填墨书写了,不管是哪个时代困难都有,只要是有心人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上面这些传统小技巧,技巧至今还在,现在用“摹”的手法,已经很少人用。谢稚柳先生就是“摹写”一遇到复杂的字,高难度的字,这是先生的解决的方法。

图片
图片

谢稚柳是多么厉害的人物,人是绝对的聪明,民国期间谢稚柳和张大千等很多名家有过密切的交往,现在的白话来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的文化圈子绝也说是聪明人的圈子。

这么聪明的人却用这种笨方法,我们这些普通人家,往往在学习中喜欢耍小聪明,抄帖抄书,抄帖便是生活的一部分。说白一点就是不愿意动脑筋。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痛苦而快乐的事情,确实重复很轻松但学不到东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早年唐张旭《古诗四帖》出现,一众书画收藏家、书画名家,认为那件《古诗四帖》是假,其中也包括鼎鼎有名的启功、徐邦达、杨仁恺,众多行家中人,仅有一人提出强烈的反对,那人便是谢稚柳先生,认为这件作品就是真品。谢稚柳认为《古诗四帖》的风骨神采和古籍记载评价如出一辙,故认为是张旭真迹,另外,谢稚柳从颜真卿、怀素的传世墨迹中找到了一些和《古诗四帖》用笔、气息、结体、作者个性习惯等等,有很多相似相同的信息,显示了两者之间的根源。谢稚柳结论《古诗四帖》为张旭真迹。

谢稚柳拿出了多方面的证据资料,在1978年《书法》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古诗四帖》真伪一文,力主谢稚柳张旭真迹之说,观点被大学课本和国家书刊所采纳。

据记载当时方辩驳时,谢稚柳很不舒服气,采用摹的方法,花了大量的时间,下了“笨功夫”,将《古诗四帖》单字“摹本”放大,比较接近张旭的原貌,字的形态气势接近原帖,后来他做出几件接近的复制品,如果用老纸来写的话,相信可以骗到很多行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谢稚柳先生是大学问的人都用这么笨的办法,我们也有时候也应该学习一下,这种“一字十分功”的方法,经过两次勾边,多次填墨的过程,静态的字还好说,特别是“飞白”的行草书,墨色的变化,起承转合的顺序,写好一个字,有时比写十个字还要难。

我是四海易术,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