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教师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技能(2):教育活动目标及其效果

 莫源秋论幼教 2023-07-26 发布于广西

三、评教育活动目标及其效果

评价教育活动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育活动目标表述

1.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全面:有认知目标,有情感目标,有行为目标;有心理目标,有身体目标。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每个人都会'噗’”的活动目标(注:噗就是放屁的意思)

1)情感目标:噗时给别人带来影响产生内疚心理,并表示歉意。

2)行为目标:学会在噗的时候如何减少对别人的不良影响的行为,如,离开人群,香水味盖过臭味,唱歌掩盖其声音

3)认知目标:认识到噗产生的原因、噗的气味与食物的关系、噗与生命状况的关系。

整体活动过程将认知目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相对地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或弱化了;另外,从仅仅从噗者来提出应对措施→还应该有从“被噗者”的有效应对:体谅,相信别人不是有意的,给别人尊严,别人已经很难过、内疚了

2.教育活动目标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小班,中班,大班;可行性。

“小班音乐活动:小兔的菜园”的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完整地演唱歌曲。

2.喜欢表演歌曲,并体验劳动的快乐。

这首歌曲共四十八个小节,虽然旋律不是很复杂,歌词也不难理解,但小班幼儿的儿歌也只不过句,歌曲要完整地唱四十八小节,难度实在太大了。而且,小班幼儿大多数没有种菜的经历,无法体会这种劳动的快乐。

3.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具有差异性:高、中、低不同目标。

4.教育活动目标的主体是否是幼儿。

“中班科学活动:找影子”的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影子和光感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探索和光和影子的关系。

3)学习动物手影,体验表演、合作的乐趣。

上述目标表述的(1)(2)中的引导的主体是教师;教育活动目标(3)主要错误是学习是过程性动词,而不是结果性动词。

“大班艺术活动:染纸”的活动目标:

1)通过染纸活动,体验染纸乐趣,表达伙伴之间的友情。

2)在观察、操作、品尝与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幼儿表达与观察能力。

大家可以思考,上述目标表述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

5.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明确、具有检测性。

“小班数学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的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能正确操作。

2)体验游戏的快乐。

从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教师制订活动目标随意性较强,只是草率地写上一两句话,没有紧扣核心目标。 “正确操作”具体指的是幼儿的什么操作行为,让人摸不着边际,是按数取物、按物取数、按圆点取物还是其他操作,不得而知。

6.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行为产生条件是否准确。如,“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能通过听音数数拿数量在5以内的物品中。”

7.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是否是幼儿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其学习的过程,也不是老师的教的行为与过程。

某老师表述的小班科学活动:坐公共汽车的目标之一: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把对汽车的兴趣转化为了解汽车的好奇心。

“观察游戏的过程”这是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显然教师将其放进活动目标中是不适宜的,这位教师不仅在目标表述上混淆了活动过程、方法和手段与行为目标的关系,同时也不能有效的反映幼儿的学习结果。教育活动方法和教育活动手段等都是为了达到教育活动目标而服务的,但它们本身不是教育活动目标,所以没有必要在目标中出现,此目标应改为“产生了解汽车的好奇心”更为妥帖。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时候,要保证目标的纯粹性,使用精炼的词句将其概括并反映出目标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即可,好的教育活动目标不需要太多言语,只需明确具体即可。

(二)目标的达成性:预定目标是什么,哪些达成,哪些没有达成,原因是什么?

(三)预成目标与生成目标是否能同时兼顾?

(四)主领域与非主领域目标、内容适当融合:数学、语言、大胆表达。

(五)幼儿获得了哪些发展:认知,情感,行为。

1)知:零散经验→噗的原因

2)情:知道影响别人,然后感到不好意思,有歉意;

3)行:噗者的如何正确应对噗这一生理现象

(六)错过了哪些发展机会?

★★★★★★★★★★★★★★★★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发出过许多专业的声音。
★★★★★★★★★★★★★★★★

★★★★★★★★★★★★★

精彩回放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