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是需要有量的

 巨风视界 2023-07-26 发布于天津

有一位工作十多年的企业新闻宣传从业人员小新提了一个问题:“领导安排的工作,我都认真完成了,和同事关系也很好,为什么领导说我这些年都没有进步呢?没有进步,那就是原地踏步。我工作十几年了,也想上进,怎么才能让人看到工作有进步呢?”

第一个关键问题:不是让人看到工作有进步,而是自己有实实在在的进步。

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第一句话:“领导安排的工作,我都认真完成了”,我问她是不是只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没有其他工作。

小新在电话中没有立即答上来,等了几个呼吸以后,她迟疑着问我:“上班不就是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吗?”

以我三十多年经历过多个岗位的工作经验告诉她:“每个岗位都应该有十几项具体的职责,最后一项才是'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所以第三个关键问题来了:“你的具体工作职责是什么?”

小新又停顿了几个呼吸,语气低落地说:“那你的意思是我真的没有进步了吗?”

我急忙安慰她:“领导这么说,只是表达心中的不满,不表示你真的没有进步,上班十几年,怎么可能会没有进步,没有这方面的进步,也会有那方面的进步,你态度认真,协调沟通能力强,这也是很大的进步。”

后来聊下来,发现小新的主要问题是工作量太轻,一个星期写一两篇消息稿,每天有稿子报过来就往网站后台上一下,没有就闲着了。

以上是我工作笔记中几年前记录的一个故事,今天早晨翻出来,仍然很有感慨,我多次劝小新多写文章,把笔力练出来,几年过去了,她仍然停留在写会议报道、获奖消息的状态,没有任何改变。

会议虽然多,但有宣传报道价值的并不多,哪一家企业网站、微信、微博、视频等自媒体平台也不能铺天盖地都是会议报道。获奖消息就更少,一年也没有几个。只写类似公式化的消息稿,不仅不会有进步,还有很大的可能会退步。开始几年有新鲜感支撑,还会认真对待,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鲜感越来越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厌烦。

一旦出现厌烦情绪,就会出现应付心理。如果应付事成为心理常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基本就结束了。

工作量工作量,工作需要一定量才能练出手。

量有两种含义,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没有数量练不出手,没有质量提高不了个人能力。

数量不能太少,质量不能太差,太少太差了练不出手;数量还不能太多,质量要求还不能太高,太大太高了会影响身心健康。

无论是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一万小时定律”,还是中国传统的“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妙,妙能入道”,都强调了一定数量的练习,技能才能达到非凡水平。

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有了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技能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标准,那就是一万个小时内练习的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达标。

一万个小时只是时间,不是过了一万个小时就可以,而是指把一件事做了一万个小时。也不是一直做就可以,需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有提高。我以前切土豆丝不均匀,经过两周时间刻意练习,不仅写得粗细均匀,速度也提升了上来。

回到小新的问题,如果多练习各种题材和文体,写够了一万个小时,小新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这些文章值得读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张雪峰

领导训几句怎么了?训错了怎么了?

咱的专业水平拿得出手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