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似懂非懂间的聊斋故事(其一)

 笨蛋贰歌 2023-07-26 发布于河北

我对于热搜的概念止步于每天打开浏览器寻找体育新闻时偶尔一瞥的几分钟里。

也是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我了解到刀郎出了一张新专辑、主打歌《罗刹海市》有着非凡的内涵和有趣的灵魂、似乎是在影射那些曾经阻碍他继续音乐生涯的大咖们。

而记忆深厚的人们又回忆起那英那老师关于刀郎的点评和不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首歌是几乎二十年后来自于刀郎的复仇。

至于是不是,看起来只有当事人才能知晓了。

大数据记住了我这几分钟的浏览,于是在视频网站里向我推荐了这首歌。

有趣、洗脑、灵动、深奥、时而粗俗时而晦涩、时而低调婉转时而大声咒骂,歌曲间包含了太多了元素让人总觉得意犹未尽,不知道歌词中咒骂的是谁却给人一种痛快淋漓的错觉。

这真是一首奇妙的歌曲。

实际上,歌曲的名字和歌词中提到的部分内容,均来自于蒲松龄先生撰写的名著《聊斋志异》回目“罗刹海市”,是一个篇幅很长的怪诞奇异故事。今日给大家借刀郎老师的歌曲叙说一下聊斋的这则故事,也算是理想照进现实了。

因为故事非常之长,这回只讲上半部分故事,后续将会更快更新。

说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做马骥,字龙媒,生的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有潘安之貌卫玠之容。他的父亲是个商人,经营得当家境还不错。马骥从小就大方得体,尤其还会唱歌跳舞,颇招人喜欢。闲暇之余还经常跟着戏班子在家附近演出,用锦帕缠着头,看起来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称。

十四岁那年他考上了秀才,在当地越发出名。父亲年纪变大,不能再跑商赚钱,于是回家对马骥说:“书读得再多也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我半辈子都在经商,有了许多经验,你也继承我的志向去做个商人吧。”

马骥点点头,自此开始做起买卖来。

一日他随别人去海外经商,没想到遇到飓风,船只被风浪打碎,随着洋流飘了三天三夜,最后才得以靠岸。而这里居然是一个都市,只是人人长得都非常丑陋,看见马骥这样标致的人来到,都以为是妖怪,俱个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

马骥刚开始非常害怕,后来发现当地人都害怕自己,慢慢胆大起来。他饥渴难耐,就故意把别人吓跑,吃他们剩下的东西。如此过了好久,终于来到了一个山村。

村里有的人长得像寻常的人,可是传的破破烂烂,像是要饭的。马骥靠在树旁休息,慢慢与村里人熟络了,便将自己如何如何经商、如何如何遇到风浪漂流至此讲给了对方。村民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差不多也能了解一个大概。

又是几天过后,村里人都知道新到的客人不是吃人的妖怪,都过来跟他攀谈。只有一些长得丑陋的,看见他就抛开,始终不敢过来。只有五官与中原人类似的人,才敢与马骥共坐饮酒吃饭。

马骥询问他们怕自己的原因,有人回答道:“老人曾说,从我们这里往西走二万六千里,有个中国,那里的人长得都很诡秘奇异。原来只是听说,见到你之后才信了。”

马骥又问他们为何异常贫穷,回答说道:“我国所看重的不在学问才能,而是相貌。长得最美的可以做大官,稍差一点的可以做小官,再差一点的也能得到贵人的宠爱,获得赏赐,得以养活妻儿。像我们这样的最是丑陋,刚出生时父母就以为不吉利,所以将我们都给抛弃了。即使父母不忍心丢弃的,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罢了。”

马骥又问:“这里叫什么?”

回答说:“叫大罗刹国,往北三十里是都城。”

马骥十分好奇,于是第二天刚刚天命,就叫村里人领着自己去都城了。

几个时辰之后,这才来到都城之外。之间城墙都是黑石头堆砌而成,几近墨色,黑的发亮。用指甲扣一点碎石,又跟朱砂一样。

此时正好赶上退朝,有官员乘着轿子从城门出门,村里人向他介绍说,此人是宰相。

马骥一看,这宰相两耳向后生长,三个鼻孔,睫毛足有一尺来长,把眼睛都盖住了。

轿子后有几个骑马的人士,村里人介绍说是大夫,接着一个一个说出官职。这些人大多披头散发,相貌狰狞。官职越低,反倒长得像人,官职越高,越是丑的奇形怪状。

此时城里人都看到马骥,一个一个向躲瘟神一样离得远远的,十分害怕。村里人赶忙向别人说明,这才缓解了稍许的尴尬。

游览了一番之后,日头渐落,马骥又跟着村里人回去了。自此后罗刹国里都知道山村里来了奇人。

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想结识这位万里来的异客,就叫村里人把马骥送过去。

只不过每逢到了官员家里,看门人总是紧锁房门不敢打开,人人都是隔着门缝议论纷纷。没有一家最终与马骥见面的。

村里有老人说道:“此地有个执戟郎,曾是外交官令,他见多识广,应该不会怕你的。”

于是领着马骥前去拜访。

那位执戟郎果然十分开心,把马骥奉为座上宾。

马骥偷看他的相貌,胡须卷曲、眼睛突出,似有百岁高龄。

执戟郎说:“我年轻时,曾奉国王的命令出使过许多国家,还真是独独没有去过中国。如今我一百二十多岁了,能有幸看到上国的人物,也算是了了心愿。这件事必须要让天子知道才行,只不过现如今我已退职,十多年不去朝廷了。明天早上,就为你去一趟。”

说完,准备了酒菜招待马骥。美酒佳肴,甚至还有歌女起舞做歌陪伴。只是都长得像夜叉一样,用白锦缎缠头,红色的衣服拖在地上。

马骥自然不知道她们是演的什么、唱的什么,只觉得腔调节奏都很特别。

执戟郎看着很满意,问:“中国也有这样好的歌舞吗?”

马骥说:“有的。”

执戟郎听闻,立刻请马骥模仿几句。

马骥自幼就会歌舞,于是用手敲着桌子唱了一曲。

执戟郎抚掌大笑道:“真妙啊!你的歌声就像凤鸣龙啸,我从没听到过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