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莱尔斯 | 奇怪的我,奇怪的话语

 置身于宁静 2023-07-26 发布于浙江


索莱尔斯云:“我并不关心围绕拉康思想的学术或商业的内容。大学中关于拉康的研究既琐碎又冗长。拉康的存在是为了让走向灭亡、胡言乱语的人类再一次感到绝望。”本文选自《例外的理论》,原文标题为《拉康》。

图片

Jacques Lacan

拉康

文 | 【法】菲利普·索莱尔斯

译 | 刘成富 徐姗姗

拉康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听见他的想法;他艰难地写作是为了记录谈话中发现的内容。他制造了一台前所未有的个人视听装置,精确地计算着构成怪癖和压抑的神经系统信息。依我之见,在话语效应方面(类似于管风琴的风箱),拉康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博絮埃或葛拉西安,只不过拉康的出发点并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说教。他的任务是重新创造一种符合现代潮流的雄辩术,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并让人心力交瘁的重任。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雄辩术需要经历一种夜间的原乐,即死亡的无限冥思。过去是隐修院、礼拜堂、讲道台。现在多亏了拉康,又多出了床、长沙发、扶手椅和话筒。拉康满怀着笃定、崇高的信念,在这项事业上呕心沥血。

某一天晚上,我从电视里知道了拉康的死讯。这一切仿佛命中注定: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抵达西班牙马德里;塔斯马尼亚近百只鲸鱼在海滩上搁浅而亡;接着,拉康的面庞出现在荧屏上。那个新闻体现了所有逻辑关联,同时也证明了客观巧合的必然性。

在拉康看来,这些鲸鱼非常重要,他让我想起了《白鲸》中的亚哈船长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按照正常的思维,《格尔尼卡》刻画了一种罪行(如法西斯主义),但我认为这幅画可以有一个新的副标题:《一场由被强行介入神话的弗洛伊德之灯引发的浩劫》,您或许更喜欢下面这个题目:《当米诺陶抵御死亡冲动及其衍生物时发生的事情》。

这幅为掩饰米诺陶而创作的图画究竟体现了何种思想,对此,人们没有深入思考。公牛、手中的匕首、枯叶。这就是除奥尔加的帽子以外的东西,身为俄罗斯芭蕾舞演员的奥尔加曾是毕加索的妻子。此时,她是否是偏执狂患者并不重要。

的确,伟大的发现总是和女性偏执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拉康对乔伊斯的存在产生了兴趣。值得高兴的是,对乔伊斯的关注让拉康跳出了年少时的超现实主义,跳出了阿拉贡式的夸张表达,跳出了海德格尔的忧郁,跳出了对纪德的膜拜。但丁、萨德、乔伊斯:您看看!倘若没有拉康,这项艰巨的工作将举步维艰。神学的作用也必不可少。终于,尘埃落定。山的北面道途平坦,给人们的通行提供了便利。

拉康曾断言女性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女性的存在是不完整的。大写的历史。没有女人会原谅他(男人亦如此,除非他成为米诺陶)。正是出于这一点,女人们才装出爱他的样子。拉康是一个麻烦的家伙,完全不值得称道。在这个乖孩子的笔下,我发现了他“缺乏教养”的一面。令人厌恶的举止。女人的存在就算不完整,但至少与众不同。在我的印象中,拉康是一个诙谐有趣的人。

声音的问题。雷鸣声、暂停声、假装迟疑之声、塞音的节奏声、虚情假意之声、嘶哑声、尖锐声、呻吟声、哀婉动人之声、喘息声。面对拉康在年轻人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哲学家们妒火中烧。作为新时代的莫里哀,拉康不时地刺激着这群伪君子。启蒙运动的斗争并不像电力职员想象中的一成不变,而是和万事万物一样处于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中。拉康大刀阔斧地改变了这场斗争,他的狂傲不逊羞辱了很多人,人们恨之入骨。然而拉康之美在于他的宽宏,他的生命仿佛由粉红香槟浇灌而成。这个世界上还剩下这样一些人,与他们共进晚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拉康就是其中之一。最优秀的棋手也难以预计拉康的招式。什么?为什么?被迫重复一件具有不同影响的事情是非常有趣的行为。对此,拉康说过一句古怪却无可厚非的至理名言。

拉康既矫揉造作又难以捉摸,既洛可可又巴洛克?是的,是的……相反,他十分简单。耶稣会的禅宗。坚忍的愚比。阴郁和冷笑。他听见了人群的议论!总是同样的绝境、同样的荒诞、同样的龌龊不堪!叹息。长叹。巴洛克风格是一种不同于朴实的重复形式,对于改革精神而言非常必要。至少说明四件事,因为事情超出了原有的范围。模棱两可……结点……洞穴……在某一刻,拉康的思想自认为将其禁锢,但却没有想到拉康是它们修辞的无影点。拉康是专横幻想的化身,也是可怕的父亲(他们对他深信不疑)。藐视一切的拉康是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峰。他出现在电视里,散播在世界各地。

我并不关心围绕拉康思想的学术或商业的内容。大学中关于拉康的研究既琐碎又冗长。拉康的存在是为了让走向灭亡、胡言乱语的人类再一次感到绝望。这可能是白费力气。人们很难通过理性的方式感到绝望。需要做出选择:拉康或诺斯特拉达姆士。权力知道如何选择。不管怎样,我要求收回各地的标牌:里尔街;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法学院(它把先贤祠形容为:“对面的杂物箱”)。

整理拉康的言论和相关评述是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并由此可以总结出拉康的发现及其“欢愉的智慧”的本质。正如毕加索所言:“我不寻找,我发现。”

“说话者总是被遗忘在人们听到的话语背后。”(《健忘症》)

奇怪的我,奇怪的话语。

话语需要通过某个人的嘴表达出来。

就是这样。

1981

图片

《例外的理论

菲利普·索莱尔斯 | 著   刘成富  徐珊珊 | 译

定价: 32.00元

曲折的历史,跃动的激情,索莱尔斯的文风像罗兰·巴特一样迷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