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情书父亲在旁出主意,喝酒时父亲给他倒一杯,汪曾祺笔下的生活

 新用户1275MN3I 2023-07-26 发布于广东

午后,阳光灿烂,家人各有各忙。

拿出这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翻阅,一片安宁。

“家人闲坐”,一种非常岁月静好的感觉;“灯火可亲”,万家灯火恬淡温馨的场景。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汪曾祺的散文集。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祖父白手起家,有2000多亩地,两家药铺。但是他的祖父生活节俭,一个咸鸭蛋要分两顿吃,却爱花大价钱收藏字画。

他的父亲多才多艺,会拳脚、爱音乐、写字、画画,还会用最好的材料给孩子做花灯和风筝,陪孩子玩。

所以汪曾祺说过“我的童年很美”,而他的一生受家人的影响,兴趣广泛,活得洒脱而有诗意。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本书从目录上分为三辑,分别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汤和天气好”。

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一辑里,汪曾祺的一篇篇文章写到自己的家、家乡、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继母、保姆等。看似平淡的语句中,饱含回忆的深情。

汪曾祺很想念父亲,常常做梦梦见父亲。即使他的那些梦本和父亲不相干,梦里的那些事,父亲不可能在场,不知道怎么会掺合进来。他的父亲也很爱孩子,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

他还在一篇文章里说到,自己17岁初恋。暑假里,他在家里写情书,他的父亲在一旁出主意,虽然他形容为“瞎出主意”。

汪曾祺说到自己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而他的父亲喝酒时会给他也倒一杯。父亲抽烟时,一次抽出两根,自己一根,给儿子一根,还总是先给儿子点上火。

或许其他人对这样的父子关系感到奇怪,但是汪曾祺的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和儿子的关系也不错。他的孩子有时叫他爸,有时叫他老头子,连他的孙女也跟着叫。他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因为,他认为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在第二辑“随遇而安,自得其乐”里,一篇篇文章写到楼里的大妈们、闹市闲民,还有北京人遛鸟,自己被打成右派的经历等。

泡茶馆,花园,北京的秋花(桂花、菊花、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黄栌、爬山虎),夏天的昆虫(蝈蝈、蜻蜓等),人间草木,水果,昆明的雨,等等。第三辑“汤和天气好”里的文章记录里很多汪曾祺对生活点滴的观察与感受。

在第四辑“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里,一篇篇文章则是对各种家常菜如数家珍。

“汪曾祺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质朴而简白,通晓畅达,既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满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让人不由喜欢上这个有趣的老头儿。”

汪曾祺的文章内容可能不涉及社会大背景等宏大主题,《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本书中的文章也多是他对故人、故土的回忆与怀念,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与叙述。

但是,生活的具象不正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花草树木鸟语香吗?字里行间,都透出汪曾祺对生活的通透与热爱。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本书在后面还附上了汪氏三兄妹的文章。他们写下了父亲、母亲的一些事迹,特别是对父亲逝世的回忆,令人动容。

汪曾祺曾说:“我想念我的父亲,想念我的童年。虽然我现在是七十二岁了,幡然一老了。”

我们都会思念亲人,怀念美好。看看汪曾祺的文章,总会不经意间有了共鸣。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汪曾祺

愿我们都有家可回,有人等,有盏灯为自己守候。

(文中配图均拍摄于《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书》


2020年05月04日星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