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利双收的教授,面对衰老与死亡一样恐惧,濒死老人心声不分身份

 新用户1275MN3I 2023-07-26 发布于广东

尼古拉,一位极有名望的教授,在专业领域获奖无数。

70岁的他,每天都走同一条路线去大学。但是衰老不可避免,夜深人静时,他会在日记写着“我已变得无趣丑陋,头发渐渐稀疏,脸上满是皱纹”。

他热爱数学,舍不得离开讲台,但是“我只能再活不过一年”。

活不过一年的他,没有和家里人谈起过死亡。成就无数的他,无数个深夜,也会感到害怕,呼吸加速,身体颤抖。

电影《老人日记》,只是这样平淡地呈现着一位老人的迟暮日常,却看得人长叹一声。

 尼古拉一辈子都努力公平地对待家人、学生、同事,但他现在缺乏忍耐了。他觉得自己容易生气,变得刻薄,“我在变老”。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在变老时,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会佐证自己这个认知。比如他年轻时喜欢文学,现在抗拒一切新事物;比如他听到年轻的同事用一些愤怒的语气发表评论时,会接受不了,“仿佛有人对我母亲出言不逊一样”。

人到迟暮,难免会对过去的生活有所追忆与反思。尼古拉觉得自己在身后留下了名声和工作,但一直不能让家人幸福。“我才感觉到了我存在于世上的空洞。”

因为他悲哀地意识到,妻子和女儿早就已经变成了他的陌生人。

妻子对于15岁的女儿有诸多管束,但是女儿不肯照做,两人经常争吵。她们似乎都没有留意到尼古拉的异常,也不把他当老人看待。

但他依然是家里的主心骨,一天夜里,妻子跑来告诉他,女儿犯了哮喘,没带药。他让妻子在浴室打开热水,因为蒸汽会缓解症状。

一家三口在水蒸气蔓延的浴室里,静静依偎。这时候,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尼古拉还有一位养女,叫卡迪亚。卡迪亚是吕丝的女儿,当年尼古拉对吕丝一见钟情,曾经这个三口之家有着幸福的时光。

只是吕丝在36岁去世,因为乳腺癌。

 养女卡迪亚曾经是演员,后受过情伤。现在靠着一位姨姥姥的遗产在生活,不去找工作。

尼古拉是担心卡迪亚的,一直鼓励她去工作,并且劝告她“花钱容易,但是赚钱就不一样了”。

两人既是父女,又是朋友,会交流很多想法。

 一天夜里,卡迪亚突然来找尼古拉。她说突然有一种预感,非常悲伤,她很害怕尼古拉死掉。

尼古拉宽慰她,“一切都会没事的,没事的”。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尼古拉,对很多安排都是默默遵从,这恰恰是对生活了无热情的状态。

15岁的女儿留下一张纸条就离开了,妻子坚信女儿在乡下的房子里,想让他开车去乡下。尼古拉就听从妻子的话,在大晚上独自开车去乡下的房子,看女儿是否在那里。

到了后,发现女儿没在,然后打电话告诉妻子。当天夜里,下起了大雪,尼古拉独自留宿在乡下的房子里。

也是在当天夜里,他接到电话,女儿应该是参加了魁北克游行。

 次日早上,尼古拉独自在屋子前艰难地铲雪,以便能把车开出去找女儿。

养女卡迪亚来了,是与他告别,说自己要去欧洲,不知道去多长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尼古拉看着女儿远去的背影,他很想问她:“所以,你不回来参加我葬礼了吗?”但是他没有问出口,他也没有告诉女儿,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他很希望女儿能回头,但她没有。他一直看着她走远,在心里对她说:永别了,亲爱的,我唯一的宝贝。

 《老人日记》这部电影透露出一股暮气沉沉的感觉,特别是尼古拉独自一人的画面。一位名利双收的教授,面对衰老与死亡也会无助。

虽然他在晚年时,对于名望已看淡,独自走在林间小道的他,“最喜欢的就是成为一个无名老头”。但他依然坚信,科学才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最美丽、最有用处的东西。

迟暮之年,他一方面要独自面对未知的死亡,一方面依然要操心女儿。仿佛还有很多未了的牵挂,但又发现自己很老了。

电影最后那场大雪中的离别,看得人难受。伫立在雪地中,看着养女越走越远的尼古拉,仿佛更老了。

想起一本书,《大雪将至》。既然死亡“这场大雪”终将来临,那这些生来死去之间的时光,是为了什么呢?

 虽然《老人日记》的基调冷静又克制,不过把乡村的风光拍得美不胜收。

有一天,全家人开车来到乡村度假。下车后,尼古拉没有急着进屋子,而是自己走去湖边的椅子坐下,看着无边的景色。

天气很好,大自然依然很美。尼古拉想到,就算他不在了,大自然都不会察觉到他的缺席。

不过,“我内心主要的情绪不是悲伤”,而是在这派和谐景象面前的一种宁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