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面对死亡不想走,为什么?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2个字回答

 新用户1275MN3I 2023-07-26 发布于广东

欧洲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有学生问王德峰教授,他脱口而出两个字:牵挂。中国人面对死亡不想走,你知道为什么吗?

王德峰教授是复旦大学的哲学系教授,人称“哲学王子”。由于他对于哲学问题的回答都简单易懂,而且别具风格,很多人都乐意去听他讲课、演讲。

有一次课间,就有同学去问他一个经典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王教授说,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你最好具体一点问,比如欧洲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然后学生就说,那中国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王教授脱口而出两个汉字:牵挂。为什么呢?王教授进一步解释。

他说中国人面对死神威胁的时候,都不愿意走。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人牵挂着。你牵挂着别人,别人牵挂着你。

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假如你已经做父母了,肯定是舍不得孩子的。这也是为什么孑然一身的人,反而好像了无牵挂。

每当说到生命的意义这类命题,就好像很宏大,没有答案,原来不是的。王教授就有说过,怎么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他首先问大家,我们对死亡的害怕,怕的是什么?其实不是怕死的时候肉体的痛苦,而是死亡意味着唯一无二的自我将永远消失,万劫不复,这才是对虚无的真正的恐惧。

王教授说到,他忘记自己在几岁发现人必有一死,但是他记得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有着莫名的恐惧。他发现自己不可能是例外。

“在我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过去是无限可以往前追溯的。在我走了之后,这个世界还在,世界向未来无限延伸。我的一生就这么短暂的一刹那而已。它的意义在哪里可以寄托?”

王教授说的这段话,真的是让人醍醐灌顶!不知道别人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反正我小时候也是想到以后自己会死掉,然后周围的一切都还在,周围的人还在,世界还在转动,只是我不在了,瞬间有一种恐惧。

原来这就是王教授说的对虚无的恐惧,所以听王教授的演讲,能够在只言片语中就明白很多道理。难怪他在2007年出的一本演讲合集《寻觅意义》大受欢迎,哪怕出版社都找不到了,它依然广受好评。

还好现在王教授对《寻觅意义》这本书重新修订出版,书里不但有王教授的成名之作《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他熟悉的领域《哲学与大学精神》《人文研究与书呆子》《艺术与真理》,而且还有很多他对热点问题的回答。

比如,除了挣钱,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判断一件事情有没有意义,是谁规定的?怎么看待教育内卷、学历膨胀?怎么看待爱情?怎么理解追星和偶像崇拜?

相信我们都想知道,一位哲学教授对这些普罗大众好奇的问题是怎么回答的。看这本《寻觅意义》你就会发现,王教授的回答不会让人失望。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一些困惑和谜团,需要懂一点哲学来排解。但是哲学不是抽象的,它可以具体到解答每一个问题。与其自己苦苦去探索,不如跟着王教授这本《寻觅意义》一起领悟。

我们都想活得更加通透和从容,在面对人生的一些课题的时候,能够胸有成竹。为此,我们需要有一段自我寻找的历程。相信王教授这本《寻觅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的寻找之路更加顺畅。


2022年10月28日星期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