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忑侠 | 藏民族的百科全书——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时光捡漏 2023-07-26 发布于陕西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到西宁,不去藏文化博物院是缺憾,去了藏文化博物院会让你大吃一惊。

这个藏文化博物院的展出主题很清楚,就是丝绸之路与藏文化文明;展出布局也很清晰:依次是藏文明起源与迁徙——藏族建筑艺术——藏医学发展史与藏族医学院——藏族服饰文化——618米长的藏族历史文化画卷。

藏民族迁徙史与藏族建筑艺术是统一布局、浑然一体的。时间连贯的画面推进、空间人居的建筑仿真与人物蜡像穿插妙合,不知不觉间把人带入遥远的异域历史,隐隐约约嗅到潮湿的时光味道。

其实,这座藏文化博物院,又称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是世界唯一一座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收藏、保护、展示、研究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件。

步入博物馆,一眼就看见藏医史馆。这个展厅通过介绍二十八位历代著名藏医名家的行医历史、生平事迹、医药医术留存与著作,以及藏医工具、医用器械等,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历史轮廓,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神秘的藏医药文化。

曼唐展厅内悬挂着八十幅珍贵的曼唐。不少游客可能听说过藏族的唐卡,而专门用来表现藏医学内容的唐卡,藏语称为曼唐。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幅描绘“人体生理病理”的曼唐,它是用树的根、干、枝、叶,系统形象地介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

接着是藏医古籍文献展厅与藏医药标本展。陈列柜内陈列着2000多件动物、植物、矿物标本。这些标本都是用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植物的尸体制成。矿物标本应是截取所采原矿的一小部分。青藏高原的动植物和矿物,都是制作藏药的原材料。可以想见,这些原材料的发现和实践应用,曾历经了怎样的悠悠岁月,交织了多少搏斗与牺牲,付出了多少生命与鲜血,又是在怎样惨痛与领悟的反反复复中思想轰鸣、灵感迸现的?看来,人类文明每向前跨跃一小步,其后面都是踏过何其漫长而悠远的疼痛之旅!而且,途中是万万不可拒绝、割断与其他族群的相互交流、彼此学习与相互借鉴的。所以,藏药历史悠久,据说也是汲取了中医药学成果,同时融合了印度医药学文化,在长期实践中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医药体系,最终发展成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民族医药的。

当我们来到三楼藏族服饰展厅,立即就被满眼的绚丽色彩与整齐布局所吸引。原来,这个服饰展厅是按藏族地域和藏民族分支一一展示的。采用的服饰材料似乎都是藏家各部落手工土织布,上面的装饰与点缀也是各自不同的刺绣工艺与形色各异的宝石珠玉。这些藏民族特有的服饰线条与装饰点缀一眼看去全是琳琅满目,叫人眼花缭乱。但仔细比对,还是有花纹、图形、色彩搭配的显著区别的,这很可能包含着他们各自不同部落的象征与祈愿吧。就这样,四十分钟过去还没看完。可更美的风景在后面,剩下的那些服饰究竟属于哪些部落分支,各自有啥不同,根本来不及一一细看,只望一眼便匆匆离开。

博物馆内还有药师佛千佛殿、藏经阁等主题展厅。其内容翔实,细节生动。千佛殿塑雕精美、形神鲜活,具有明显的藏地体格和异域特质。藏经阁内灯光微暗,经卷灰黄,散逸出丝丝缕缕的历史烟尘与岁月沧桑,使整个展厅弥漫在一种静穆而神秘的气氛里。

而最让人震撼的还是“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展厅内整幅画卷绘有唐卡700多幅、不同堆绣图案3000多种,据说是由四百多位藏、蒙、汉学者、专家以及顶尖工艺美术大师,采用纯天然绘画颜料,运用藏族传统绘画技法,耗时27年绘制而成。这巨幅画卷,堪称藏民族文化艺术百科全书。整幅长卷从起点到终点,绕着展厅曲折迂回,粘贴推进,画卷四周都有一幅幅堆绣图案紧贴滚边,把整个展厅装扮得五彩斑斓,绮丽如梦。

用唐卡长卷描绘灿烂悠久的藏族历史文化,就像用诗意梦幻的钥匙,打开中外游客走进藏文化殿堂的一扇大门。置身其中,不止观赏到别具一格的藏族绘画艺术,还可以窥见藏民族的生活习俗、生存状态、历史变迁及文化特征。这巨幅画卷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叹为观止,什么是人文奇迹!

从藏文化博物院出来,一下子颠覆了长期滞留脑中的老观念——看藏文化去西藏。眼前这直观、形象的迁徙史与发展史,这分类明确、地域突出的藏族服饰,这镶嵌着游牧民族生存状态、生活习性、生命特质与梦想追求的藏族建筑艺术,这超乎想象力的巨幅画卷,一幕幕,一段段,一层层,都在博物院的雕刻塑形、实物图画与光影艺术的交合演绎中还原着,复活着,上演着,倾诉着,从而把藏民族曾经的艰辛与期盼、颠荡与追寻、沧桑与辉煌,点点滴滴上映在游客的想象世界里了。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