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和游轮

 心然的原香 2023-07-26 发布于湖北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重庆是一个大迷宫。

出了火车站,进入地铁站。那张密密麻麻的路线图,把我惊住了

我的城市也有地铁,却怎么也看不懂重庆的这张路线图?

揉揉眼睛,睁大一点,走近一点,再看,还是迷糊。

慢慢的,看懂了,十号线转三号线转一号线。旁边有位保安说,你其实可以乘坐十号线转六号线转一号线,这样近很多。再一看,果真,条条大路通罗马,是纵横交错的秘密所在。

一买票,果真有直辖市的风范。票价比其城市便宜。转三趟车,十来个站,三元钱。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喜悦的冲击,让我看地铁上的重庆本地人,也有了异样。直辖市的陶冶,脸上都有气定神闲之美,也或优越感。

我刚从成都过来,成都人挣旅游钱,是没有这份从容的。

不愧是山城,地铁里转线,也有蜿蜒的爬山的感觉。

出了地铁,我又慌了,这么多出口,该从哪里出去呢?不是ABCDE口,而是12345678口,且每一个口,又有分类。我不管了,随便找个口,出去再说。

出了地铁,真实的重庆展现在眼前。城市格局,用七上八下形容,最恰当不过。也有主干道,但不是笔直。环状,有时上坡,有时下坡,有时一个急转,看不见了。那些高大的楼房,依着山势和马路而建,如同积木,有顽皮的意味。

怪不得重庆人不骑自行车,这样的路况,自行车难以驾驭。

重庆有雾,我是知道的。可这会已两三点,还有雾只是不好看,没有小学课本里那篇文章描述的好。

可见,浓稠的雾好看,如纱巾。要散未散尽,不成气候,就不好看了。

一阵压抑感袭来,幸亏有积木,不至于郁闷。

还是不舒服,仿佛吃藕,总被丝缠住。仿佛眼睛被布蒙住,刚刚揭开。也或者眼睛里有异物,睁不开。

走到洪崖洞附近,想打个车去酒店。问路,小伙子说,重庆的出租车便宜,起步价两元,四公里,就十来元钱。

好不容易打到车,钻进去,司机七弯八拐,越走越熟悉,这不是刚才站在洪崖洞那地方看见的一座桥吗?司机说,对呀,四公里路,只是从坡上走到了坡下。我们重庆就是这样的,围着山转,围着水转,走了很远,其实没多远。也就是那句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的意境。

司机这样说时,一脸骄傲。

过去桥梁没有这么发达时,重庆人的出行离不得船。老人们对船有感情,以为外地人也喜欢。看我背着行李,老奶奶问,坐游船吗?我带你去,十五元。

十五元,是向导费。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有生意头脑。

果真,外地人游重庆,是喜欢坐游船的。华灯初上时,游客们从四面八方往朝天门附近集结。江边,打扮得金碧辉煌的邮轮已准备就绪,等着游客一步跨入。

邮轮的大厅,是一个餐厅。游轮上,人们不是坐着看风景,而是吃着看。饭食溢出的香味,站在另一条船上看风景的人也可以闻到

我在武汉生活,拥有两江四岸,可我们的邮轮游,没有这样的火爆。我们的城市格局,相比重庆,是差了些特色。

重庆的城门多,重庆的码头多。码头上有棒棒走近了,才知道,他们手里拿的是一根圆形棒子,怪不得叫棒棒呢?不过,这是猜的,真实的原因,我不知道。

想起故乡人用的扁担,竹片也或木头,都扁扁的,稍宽受力面宽,挑在肩膀上,弹簧一般轻轻起伏,比较省力。这种圆形的,受力面小,比较坚硬,挑在肩上,会不会累上加累

如果这个说法对,扁形省力,这里的人为什么不学过来?

住宿有点贵,我们拖着行李箱一直走,一直找。沿岸,很多家邮轮旅游公司。想着在重庆玩几天后坐船到宜昌转动车回家,便走进去问问游船的事,心理上好有个准备。结果一问,就彻底改变了行程。

工作人员说,四天三晚的邮轮,一般情况下,豪华的两千三百左右,简单的一千八百左右,但是今天有一班船,是特价,一千三百。你们考虑一下,最后两个床位,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今天走?我才来,怎么样也得认真地看看重庆才走啊!

重庆市内,没什么好耍的。女工作人员和颜悦色地劝说道。

你在这里生活,当然不觉得好耍!我心里想,但是没有说出来

身边的他,特别钟情邮轮游。也或,想快快回家。对于重庆,反倒没有兴致。

洪崖洞看了,朝天门看了,街道风景看了,小萝卜头还没看呢?磁器口古镇也没看?梁先生的雅舍呢?还有想去的武隆?

说起梁先生的雅舍。其中有几个句子,诠释了重庆特色。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陆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

还没去领略,就要走?心如乱麻。这样仓促离去,是会后悔的

哎呀,以后还可以再来嘛?女工作人员适时地加了一句。

船上游,也是一样的。身边的他也适时地说。

这么远的路程,来,可能性不大。船上游也是游,但却不是重庆啊?

终于,在
工作人员的不断催促中,付了钱。离开重庆,已是定局,万般惆怅。

一顿饭还没吃。重庆的小面?重庆的火锅?多么辣,也准备品尝一次的。

临到要上船出发了,想起什么礼物也没带。朝天门一带也没有大超市,只得走进一家小店。

问了方便面的价格后,我就知道,老板是规矩的生意人。码头附近,他其实可以卖高点。

小店小,却有重庆特产。重庆八怪,掂起来有些份量,买了三盒

小店的对面,是一家小熟食摊,一小碗煎土豆,十元钱。老板一边收我给他的钱,一边朝对面努努嘴:你看他,一碗土豆卖十元,太贵了。

上了船,选择楼层的时候,还需要加钱。每上一层,一个床位150。这是不必要的,水上漂着,差不多的感受。

平时,我没这么机灵。这次,却急中生智地说,爱人腿不好,不方便爬楼。服务员也就停止游说,给我安排了二楼的房间。

我其实并没有骗她。

重庆,三千多万人口,峡江山谷之间耸立着,着实有特色。重庆,城门几丈高,着实很壮观。重庆,我就这样离开了。

总听人说奇葩事。我觉得,我的重庆游,也称得上奇葩。

这奇葩的重庆游,我的性格,他的性格,尽在其中。

作为一个在长江岸边生活的人,一生中,怎么也得有一次,乘坐游轮,看看长江水是怎样汇聚,流向哪里。且观看鬼城丰都,李白眼里的白帝城,看神女峰,三峡等等自然景观,领略母亲河一路的奇异风光。想象早期巴人在峡谷山林间生活的艰辛,和所发展的文化。

船停靠丰都县城时,又来了一艘大船,满载着上海的游客。这条船,和我所在的船紧紧并在一起,彼此看得见对方的房间。一对老年夫妻,阿拉上海人,特地坐火车到重庆,然后乘船到宜昌再回上海。

上海
南京武汉重庆是长江边最大的四个城市。我前面说的那个情结,绝不是空穴来风。坐船在长江里旅游的人,大部分是这条线上的居民。也或者说,他们才是长江的忠实粉丝。

丰都鬼城,已是一座移民新城。旧城,淹没在长江之中。昔日悬崖峭壁间盘旋的老房子,只能靠想象,才可以有点眉目在眼前晃荡。绕是如此,也是风情万种。真是可惜,为丰都人,为老房子,也为那些沉进长江里的风土人情。

这里的人,较其地方相信鬼神的存在。他们有一句俗语:早晨人赶场,下午鬼赶场。不像我们平常以为的,鬼是在黑夜时分才出来。

年轻的导游,说她儿时遇见过鬼。和奶奶弟弟一起放牛,突然有人叫他弟弟的名字,一声比一声急切,奶奶不让弟弟答应,也不让他回头。慢慢的,叫声消失了。周围,山林阒寂。这是丰都人和鬼之间的默契,鬼叫鬼的,人听人的。

下着雨,导游讲着鬼故事,却并没有什么鬼城的遗址给我们看。反而,带领我们走进的玉皇大帝的庙宇。这地方,有一座这样的庙宇,其实恰如其分,鬼的氛围,其实是宣讲善的真谛。

岸上的山坡,坐落着一间一间房子。离得太远,山势看起来很陡峭。住在这里多危险。这也是巴蜀文化的神奇。藏传文化的浸润加上本地独特的地貌风貌,气候特征,没有科学解释的时候,靠神灵来自圆其说。

船靠白帝城时,正好是早上八点,可惜,没有太阳。当年,李白出发时,是一个好天气,朝阳漫天,云彩斑斓,所以他说朝辞白帝彩云间

白帝城的千古时光中,流传着一文一武两个故事,李白写诗和刘备托孤。一个三岁的孩子,不定知道白帝托孤,但是肯定会诵读朝辞白帝彩云间。最终,文化打败了战事。人们,只记得李白。

也或者说,刘备托孤,只是后人附会。如果真有这事,李白不可能不在诗句里提及。就算他不写,别人也会提。那个时代的诗人们,对巴蜀之地的文化非常迷恋,千里水路,木船舟楫,也要抵达。白帝城,他们一定会停留。

这样的景点,是文学承载,不要有太多期待。它,只是个意象。

过了白帝城,才是三峡景区的开始。瞿塘峡不长,但山势陡峭,壁立万仞。大自然的奇观,只能静静观看
放在这里万万亿亿年了,惊叹是多余的。

悬崖峭壁上,居然还有两间瓦房。如果不是房子旁边的蔬菜长势正好,很难相信还能住人。听说是舍不得离开故土的人,没有出行的道路,只能靠自家的筏子过江。而山崖旁,并无小船。

这一定是老人,只有他们能忍受和外界隔离的生活。

巫山县城,是一座移民城市。地势的原因,城市横向发展,错落无致,很有风情。重庆没有成立直辖市时,它属于川东,现属于重庆,和湖北搭界。

城市之所以叫巫山,境内之所以叫巫峡,和药有关,有中华药库之称。境内高山林密,百分之十二的植被是药材,家家户户的生活和药材关联紧密,长寿老人非常多。

神女峰到了,神女峰到了。

有一位老人,七十多岁,拿着手机不停拍照,还给家人打电话,说自己正在巫峡。她的神色,一看就是常年居住在乡村的老人。生活条件好了,老人出来旅游,欣赏长江沿途的风景。她听说过神女峰,现在亲眼看见,很兴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我没有拍照。只是看,看群山峻岭。只是想,想余秋雨写的三峡,想舒婷写给神女的诗,想毛主席说的: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我还想,山水的意义。

到了三峡,宜昌就到了。

一路游来,从岷江源头,到都江堰,到乐山大佛,到重庆,然后顺流而下,来到三峡。对于山水,除了风景的意义外,还是人类的发展之路。是山势,拢住水源,使它源远流长。人们逐流而居,被大山阻隔,水流又以自己的方向指引人们走出大山。

夜晚的长江上,大船在航行,翻起朵朵浪花。岸上的崇山峻岭中,星星点点的灯火闪烁着人间温情。

我在船上,他们在家中。

陈艳萍,笔名心然,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有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心然的原香》。一味写文章,也需谋生计。朋友们,需要写文章,需要写文案,需要写传记,需要心理咨询,需要购买《故乡的女儿》,可联系我。有合适的事情,可邀我合作。有很多文字,想要出版,愿意帮忙的朋友,请联系我。谢谢。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心然,15818820884。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既在孩子心里根植乡愁,也可作为写作文的素材。

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