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历史】以前那个年代,无法网购,怎样购买到稀有产品?

 中山历史 2023-07-26 发布于广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物资短缺,市面上也没有太多东西可买,唯一能让人愉快地买买买的地方就是华侨商店了。华侨商店是专门面向华侨、侨属的特供商店。广东流通的外汇券1980年发行,1995年退出。

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侨汇人民币壹拾圆)

在这些商店里购物是不用钱的,要用侨汇证。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是凭票购物的年代,华侨汇钱回来后,亲属收到等值的人民币并获配发一定的侨汇证,凭证就可以到华侨商店买到市面上难买到的东西。小到粮油糖副食品,大到单车、衣车、手表、收音机,这些在当时看来,可都是奢侈品,在那时拥有一张侨汇证,简直羡煞旁人。

广东省侨汇商品供应证 来自孔夫子网

有了汇票在广东省内流通购物了不起,是有港澳华侨同胞寄钱翻来才兑换到券,用来购物用的,如电视机,雪柜,摩托车,食品等等优惠,有钱人家有人用不完才倒送他说人购买水泥,钢材(建材物资)。当时兑换券指定在孙文西路岐江桥口的华侨大厦使用单位。

在孙文西路与凤鸣路交界处的商业大厦。80年代曾名为华侨商店、 友谊商场。而商业大厦在2002年9月又名为中山中天广场,肖柏成老师拍摄

当年我求人托里终于弄齐几张华侨证(真名侨汇券),买了一部单梁28吋凤凰牌自行车;二是求亲戚托其亲戚在香港买来一只铁达时手表;三是再托亲戚终于成功剪径(截梗)弄回一台上海产华生牌风扇!

旧商场单车柜。图片来源:百货公司

港币兑换人民币似最低点时一百港元仅兑二十多元人民币,我母亲自改革开放多年,积有五百元港币慰问金,老人家无私奉献,我兑成兑换券后在西郊外宾商店买了一件法兰绒猎装!(萌叔)

这个是当年中山的侨汇建筑材料证,购买“建筑材料”时凭证可以优惠一点,凭这个证可以购买一些紧缺“建筑材料”,那个年代木材,水泥,钢筋都是较紧缺的材料,尤其是木材。

石岐古老的商业街——孙文路一角。

图片来源:《中山(1986)》

82年我仔仔出世,三年后佢姑妈从香港回來,带了1000元外汇券回来,第一时间在华侨商店买了一台铁皮小伙车给他。一直玩到读小学。后来几次搬屋,弄丢了。好可惜。当年的环境确实很让人泪奔:贫穷,物质匮乏,睇见人地有南风窗,有親戚回来大包细包咁拖回来,又有外汇,恨得眼珠子都突出来了。现在讲的是"知识改变命运",而当年是有"南风吹"才有好运行,所以,60、70年代偷渡风是最盛行的。(铃姨)

也有俗语说,有外汇就有“南风吹,爽歪歪了”,“南风窗”是指家里有向南开的窗,小时候没有风扇没有冷气,热天室内闷热,但如果有南向的窗会有南风吹入好舒服,感觉好清凉舒服。后来“南风窗”被比喻为家里有海外支助,家庭环境相对好过的意思。(来自Cappuccino_V_)

看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回忆起当年用券的年代

不妨分享你的故事




 1

编辑:吱吱熊

资料部分来源:中山历史研究群,中山市档案局,孔夫子网

中山工业遗存保护迫在眉睫,工业文化传承刻不容缓

2022-04-23

【中山记历】中山第一间麦当劳,当年你有帮衬过吗?

2022-03-30

【石岐记历】西厂为什么叫西厂?

2022-03-08

【工匠精神】十年的坚持,为的是一个微缩的大维街老房子!

2022-02-24

【中山碉楼】大环村的红碉楼和蓝碉楼

2022-01-29

【中山历史】孙文西路的历史变迁照片,你都看过吗?

2021-11-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