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学宫,这是我目前搜集到的资料。

 中山历史 2023-07-26 发布于广东

关于学宫,在好多老中山人心里都觉得十分叹息,为何当年要拆学宫?作为90后的我,我对学宫是一点记忆都没有的,因为学宫是在1979年的时候拆的,当时为了建人民医院。但是经常听街坊们,老人家说起学宫,说当年是如此的庞大。所以我要了解学宫的资料只能靠大量文献,其实也不算记载很多。下面的都是我一直以来搜集的部分资料,供给大家参考。

香山学宫,旧址位于今中山市人民医院内。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29——1162);元末毁于战火;明朝洪武年间重修。因旅港乡彦杨志云先生及其家族捐资修建中山市人民医院,学宫于80年代全面拆除,只保留了学宫前的泮水桥和泮月池。

石岐学宫不但教授儒学,还定期举行祭祀。据《香山县志》(清代同治版本)记载,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即这个月的第一个丁日),学宫会举行“丁祭”。祭孔仪式由当时的军政要员主持,社会各届知名人士陪祭,整个祭孔仪式大致有上香、奏乐、行礼、献表、读祭、献舞、读经等步骤。

到清同治年间,学宫形成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学宫内居中为七间大成殿,是学宫的中心建筑,也是祭祀孔子大成至圣先师的地方,设置圣先师正位,并供奉曾子、孟子、孙子、朱熹、周敦颐、程颢等儒学先贤。大成殿前面有五间戟门,叫做“大成门”,门外左边是名宦祠,右边是乡贤祠。大成门前面有个洗墨池,称为“泮池”,上面泮水桥的石板围栏精雕细琢着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1990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来源中山档案局资料)

上图:泮水桥,又称状元桥,建于明代,它原是学宫的附属建筑,该桥为单拱石桥,长13.11米,宽2.17米,高3米。两边均有雕花石栏板,望柱均为石狮望柱头。(中山日报吴飞雄摄影)

它原是学宫的附属建筑,始建于明朝,位于学宫的圣殿之前,为单拱石桥构造。时至今日,虽说泮水桥只是医院门前点缀风景的一座古石桥,但回溯到奉行科举制度的古代,它却是相当神圣威严的。特别是在举行祭祀盛典的时候,那些尚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是不许信步从桥上通过的,他们只能从泮月池边绕路走。因此,泮水桥又被人们称为状元桥。

香山学宫年表

香山县志乾隆版的地图,可以清晰看到学宫的地图。如果当年没见过学宫的,估计很难想象到现在的地理位置,究竟占了多少。

透过邓老师的画卷和路荆先生还原的效果图,我们就知道当年学宫是如此的庞大,感觉就像一个小“故宫”的感觉,但是很少资料可以看到。

截邓振铃《故园忆旧图》

由于民国时期儒学已废,曾崇所见的学宫大概是清光绪年间建筑的遗留。据方志所载,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宏伟庄严,占地约二十亩。学宫内居中为七间大成殿,内深四丈六尺,广五丈五寸,外石栏周长五丈一尺,横七丈二尺,是学宫的中心建筑。(来自庄越之的文章)

上世纪60年代,曾崇和同事在学宫前合影。

学宫对于中山老一辈有很深的回忆,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部分,散件却散落在荒草中或铺地任踩。有一部分也终于在新的博物馆展现了出来,但是对于学宫的介绍感觉还是少了点,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我记得我带过几个人过去博物馆,也跟他们介绍,他们都很难想象到出来。下面是博物馆收藏的学宫文物:

中间前部四个豆、笾是明嘉靖为学宫铸造,其它是清乾隆铸。

中山历史研究群的明师傅几年前提供的照片,学宫的零件在逸仙湖公园摆放着,之前我也咨询过博物馆,为何这些零件不放进博物馆,他们表示博物馆没有这么大空间放,而且有些零件搬动的时候可能会损坏。

这些零件据说已经摆了几十年,当时拆的时候到现在……

还有很多照片,就不全部发出来了,只是看到这些零件感觉十分可惜,任由风吹雨打,想起当年太平路关帝庙也是这样,零件放的地方都长杂草了……

关于学宫更详细的可以查看路荆先生写的文章

▼ 铁城石岐的“学宫”之殇


各位街坊对学宫有什么印象呢?

不妨说出你的故事让大家知道!

编辑:吱吱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