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两个月,我在我妈铺头驻店的感受,我妈的店铺不算是传统行业,但是也是几十年的老店。基本来帮衬的客人都是老客户,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人家比较多,还有就是环卫工人,施工工人,社会比较底层的行业较多。 很多都是帮衬了10几年的老顾客,店铺曾经搬过两三次,因为附近要建房地产的缘故,老店通常都会有一个相同问题,搬一次就会走失一批客人,所以基本都不会怎么搬动。 好似这些老店,跟现在的店区别最大的就是,大部分都是现金给钱,在这个社会对于年轻人来说,现金已经越来越少接触了,银行也已经提倡数字人民币交易。我曾经遇到有很多社会比较底层的人士,拿着卖汽水瓶赚回来的1元,加起来大概20多张1元来买东西。而且有很多身穿并不是那么光鲜,但是都是多年来光顾的客人,我就深深感受到,赚钱的不容易,我这一代是真的幸福,那些艰难的社会我们都没经历过,职业不分贵贱,每一行职业都要值得被尊重。 店铺在西区,有很多那些老顾客山长水远来到帮衬,踩单车的,电动车的,摩托车的,小车都有,单车的居多,有些老人家很厉害,沙朗啊,港口啊,都踩单车过来,基本都是老人家帮衬多。以我的角度来想,现在年轻人其实很少帮衬老店,因为超市啊基本什么都有,网上也什么都有,我为何还要去老店帮衬,除了食品方面,但是其实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帮衬的多。例如补鞋补衣服的店,现在淘宝衣服几十元一件,烂了都直接丢了,年轻人怎么还会去补,手袋那些都差不多是这样的性质。 现在物质条件上去了,老店没有冷气位置又比较隐蔽,不好停车,而且很多外面看起来比较黑暗,吸引不了年轻人去帮衬,只有老人家比较怀旧,喜欢旧的东西,一件衣服修修补补几十年还在穿着,所以当年的老物件很多都保存了下来。 老了都喜欢怀旧,而且当时生的比较多,现在老年人还算是比较多的,但是现在实体经济的确越来越难了,我也问过我妈为何还坚持下去,她跟我说:“好多老街坊还帮衬着,即使不怎么赚钱还是想继续做下去,这些都是她多年维系的老街坊,好多老街坊来买东西坐下来顺便聊下天,而且很多多是半年或者1年才来帮衬一次,如果来到看到没开门,下次就不会来了。”所以我妈的店铺365日基本都不休息,只有过年才休息,对于她来说,为这班老街坊服务是她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做到店铺真的做不下去为止。 不知道中山普遍的老店铺店主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思维,都是不舍得这群老街坊,所以还在坚持下去,明明自己可以拿着退休金到处去玩,却都在守店守着几十年,节假日也不休息。不过现在很多老店如果没有年轻人继承,基本都结业了,中山很多老店都相继结业。 ![]() 【石岐口述历史】文明警句赢得一片喝彩声 ![]() 石岐街的这些出名老中医生,你们都去看过吗? ![]() 龙舟文化走进校园——石岐幼儿园,扒龙舟从小朋友开始培养! ![]() 跟随张展老师开启 | “同机位”见中山蝶变,在新旧影像间重拾城市记忆 ![]() 钱币里的文化遗产——2023年小榄镇钱币文化专题展,欢迎大家前去参观! ![]() 香山机器制砖有限公司当年有多威水? ![]() 中山龙舟文化靠年轻人传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