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不称帝的原因分析:深入剖析三大因素

 郑飞3bbr5o1bk2 2023-07-27 发布于北京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开创了一番了不得的基业。

但是,即使如此英雄一世,在其一生当中,一直未勇敢地称帝,这是为什么?他在怕什么?当皇帝不香吗?

仔细阅读史料,思考这个问题,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他至死不称帝,还是很有原因的。情商高,有眼光、有格局的人,大多不会这么去做。

1、原因之一:曹操的条件并不成熟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事情,条件不成熟时,不能越级去做。

举几个例子。

比如,你仅仅是个中学的篮球队员,却想直接到CBA打球,就算有关系,那也不行,条件不够;

再比如,你有一个亿的资产,却想从事芯片研发产业,这一定不合适,钱烧不了几天,就会没了;

再比如,孩子才14,就张罗着给他成亲。即使生理上大部分成熟了,实际并不能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总之,对于一个情商高,有眼光、有格局的人来说,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切记不可轻率行事。

三国时的曹操,虽然是官宦之后,但是人脉强大。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很长时间内,并不是曹操一家独大,早期有袁绍、袁术、刘表、马腾等诸侯割据一方,那时称帝不妥。后来,还有刘备、孙权制衡于他,称帝也不容易。

关键是,还有诸侯称帝被灭的先例,比如袁术称帝,遭到各路大军讨伐,最后身死道消。

对于一个能审时度势,有眼光和格局的强者来讲,条件不成熟时不可轻易称帝,就像后来的乞丐皇帝朱元璋,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原则,直到统一天下,才于1368年称帝。

有人可能会说,北宋那时也是割据势力很多,赵匡胤为何要称帝?

因为,北宋相比其他的竞争对手来说,实力远远超出一截,不像三国时的曹操,和孙权、刘备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所以,就算曹操内心当中有成千上万个声音在催促他“称帝”,按他的做事方式,也做不出来“称帝”,因为在他看来,时候未到。

如果,曹操有生之年已经统一了天下,他如果还不称帝,那才让人敬服。不过,这种情况是很难发生的,毕竟,刘备和孙权也不是软柿子。

2、原因之二:支持曹操“称帝”的声音不够大

曹操的基业来自哪里?

不是他继承了爷爷、父亲的政治产业,最多是继承了一定的人脉。曹操获得的辉煌,大多还是自己奋斗而来的。

忆当初,曹操是强烈反对董卓架空汉室朝廷的,因为不愿与董卓合作,多有摩擦,曹操后来奔出城去,并开始招兵买马,进行“创业”了。

曹操的创业过程还算比较顺利,收拾了一些人马,前期和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获得了一定影响力。

后来,曹操在收了青州军之后,实力大增。

但是,这时候的曹操还是不够看的。

转折点在曹操于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到了许都,从此之后,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打着汉献帝的名头,四处招揽人才。

于是,来了很多的有识之士。比如锺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而这些人,大多都是荀彧举荐而来的。

这些人才能够为曹操服务,主要的原因在于,曹操打出的招牌是汉献帝,是辅助汉朝廷。

那时候的读书人,对于忠诚,还是看得比较重的,他们可以尊汉献帝为主,可以听曹丞相的,但是,如果曹丞相有二心,他们大多是不愿意的。

曹操一路向“称帝”的大道上发展,在封“魏公”的时候,荀彧都表示了反对,何况其他?荀彧不是一个人,他其实代表了一个群体,一个忠心于汉朝的那一部分文官群体。

“封公”都遭到激烈的反对,如果封王称帝,反对声音更大。

即使这样,在公元216年,曹操被封魏王。此时,荀彧已死,郭嘉已死,荀攸已死。但曹操人人没有再进一步,因为他老了,统一大业还未完成,反对声音是小了,但依然存在。

鉴于曹操任期内有很多反对他更进一步的声音,所以,曹操选择了停在“魏王”这个位置,不再前进。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一个情商高的人,一定不会冒着巨大风险去要求提升自己的职位的,一定不会直率地得罪大多数人,也一定会重视核心骨干的不同声音。

总之一句话,在条件不成熟,反对声音还很大的时候,情商高的人绝不会去冒险,就像不愿直接称帝的曹操曹丞相。

3、原因之三:曹操还是顾及名声的

曹操在没有到称帝的最后一刻来到之前,还是比较注重名声的。

有人会说,曹操心那么黑,会管名声不名声吗?

这样说吧,如果“称帝”的条件真的完全成熟了,他自然是不会顾忌的。

但是,在没有取代汉以前,曹操还是有点矜持地,小心翼翼地保留着那一份没有多少重量的忠诚,他从小的教育里,还是有“青史留名”的影响的。

我们上证据。

曹操曾在公元210年左右,写过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在这篇文中,曹操对汉献帝倾诉,绝无代汉自立之意。

通过这篇文,曹操标榜自己忠诚于汉朝廷。(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看)

一句话,曹操其实是两条腿走路的,如果条件真的完全成熟了,那就自立为帝。如果未完全成熟,继续保持“忠臣”的角色,这样可以青史留名,总之,曹操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进退自如的计策。

情商高的人,就是爱惜羽毛的,就是有留下好印象的心理的。

有人可能会说,曹丕上任的时候,条件也没改变多少,为何就称帝了呢?

还是那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曹丕此人,生长环境和曹操完全不同,他自懂事起,汉朝已经完全的没落,就是一个乱世,既然是乱世,江山社稷,有德者居之,有何不可?

另外,曹丕时代,老一辈所谓的汉室忠臣们,数量大范围下降,如此,曹丕才勇敢地“篡汉自立”。

可以这样说,曹丕是年轻人,没有那么多的思想包袱,也无所谓条件有多成熟,更容易做出称帝举动。

公元220年3月,曹操去世。

公元220年年底,汉献帝禅位,曹丕假意辞让三次,最后代汉自立,称帝,史称魏文帝,追尊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在死后八九个月时,终于当上了皇帝。这感觉,实在酸爽刺激,死后失节了,没处说理去。或许,这才是他要的结果吧!

从做事风格来说,曹操更能笼络人,做事更大气,做事也更为成熟,虽然野心一点点呈现出来,但最终还是没有称帝。

而曹丕年轻,没有享受汉室恩泽,做事更锐利,思想包袱轻,于是,勇敢的自立。

但是,曹丕绝不会想到,仅仅过了45年,西晋代魏自立,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啊,你曾经代汉自立时多威风,你的后代被西晋代替时就有多悲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