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real寿元调养 2023-07-27 发布于山东

银屑病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无传染性的皮肤病,因其表面覆盖有一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搔抓后起白皮而得名。

其典型皮损是边界明显的鳞屑性丘疹或红斑,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皮肤损害常多局限于四肢伸侧及头部,或全身广泛分布,甚至累及皮下附属器和黏膜。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该病好发于15~45岁中青年,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多加剧或复发,夏季可缓解。

本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并发症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

本病病因较复杂,西医多从遗传因素、感染、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饮食习惯及免疫因素等方面出发讨论。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银屑病中医属“疮疡病”范畴,称为“白疕”、“白壳疮”、“松皮癣”、“干皮癣”等,其病因病机多为风湿外邪侵袭,血燥不荣肌肤所致。

本文试从“汗之则疮已”出发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汗之则疮已

“汗之则疮已”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内经》中所述“汗之”意为汗法这一治疗大法,“汗之则疮已”则指皮肤因感受外邪而生疮,当以汗法来治疗并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历代医家在对《内经》思想研读的基础上,又传承发扬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曰:“疮热奋然高起……急发其汗,则毒随汗散矣。”

他认为疮疡因热毒而起,急则发汗则热毒出,疮疡愈。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提出温热之地阳气因腠理开多闭少而发散,故而皮肤生疮,汗之则阳气随汗外泄,皮肤所生之疮痊愈。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火热外邪侵袭肌表,遂见恶寒发热,身痛,脉浮之表证,更有局部红肿热痛之疮证,发在表之邪,使其随汗而出则疮愈。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记载:“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热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亦是采用汗法治疗疮病。

由此可见汗法治疗疮病由来已久,并在历史长河中被后世医家所认可传承。

《素问·刺法论》中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邪侵袭人体时,人体正气必定奋然抵邪,阻邪外出,此为人体正常防御功能。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外邪初犯人体,邪气在表,由表及里逐渐发展,人体正气即由里至外与之抗衡。

此即为正邪相争之势,此时治疗,当顺其正气之势采用汗法,促使侵袭肌表之外邪随汗液外泄而解,疾病自然向愈。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时,选用汗法治疗,亦能使邪毒从汗而解,疮疡即消。故而汗法实为疮疡初起的主要治法之一。汗法应用于疮疡治疗时有一定的范围,并非所有疮疡皆可。

《内经》所记载应用汗法也有“其在皮者”之前提。由此可见,汗法一般适用于疮疡初期兼有表证,此时病邪尚未入里,脓肿亦未形成。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治疗疮疡之汗法主要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治则,辛温解表适用于表寒证,症见皮损色白,恶寒重而发热轻,头痛,无汗而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辛凉解表法适用于表热证,症见皮损色红,发热重而恶寒轻,口干面赤,舌苔薄黄,脉浮数。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汗法之起源发展

汗法又称解表法,是《医学心悟》所载“八法”之一,意为运用开泄腠理,调气和血,宣发肺气等法,促使机体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其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内经》中“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皮肤”、“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等观点,表述了外邪入侵,首侵皮毛,故而感受外邪后应尽早予以汗法,解在表之邪,以防病邪由浅入深。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汗法理论雏形亦可追溯至《内经》所记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邪在皮毛者,可用汤液侵渍以发汗,从而起散在表之邪的作用。

早期的解表法即可从此言说,后人又称其为辛温解表法。汗法发展于东汉张仲景时期,此时汗法已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与传承,并且相关书籍中也记载了相对应的方药。

代表专著即为《伤寒论》,其中麻黄汤、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等皆为著名的解表剂,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阐述外感疾病的专著,据统计,书中关于发汗解表这一治法的条文有61条,约占全书治法总数的25%。

可见《伤寒论》中汗法所占篇幅之多,意义重大,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方药临床使用经验。明清以前,表证无论辨证如何,传统的治疗方法都是以辛温解表法为主。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后世医家在对解表法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有些表证单纯应用辛温解表之法疗效不佳,故试探性地在辛温解表之剂中加入清热解毒药,结果疗效明显。

明清时期辛凉解表法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治疗表证的传统且单一的方法。此法从该时期开始则和辛温解表法一起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

在此基础上,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进一步拓展了解表法,该书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记载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化湿解表、凉润疏表、清宣透表、清营解表、解毒散表、滋阴解表等十几种不同表证的治法。

至此,解表法日渐成熟,为后世医家治疗表证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治法,而《温病条辩》也对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医外感病辨证论治体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银屑病与汗相关的病因病机

古代医学典籍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有大量阐述,这些理论多强调突出风邪和血燥,认为此二者是银屑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王玉玺教授认为该病的发生风邪首当其冲,故治疗上对应采用祛风解表之法,一则祛风发汗可以开泄腠理,使得风、寒、湿、热、毒等蕴滞于皮肤的邪气随汗而解。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二则解表药性味大多辛散,既可散在表之邪气,又可上通下达以增活血化瘀之力。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病机和证候学的专著,该著作最早记载了关于银屑病的病因病机:“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色相搏所生。”

言明银屑病病因病机是风邪侵袭皮肤,又复感寒湿。清代吴谦著写《医宗金鉴》中描述:“此症总因风湿热邪,侵袭皮肤。”朱棣所编《普济方》谓:“此病得之风湿客于腠理”。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此二人均认为银屑病病因病机是风邪夹湿热。“玄府”一词源于《内经》。

《素问·水热穴论篇》曰:“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所谓玄府者,汗空也。”这里的“玄府”意为汗孔。

风为百病之长,易夹杂其它六淫邪气同时侵犯人体,风邪闭阻玄府,湿热化毒,蕴积于肌肤腠理之间,汗孔闭塞,则发为红斑丘疹鳞屑,因而开通玄府,汗出毒热外泄,皮损乃消。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若日久邪气不散,毒热不解,机体阳气耗伤,玄府开阖无力,无法祛邪外出,则皮损迁延难愈,病程长久。

银屑病病势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多冬重夏轻,与玄府密切相关,冬季天寒,玄府密闭,则病势加重,夏季和煦,玄府开启,热随汗出,则病势减轻。

风邪贯穿银屑病发病的始终,发病初期多为“外风”,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寒、湿、热等其他邪气一同侵袭人体肌肤腠理。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兼寒邪后风寒之邪郁于肌表,使得腠理闭塞,卫气郁闭于内,不得开泄,症见斑疹伴有瘙痒,兼热邪后风热邪气阻滞肌肤,热邪内入营血,外达皮肤,症见红斑、鳞屑。

发病日久迁延,风邪从浅入深、由表入里,此时多发“内风”。又“风性善行而数变”,“无风不作痒”,因而风邪致病,皮损表现多为皮疹泛发,游走不定,剧烈瘙痒。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解表药大多有祛风之功效,既可祛风散寒,疏风清热,又可祛风止痒,且解表药药性辛散,能激发肌体发汗,汗出邪气随之而解。

临床运用祛风之法治疗银屑病时,风寒者宜辛温解表,常用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开泄腠理,疏散在表之风寒。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风热者宜疏风清热,常用薄荷、蝉蜕、牛蒡子等宣透邪气,清解在表之热邪。笔者认为,“汗之则疮已”理论阐述了汗法治疗外邪侵袭所致皮肤病的最根本的治疗大法。

银屑病多因风寒湿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风邪”贯穿于银屑病发病的始终,是将该病发生发展各个阶段统一起来的核心。

循《黄帝内经》“汗之则疮已”理论,结合“汗法、解表法、开通玄府”的相关论述,探讨了银屑病的发病及其病因病机、演变机理。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同时提出相应的治法及其常用方药,为银屑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而如何准确地了解该理论对银屑病治疗的指导意义及疗效评定,尚需临床广泛应用后的数据比对及进一步验证。

基于“汗之则疮已”理论,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