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人类数据越来越少的情况下,AI 训练真的没机会了吗?并不是,用于训练 AI 数据枯竭的问题,还有方法能解决:
数据「隔离」
随着 AI 越来越强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 AI 辅助自己工作,互联网上的 AIGC 爆炸式增长,「干净的人类数据集」可能会越来越难以找到。谷歌深度学习研究部门谷歌大脑 Google Brain 的高级研究科学家 Daphne Ippolito 就表示,在未来,要找到高质量、有保证的无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将变得越来越棘手。这就好比是一个患有高危遗传病的人类始祖,但是又拥有极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在短时间内他就把子孙繁衍到了地球每一个角落。然后在某一时刻,遗传病爆发,人类全体灭绝。为了解决「模型崩溃」,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方法是「先行者优势」,也就是保留对干净的人工生成数据源的访问,将 AIGC 与之分隔开来。同时,这需要很多社区和公司联合起来,共同保持人类数据不受 AIGC 污染。不过,人类数据的稀缺意味着这其中有利可图,已经有一些公司行动起来了。Reddit 就表示将大幅提高访问其 API 的费用。该公司的管理人员表示,这些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 是对人工智能公司窃取其数据的回应。Reddit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teve Huffman 告诉《纽约时报》:「Reddit 的数据库真的很有价值。」「但我们不需要把所有这些价值都免费提供给一些全球最大的公司。」
合成数据
同时,专业基于 AI 生成的数据,早已有效用于 AI 的训练。在一些从业者看来,现在担心 AI 生成的数据会导致模型崩溃,多少有点「标题党」。光轮智能创始人谢晨告诉极客公园,国外论文提到的,用 AI 生成数据训练 AI 模型导致崩溃,实验方法比较偏颇。即便是人类数据,也有能用和不能用之分,而论文提到的实验,则是不加分辨地直接用来训练,而并非有针对性的经过质检、效用性判定后作为训练数据,显然有可能会造成模型崩溃。谢晨透露,其实 OpenAI 的 GPT-4,就采用了大量前一代模型 GPT-3.5 生产的数据来进行训练。Sam Altman 也在近期的采访中表达,合成数据是解决大模型数据短缺的有效方法。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有一整套体系来区分 AI 生成的数据中,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并不断根据训练后模型的效果进行反馈——这是 OpenAI 能笑傲 AI 江湖的绝招之一,这家公司并不只是融的钱多,买的算力多这么简单而已。在 AI 行业内,使用合成数据来进行模型训练,早已经成为一个尚未为外人所知的共识。曾经在英伟达、Cruise和蔚来等公司负责自动驾驶仿真的谢晨认为,以目前各种大模型训练的数据量来看,未来 2-3 年,人类数据确实有可能「枯竭」,但是基于专业化体系和方法,AI 生成的合成数据,会成为用之不竭的有效数据来源。并且使用场景并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行业需要的合成数据量,将远远大于文本的数据量。AI 三要素,数据、算力、算法,数据来源有着落了,算法大模型在不断进化,唯一剩下的算力压力,相信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是可以顺利解决的。*图片来源:The Verge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温馨提示:虽然我们每天都有推送,但最近有读者表示因平台推送规则调整,有时候看不到我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