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竹:灵魂捕手

 老鄧子 2023-07-27 发布于海南
每一篇文章的每句话和每张图都是原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青竹处女作《我家有三双袜子》由读者出版社出版,首印5000册,不到5天,销售一空;二印5000册,几天之内,预定所剩无几;同时,网友山呼,要青竹抓紧出版还剩下的两双“袜子”,多等一天,都是一种煎熬。青竹售书一万册,高居抖音文学图书爆款榜第5名,在纸质书发行万难的当下,堪谓天文数字,成就一段传奇。

青竹小女子横空出世,何能如此?

1. 乡愁引力

从最浅显的视角看,青竹的文字,属乡愁派,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我国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涌进城里的人们,经过长时间的苦苦跋涉,心神疲惫,蓦然回首,家园已失,精神无依,乡愁顿起,恰逢其时,青竹献给60、70、80后的文字,一下子戳中了天下游子的内心,情感的世界被青竹的文字侵蚀得唏里哗啦、不成样子。这种强烈的高度认同的代入感、共情感,瞬间形成念故乡、想当年、望岁月、叹人生的情感的汪洋大海,迅速翻腾,汹涌澎湃,终成一泻千里的爆发之势。

2. 文字张力

那么请问,难道青竹的文字,仅仅是因为传递了乡情乡愁,迎合了大家的思念之苦,于是就有如此巨大的传播威力吗?

不是,绝对不是,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写乡愁的作家,多如牛毛,为何单单青竹火了?

所以,如果说青竹单凭“乡愁之题”攫住了读者和粉丝的心,那就太低估大家的智商和情商了。何哉?

夺走读者之心的,首先是青竹文字的魅力。

正言反说是其第一鲜明特征。青竹对于无比眷恋的故乡的描述,表象上好象在讲述故乡的贫穷落后,读者感到的,却是无比的真实和亲切,那诙谐、幽默、调皮、捣蛋的文字风格,每每让人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或两泪涟涟。比如,“在五岁能端稳一只碗之前,奶奶给我嘴对嘴喂过好长时间。“上了霜的驴粪蛋像过年才能吃到的柿饼,让人浮想联翩,太阳微微一照,又化成驴粪蛋,毫无惊喜,让人扫兴。”“深夜里,每个人身上各种脾气的虱子都会挪窝,你的窜进他的被窝,他的钻进你的头发,第二天人人都痒,人人却从未提及,毕竟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虱子,每个人都有责任。”如此鲜活出神的文字,叫人怎能不动情荡神、情回当年!

青竹语言还有一个最鲜明、最出彩的特色是,将拟人修辞之法,用到了炉火纯青。比如,“鸡群衣冠整洁”,“蚯蚓也迷了路”,“小黄花不停地犯嘀咕”,“麻雀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对着盘旋在空中的那几只黑乌鸦指指点点”,“大雨如倾如注,带着仇恨往下砸,闪电助纣为虐,一根连着一根在空中炸开。土坡上的几棵白杨树被来路不明的风刮成了一把把张开的弓”......这种引人入胜的拟人句,在青竹的文字中,比比皆是,开卷即见,处处出神入化。

青竹精于对环境的描写,更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每每让人想到路遥对环境描写的酷爱。“清明时节的黄土高坡根本没有雨,杏花倒开得争先恐后,温柔地给村庄抹上了腮红。人们不知道小草在土坡底下努力挣扎,风也被蒙在鼓里,但大地心里最清楚,耐心等待它们发芽。”“杏树枝上花瓣刚落完,还没有长大撑开的绿叶层层密密挤了上来。燕子一家刚从南方旅行回来,翅膀底下都是汗。”“天灰蒙蒙的,云朵挤在一起,像是商讨待会儿的雨下多大才好,不一会儿,细雨躲过树叶偷偷滴在地上。”“大山挽手并肩,像蒙古包一样呆呆地包围着整个村庄,梯田就像巨人玩泥巴时捏下的指纹,层层密密印在山坡上……”大家试想,如此诗一般美妙的描写,怎能不引起人们最柔软的情愫,怎能勾不起人们最温馨的记忆。

文字精短,内容饱满,表述干净,更是青竹文风最鲜明的特点。三言两语,一锤定音,风骨尽现,戛然而止,绝不拖泥带水,却余音袅袅,三日不绝。

至于《我家有三又袜子》故事的文体,已经不能简单地况之以散文了,是散文,同时也是短小说。鲁迅笔下的“我”,并不一定指鲁迅本人。青竹的散文,完全可以看作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作品集里所有的故事,首先是写实的,同时也是虚构的,写实与虚构并存,还原与创造相依,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美不胜收,温暖人心。

青竹漫步乡野、调皮捣蛋、妙笔生花、出笔封神的语言,让人感受到的是才气逼人,这需要莫大的功力。

3. 思想魅力

那么再问,难道青竹仅仅是用美妙的语言应用技巧,勾住了大家的魂,于是便有如此巨大的传播威力吗?

不是,绝对不是,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能写如此美妙如散文诗一般的作家,多如牛毛,为何单单青竹火了?

所以,如果说青竹单凭“修辞之功”攫住了读者和粉丝的心,那就太低估大家的智商和情商了。何哉?

答案在于青竹对人生思考和对终极真理的探索,无限拔高了其文学的高度和深度,将人们引入既苍茫无垠又清晰可循的思维世界之中细思细念,留恋忘返。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坚定地弘扬“文以载道”的文学理念,而我也自始至终固执地认为,没有思想的故事是苍白的、肤浅的,是没有深度的。青竹的文字里面,藏满了思想,充满了哲理,贯满了精神,而且每每关乎终极哲学,读来让人有如沐春风、如沐春雨之感,读后让人有涤肠荡胃、脱胎换骨之悟。其无比强烈的震撼力,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不能静,因为关乎到“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这个终极问题。比如,“正是母亲的这番话,让我觉得生活在富足的村子和家庭,从来没有怀疑过头顶这片蓝天比我想象的更大、更广阔。那种人生与生俱来的骄傲和自信,毫发无损地伴随着我成长,直到真相不由分说地摆在我的面前——村子通电以后,我发现电视里的洋糖和书本里写的一样,有很多口味,并不只有我吃到的那一种。”从这段话中,引出了见仁见智的各种人生之道、生活之理:有人说,青竹是告诉人们,知足常乐,知道的少了有少了的好处、多了有多了的苦处,井底之蛙,自得其乐,不也活的很好嘛;有人说,青竹是告诉人们,原来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世界很精彩,我也要闯一闯;有人说,青竹是告诉人们,当我们大步向前,吃着各种各样的糖的时候,其实最好吃的糖只有一种,并不需要太多……”在《张爷》一文中,张爷与母亲为争夺地埂吵架,几乎每一个读者都为那画面感极强的场景大笑不止,但当结束的点题之笔出现,“如今,我家的狗都换了两只,那个快塌的狗窝却一直没换,一场又一场的秋雨偏心地替张爷还在朝我家方向削土,但再没见母亲补回去过。”读者猛地醒悟,青竹这不正是在讲述“六尺巷”的故事嘛,细心的读者还发现,这里面还有“小工匠让郭子仪顿悟”的道理啊……

青竹对乡情、对人生思考的总基调,与伟大的路遥的情怀一脉相承,高度一致,那就是对于故乡的那片善土,抱之以惋惜地告别,而不是无情地割断。

青竹每每通过讲述草根的动人故事,不动声色地关联起“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终极思考,才引得读者一道思考,联手探索。

一如“《红楼梦》的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对青竹的书,宁愿视为一如《苏菲的世界》一样,是一部优秀的供草根阅读的哲学书。

要之,青竹讲故事,字不过千,便将风物的气质和人物的灵魂,形神兼备地勾勒出来,跃然纸上,惟妙惟肖,让人感同身受,叹为观止;青竹处世为文,深知众生灵魂之空乏,虽惜字如金,却供养了无数众生的万般灵魂。青竹语言的张力,令人迷恋;青竹思想的魅力,令人折服。于是,称青竹为灵魂捕手,堪谓名至实归,当之无愧。


要之,《我家有三双袜子》里每一个字,都是一颗催泪弹,让人不管是哭还是笑,都得流泪,情不能自已;每一个字,都是一粒去痛片,让人忘却疼痛,却加深了初心;每一个字,都是一束光,让人越来越清楚,草根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

青竹啊,你是乡愁天使,灵魂捕手,语言魔术师,行走在中国西部高天厚土上的小小哲学家,这便是我对你深情的赞美!

《我家有三双袜子》在抖音上,搜索“青竹书语”,进入店铺有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