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市系统集成改革试点成果展示之六】桓台县系统集成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营造高质量发展“信桓境”

 上帝也有烦恼 2023-07-27 发布于湖北

桓台县系统集成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营造高质量发展“信桓境”

近年来,桓台县抢抓全市系统集成改革试点机遇,把握信用体系建设涵盖经济社会全方位各领域的特征,坚持“顶层设计、集成要素、系统推进、共建共享”原则,注重改革措施集成、力量集成、成果集成,以信用平台为支撑,信用“五进”为重点,打造“在身边、经常见、能变现”的信用“桓境”,全员守信、共建共享的效应持续迸发。

一、顶层设计构建“信体系”,打造守信激励“强动能”
坚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行业、部门、基层组织协调推进,以上率下,构建起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实现信用体系建设时间短、起效快、效果好。一是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双“挂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市率先组建直属县委管理的县社会信用中心,制定出台《桓台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规范和配套文件10余个,构建形成涵盖顶层设计、信用监管、信用评价、重点领域和人群的制度规范体系。二是创新信用平台支撑。构建“一网、三库、一平台、多应用”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即一个“信用桓台”门户网站,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三大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一个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多个信用应用系统,搭建起覆盖广、类别多、内容全的综合性信用信息载体,将全县48万常住居民、14.9万在桓缴纳社保人员、4.9万个体工商户、2.6万家企业全部纳入信用管理系统,让每个社会组织及其成员,都有了自己的“信用档案”和“诚信名片”。三是创新便捷应用保障。在“i桓台”等新媒体平台开发“信用桓台”板块,实现数据输入、查询、信息发布等功能,目前注册人数14.5万人;在“信用桓台”微信公众号中开发“数据采集”应用,可随时随地对居民信用信息进行更新维护。
二、系统推进搭建“信场景”,释放惠民便企“新红利”
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横向延伸、纵深拓展,不断创新“信易+”惠民便企应用场景,让守信主体充分享受信用红利,大大提振了群众参与和支持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级层面,设立300万元信用奖励基金,撬动1600余万元社会资金参与,搭建“信易住”、“信易购”、“信易行”、“信易游”、“信易医”等80余个应用场景,涉及居民衣食住行、水电气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达到A+的诚信个人,在县城覆盖范围最广的惠仟佳商场享受购物折扣;达到AA级的诚信个人,在王渔洋、马踏湖景区享受票价减免优惠;积分最高的AAA级的诚信个人,给予100元燃气费、300元供暖费以及30方水费减免,发放200元购物卡、80元公交卡以及骑行卡、500元以上的查体套餐,仅政府层面的补贴就可享受千元以上的优惠。镇街层面,列支专项资金作为镇级信用基金,组建“信用惠民商超联盟”网上商城,联合农商行推出“信用普惠贷”,打造镇级信用银行,建立镇级层面信用超市。村、社区层面,少海街道东岳国际社区、果里镇徐斜村等300多个村(居),将信用积分与村民“福利”相挂钩,利用“美家超市”、“彩虹超市”定期进行积分兑换。对诚信个人优先推荐参评“文明信用户”、“星级志愿者”、“最美家庭”,并在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政策优惠。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信用超市256家,享受各类应用场景优惠的诚信个人近10万人。
三、集成要素激活“信变量”,弘扬重信守信“正能量”
深入实施信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五进”工程,推动信用广泛嵌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形成一张既不疏也不漏的“信用网”。进农村,依托“一网三联”组织架构,将各村的积分办法统一量化为信用考核办法,巧用信用基金、信用超市、长者食堂等场景,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比如,在果里镇楼里村,常住人口500人左右,每月参加志愿服务达100人,每年节省村内劳务支出接近10万元。进社区,创新建立“党建引领、三联四进”工作机制,推动信用进网格,实行居民、党员、市场主体等八类信用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比如,去年以来,通过信用赋能,少海街道组织2.2万人次的志愿者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卫生清理等工作,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8万个小时。进企业,将信用元素融入企业“管、产、供、销”全过程,增强企业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1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信用典型企业,2家企业经验做法全省推广。进机关,开展部门单位、机关干部信用积分考核,党员干部贯彻上级部署、日常工作表现、联系服务群众等,全部实时记录、动态应用,作为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的“硬杠杠”,既把好了入口关,又抓好了教育关,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党员形象和政治生态。进校园,积极探索制定教师评价指标,将信用记录作为教师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等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学生群体信用记录,将信用记录与评优选先、发展党员团员、助学贷款等挂钩,激发教师、学生群体守信守诺自主性。截至目前,为57家学校4536名教师建立信用档案,其中31名教师达到AAA级别。
四、共建共享涵养“信桓境”,唱响和谐发展“好声音”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探索把信用管理与中心工作、基层治理和行业监管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了讲诚信、用诚信的浓厚氛围。一是信用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的新抓手。桓台县从党员干部守信抓起,把党员干部贯彻上级部署、联系服务群众等,全部实时记录、动态应用,引导各级党员更加主动地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拿农村工作来说,过去村党支部几个人忙得团团转,党员一边站、群众一边看,现在通过信用撬动,从党员干部带头开始,带动起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干群一心的工作局面。二是信用成为撬动群众参与共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新引擎。信用建设的持续深化,特别是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迸发了强大的社会治理效能。通过实施信用管理,促进各类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群众规矩意识和文明习惯逐渐养成。比如,自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来,基本村村都有志愿队、户户都有志愿者,衍生的“长者食堂”,成为政府公益慈善的有力补充,目前,全县已建起“长者食堂”304所,每天服务老人2万余名,在全市率先实现“长者食堂”全覆盖。三是信用成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的新载体。在经济领域,构建起“守信得激励、失信受惩戒”的政策环境,加快推动各类政策要素向依法纳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流动,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在行政审批方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对食品经营许可、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小餐饮登记等57项审批事项实行“承诺即入”模式,企业信用达到A+以上,通过书面信用承诺替代部分审批材料,实施“容缺受理”,先行发放证照,通过“信用审批”,实现申请材料、办事环节、审批时间分别压减30%、40%、80%以上。在信贷方面,针对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出“普惠信用贷”,设置1000分的基础信用积分,每增加1分,授信额度相应增加,贷款利率相应降低,促使更多资金向优质企业注入。目前,已向2662户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进行授信,授信额度达3.12亿元,发放贷款超500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