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心的故事 | 直播实录(三)

 塔中之塔 2023-07-27 发布于四川

题记

这期线上分享要从上面这张合影说起,坐在第一排右手边首位的就是邀请我对谈的雨佳老师。她是一位真正的老师,同时又是“四川红学原点阅读”活动的总协调人。

这期线上分享是一个意外,本来说直接把之前的线上直播放到群里给大家听的,后来说开场前提三个问题,于是,为了这三个问题,我专门准备了一份发言稿。其实,这也是以往每期线上分享必做的工作之一,也是我不喜欢线上分享的原因之一。

木心先生当年在纽约的五年文学课,实际上准备了大量的讲义,远比陈丹青实际记录的内容要多,但为什么出版的《文学回忆录》不是先生的原稿,这也正是木心率性离题、即兴演讲的魅力所在,当然,也是被某些人诟病的原因,即便先生口语的严密性已经远超很多所谓作家的书写水平。

线上分享,我不敢不写稿子,自知能力有限,即兴的分享难免会措词失当,情绪的起伏又会引起读者的不适,更别说因此而留下笑柄,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在我们自己的读者沙龙群里直播的原因。(下图:读者沙龙群聊天记录)


本来进行完上次的两次直播,就应该画上句号的,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不可预知的事情在前方等着你,就像你不知道开年会有疫情发生一样,很多人的人生因此改变,甚至因此失掉生命。

先生说:“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说的多好呀!貌似胡扯,仔细想来却又如此真实。科学家说更高维度的空间,那是人的肉身无法进入的世界,只能靠意识或者说潜意识才能进入,所以,庄周晓梦迷蝴蝶,不知自己是人还是蝶,这也是先生向往的艺术境界。

扯远了,昨天晚上才把雨佳老师整理好的音频完整的听了一遍,时长竟也有近30分钟,讲得虽没有什么亮点,总还有一些可读的内容,这样想着,就决定还是整理出来,算是一个记录,也因为这些新冠疫情,有了我的三次线上分享纪录。

下面会放出我的发言稿,算是对音频的一个对照,一个段落的文字,就是每一段的语音,时长控制在一分钟内。

不得不说,线上直播,是一场全新的体验,这也如人生,反正大家的结果都一样,谁又在乎呢?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

鹤无粮

2020年3月11日·成都

引用图片

1

2


3

4


5

8

7

6


9

0


音频原文

开场白:

大家晚上好,雨佳老师好,我是鹤无粮。首先感谢雨佳老师提供这个机会给我,在原点与大家一起分享木心先生,与原点的缘分还要从雨佳老师来参加我们的木心读者沙龙说起,雨佳老师既是《红楼梦》迷,同时也是木心先生的忠实读者,又因为木心先生也爱读《红楼梦》,于是就有了后来,与原点合办的一期“木心谈红楼梦”。(首张图片)

问题一:怎么就单单爱上木心先生了呢?

我觉得要回答雨佳老师的这个问题,可以先从《红楼梦》说起,我知道群内的老师都是《红楼梦》的爱好者,那么,我也想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怎么就爱上《红楼梦》了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认同《红楼梦》的价值所在,我喜欢木心也是相同的道理,不同的是,《红楼梦》的价值是已经得到了几代人的共同认可的,而木心的价值,才刚刚被认可,或者客观的说,目前只限于一小撮读者的认可,幸运的是,我是这一小撮里的一份子。

曾有读者这样评价木心:木心先生以他的创作、言论、行为,立体而全面地,对我们在生活和创作中的种种困惑,给出了自己的解答,这些解答也许只属于他个人,但有此参照,我们有了方向感,有了方向的灵感,这比给我们方向更重要得多。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自我认知的一个坐标,让我们看清自己在坐标中的位置。

单以我的阅读感受来说,阅读木心,那种精神上强大的冲击力,足以让自己原有的认知出轨,这有如当年尼采说“上帝死了”一样,人们开始重新评估现有的价值体系。没遇到木心之前,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木心写过一篇《鲁迅祭:虔诚的阅读才是深沉的纪念》,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大哉鲁迅,五四一人,凡爱读鲁迅文者都可能成为我的良友。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第三十七讲提到过精神血统的问题:“世上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有所依据,知道自己的来历。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爱上鲁迅,木心,也许因为他们也是我想找的精神血统的一部分吧。这里要说一位文学评论家——李劼,群内的读者一定有非常熟悉他的,因为他写了本《论红楼梦: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如果大家有读到他这本研究红楼梦专著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认同的,建议大家读一下他的另一本专著,《木心论》。

我在这里不提《木心论》这本书的内容,他在写完《木心论》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假如把中国文化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话,假如拿掉唐诗宋词,这个文化等于就是说,那张美丽的脸就没有了。假如拿掉《红楼梦》的话,那么这个文化的眼睛就没有了。那么假如拿掉所有的先秦诸子的话,那么整个中国文化根本就不成立。……

然后李劼说:我有个疑问,假如拿掉自五四以来的所有现代白话文的作品,对于中国文化到底有没有什么损失?……这个不急于下结论,要好好想一想,但是我要说的是,假如拿掉木心,这个损失就存在了,中国文化就被拿掉了一块东西,木心的价值可能用这样的方式讲出来会比较准确。

问题二:以木心为主题目前都做了哪些事?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阅读先生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场以木心为主题的读书会,那期读书会,我成了全场的主角,阅读木心的快感在现场一口气吐了出来,那次读书会对我来说是一次释放,阅读先生一年多的来的积郁终于一朝得以化解,化作语言,落成文字。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还有没有像我一样的读者也需要释放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也就萌生了我做一个木心主题读书会的想法,此时恰逢又出现了合适的愿意帮忙的读者,就像你们的“原点红楼梦的读书会”一样,总会有很多热心的读者义务来帮忙。于是就有了木心的线下读者沙龙,从去年这个时候做到现在,每周一期,一共做了有33期。

在去年木心祭日的时候,12月21日,我组织成都的读者远赴乌镇,去参观木心故居和木心美术馆,因为那段时间有全国各地的读者前往乌镇朝圣,于是我们又在乌镇做了一期读者沙龙,也就是31期。

在做线下读者沙龙的同时,我还同步打理着一个叫做“木心的塔中之塔”的公众号,此公众号用于整理、发布木心先生艺术的相关资料,同时,接收与发布各地读者来稿,记录线下读者沙龙,木心先生虽然已经走了,用陈丹青的话说:“我们这样日日夜夜地弄,是为了继续和先生一起玩,不跟他分开。

说到线上,因为这次的疫情,我们原本定在2月14日情人节的,木心生日会也取消了,后来在一个朋友的邀请下,在一个文学群里,做了两次有关木心的直播分享,我想这也是此次雨佳老师找我来分享的原因之一吧,因为有现成的素材,我在这里就不用多讲了,大家晚些时候直接听取我直播后整理的音频即可。

要说最大的收获,可以分两个层面吧,一是这一年来几乎每天都在与木心的文本打交道,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离木心越来越近了吧,我想这也是每一个读者想得到的收获。当然,想走近木心,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断的去读他的作品。就像大家读《红楼梦》一样,也是在不断的走近曹雪芹,所有伟大的艺术品,都源于背后那个艺术家的一颗心。与这颗心走得近了,自己也就得到了成长。

另一个层面的收获,要算是结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读者,比方说雨佳老师,如果没有做木心读者沙龙,可能这一生两个人也没有相关的交集,在某种程度上,读者沙龙算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木心就是沟通的纽带,让更多的读者得以相识。

起初,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木心来读者来响应这样的读者沙龙,全国又有那么多的读者来稿,我有时想,这一年做读者沙龙结识的能够聊得来的读者,甚至比我以往三十多年来所结交朋友的质量还要高。

问题三:未来一年有什么样的期许和打算?

 要说到期许还是有蛮多的,首先要把读者沙龙持续的做下去,在保证一周一期的频率下,还要继续优化各个环节,不断的提高读者沙龙的质量,让更多的潜在读者加入进来,阅读木心,参与读者间的互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合作者出现,我期望在更多的场合去分享木心,普及木心,让更多的读者知道木心,阅读木心。

我不知道,木心读者沙龙可以走多远,但我知道,在我还在做的过程中,我希望把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如实的记录下来,所以未来一年里,无论是线下的读者沙龙,还是线上的“木心的塔中之塔”公号,我都会和热心的木心读者们,一起把这件事做下去。

木心说过一句话:留得好记忆,便是永恒。过去一年的每一期线下读者沙龙,我都留有文字的记录,现场的留影,后期还有小视频,想一想,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年、某一天,当年参加过的读者,再翻出这些尘封的光影,或许算得上一段可珍藏的记忆吧。这里附上我们一年来线下读者沙龙的全纪录。

最后,我想说,木心先生是一个礼物,新世纪留给中国人的巨大礼物,无论我们配不配领取,我们都在试图去靠近,去理解,去接受,最后感谢每一位在此聆听的原点读者,再次感谢雨佳老师,对此次分享的促成,谢谢你们。

相关链接

木心的故事 | 直播实录(一)

木心的故事 | 直播实录(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