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将领传奇—被错杀的抗日英雄,第一个被枪毙的高级将领李服膺

 茂林之家 2023-07-27 发布于湖南

李服膺(1890—1937),字慕颜,山西省崞县人,保定军校步兵科第五期毕业。在“晋绥军十三太保”之中,十三人均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杨澄源、孙楚是一期的,梁培璜是二期,五期:傅作义、李世杰、王靖国、李服膺、赵承绶、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八人,最小的是陈长捷,是保定七期的。

民国将领传奇—被错杀的抗日英雄,第一个被枪毙的高级将领李服膺

1909年,李服膺考入山西陆军小学。

1911年,李服膺响应辛亥革命,成为一名学生军。续西峰组建忻代宁公团,准备攻打大同,李服膺等人立即决定投奔忻代宁公团并参加攻打大同的战斗,随着“南北议和”,忻代宁公团取消。

回学校继续学习的李服膺于1914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随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山西的子弟们,无论从文还是从武,一般都会回到老家山西任职,李服膺自然也不例外,从保定军校步兵科第五期毕业以后就回到山西任职,自此开始跟随阎锡山当时人们对李服膺的评价是:长于“外交”,短于军事,一贯抓陆大牌子,拉同乡、旧部关系,练兵要表面,作战重私情。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将晋军扩充为10个军、4个保安纵队、4个骑兵师和7个炮兵旅,共约20万人,李服膺升任晋军第5军军长,

1931年,晋军整编为任国民革命军,李服膺任68师师长,后来68师改编为61军,他就任军长。

1935年4月8日,李服膺任第61军军长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7日,板坦征四郎与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会师张家口,双方合兵一处,兵力达到4.5万人。随后,日寇马不停蹄地向山西的天镇县扑来。李服膺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命令立即率领麾下的六十一军全部人马,前往山西天镇县抗击日寇的进犯。

天镇县是雁北东部的门户,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如果能守住天镇县,那么雁北地区可保无虞,另外还能牵制日寇的炮火,减轻其他战线的压力。

1937年8月中旬,日寇沿平绥铁路西犯山西,在居庸关遇见第13军的汤恩伯,彼时的汤恩伯还算有点血性,跟日寇展开激战。随后,李服膺的第68师改编为第61军,归第七集团军司令傅作义指挥。这次改编极为仓促,61军仅仅是由101师和200旅组成,整个军连伙夫都算进去的总兵力加起来也只有7个团的兵力。而且61军不久前增援过汤恩伯的抗日行动,61军下辖的414团和401团损失极为惨重,在战后也没有获得补充。

8月28日,察哈尔省会张家口沦陷,山西门户洞开,危在旦夕。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阎锡山咬碎钢牙,下定决心,决定在雁门以北地区实施“大同会战”。作战计划如下:以李服膺的61军镇守天镇、阳高,阻止日军西进,并诱敌至大同外围,再由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和杨爱源的第六集团军包抄日寇,达到围歼日寇的战略目的。

民国将领传奇—被错杀的抗日英雄,第一个被枪毙的高级将领李服膺

位于天镇县东南的盘山是防守天镇县的重中之重,李服膺安排的守军是61军200旅下辖的400团,团长李生润(李生润在这次战役后,改名李德庵,投奔胡宗南去了,1949年12月在德阳起义,投降解放军)。

9月1日,山西天镇县,归傅作义节制的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越级收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电令:“在原线坚守三天,拒敌西进。”

9月3日,从张家口西进的日寇并没有攻击盘山,而是首先清扫天镇县的外围,负责天镇县外围防务的是425团,团长李在溪。日军独立混成第15旅团先锋部队1500余人,携野炮20多门向李在溪部驻守的砖窑村前沿阵地进攻。双方血战三日,425团毙伤敌300余人,自身伤亡超500余,全团9个连长,阵亡3名,伤5名。李在溪后来回忆说:他向李服膺连发十八份紧急战报,但是李服膺均无答复。

213旅旅长杨维垣却说:李在溪在两军阵前越级,还是越过旅长、师长两级,多次发电向军长请病假辞职。李服膺心知肚明他无病呻吟妄图当逃兵,有复电对李在溪晓以大义,指示他勉为其难,一定要坚守天镇县外围。

9月3日当晚,日军偷袭盘山,天亮后,盘山脚下的一个连的人带工事都被日寇炮空火力夷为平地。盘山主阵地上的一个营和一个山炮连,在日寇优势火力下,全体阵亡,无一人幸免。

9月5日,日军用飞机、坦克及步兵对盘山主阵地以北各阵地发动了攻势。进攻中,除了飞机轮番轰炸外,残忍的日军竟然使用了毒气弹。与此同时,日寇对天镇的守军发起进攻,李服膺给399团下达的命令是“坚守7天!”399团想要完成李服膺的命令根本不可能,就是当时的美军来了也做不到。但是,399团官兵创造了奇迹,他们从9月5日一直坚守到9月11日,坚守7天的任务,他们用生命完成李服膺的军令!

民国将领传奇—被错杀的抗日英雄,第一个被枪毙的高级将领李服膺

6日夜,日寇趁夜间猛攻据守盘山制高点,以密集的优势火力猛轰打前站,然后以步兵的猛打猛冲冲到我军阵前,随即,双方展开肉搏血战。守盘山主阵地的营长高宝荣被炸死在掩蔽部内,400团的官兵伤亡达500余人,损失惨重,弹尽粮绝之后阵地被日寇突破,盘山被日寇占领,李生润率残部败退,后来改名换姓投奔了胡宗南。

9月7日,李服膺再次接到阎锡山的电令:“再坚守三天,掩护大同作战”。由于盘山的失守,61军的战斗编制除天镇城内的399团还能坚守城垣外,外围阵地的战斗编制都被日寇横扫干净。

9月8日,日寇绕过天镇县,进攻阳高县城,阳高县的守军414团伤亡惨,但是414团在阳高坚持抵抗日寇坚持了三个昼夜,杀死杀伤日寇600多人,最后由于城墙被日寇攻破,阳高县城陷落

9月10日,阳高县城沦陷。

此时,61军已出色的完成阎锡山下达的拒敌六天的军令,阎锡山在连续两次要求61军防守三天后,再无任何明确指示,亦无一卒增援。

李服膺撤退前曾向傅作义请示,得到了傅作义的批准,而且61军与日寇激战期间,李服膺每天都带着卫兵到天镇县、阳高县的前线督战。

可是随着天镇、阳高失守,雁北战局的情势急转直下,日寇通过天镇县攻击守居庸关的汤恩伯,从南口撤退下来的居庸关守军遭到日军追击,损失惨重,汤恩伯哪里咽的下这口气,跑到阎锡山那里状告李服膺擅离职守,强烈要求将李服膺法办。

于是,阎锡山电令李服膺到位于太和岭的长官部行营开会。身边的人劝说李服膺:各方对天镇战役的实际情况不清楚,多数是以讹传讹,对61军有所指责,不如延迟几日再回较为妥当。作为顶头上司的傅作义也劝告李服膺暂时不要离开部队,见阎锡山不要急于一时。但是,心中无愧的李服膺却说:拖延着不见阎长官恐怕让人误会,咱不做阎长官不放心的事,不做对不起他的事。”因为李服膺认为阎锡山不会委屈他,毅然决然的启程到太和岭面见阎锡山,随即李服膺被扣押。

民国将领传奇—被错杀的抗日英雄,第一个被枪毙的高级将领李服膺

10月3日晚上,阎锡山在省府大堂公开审判李服膺。阎锡山问罪李服膺:“从你当排长那天起,我就待你不薄,你却这样待我?第一,你工事不牢导致坚守不力;第二,我一再电令你死守天镇、阳高,你却擅自退了下来!”李服膺不服,大声说道:“阎长官,你头天给我下命令,第二天我就去守城了,第三天日军就来了,我哪来的时间做工事,而且我手头也没有材料让我做工事,我一连发了18份电报给长官部,都石沉大海了!!!天镇、阳高的战斗,我的人马死伤过半,硬是坚守了4天4夜,在阳高也坚守了3天3夜,这些全都是用血肉之躯去完成你的命令的!从天镇、阳高撤退,我也是奉命行事,你发给我的电报我有留存。傅作义长官也知道此事,他手里也有这份电报的!”

此时已经无法再审下去,阎锡山给李服膺说了最后一句话:“你的家人,孩子我会接济,你不要顾虑。”

可惜李服膺的争辩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阵地沦陷的责任必须有人承担,必须有人背锅,这个人不可能是蒋介石、阎锡山,也不可能是汤恩伯、傅作义,只能是61军军长李服膺,他的位置承担这个责任刚刚好。

对李服膺执行枪决的是一个连长康增,他的父亲曾在李服膺手下当兵,他对李服膺遭遇相当清楚,他跟所有人一样知道李服膺有多冤枉!康增在行刑前,对着李服膺连说三声对不起,这才咬牙扣下扳机,一声枪响过后,李服膺倒下了。

太原失守后,阎锡山退到临汾。阎锡山下令宣传队演出“枪毙李服膺”的话剧,谁知当场就有人跳上舞台,剥去衣服怒吼:“老子就是61军军长李服膺手下的排长倪保田,你们给老子看清楚了,说老子们不抗日,老子身上这四处刀枪伤是怎么来的?是他娘的狗咬的吗!光我们400团的伤亡就有八九百人,那是谁打的?”台下的阎锡山脸色铁青,“枪毙李服膺”这部话剧从此不再演出。

民国将领传奇—被错杀的抗日英雄,第一个被枪毙的高级将领李服膺

1938年1月28日,上海《新闻报》发表评论说:“中国自作战以来,死法虽然不同,我国已死了不少的抗日将领,赵登禹、佟麟阁、郝梦龄之死,人人为之掉泪,朱耀华(第18师师长)之死,尚有人为之惋惜,李服膺之死,亦尚有人为之代抱不平,只有'青天草包’(指韩复榘)之死,人们却认为是死得应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