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人都在做这个兼职,让你的收入翻10倍

 新用户7269jTqU 2023-07-27 发布于湖北

一场意料不到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疫区的很多人永远地留在2020的冬天,再也看不见2020的春天,而活下来的人真正的困难也才刚刚开始。

因为无法出门,很多实体经济已经受到重创,在这里首当其冲的便是餐饮业跟服务业。

即使是龙头企业的西贝莜面村也坦言撑不过3个月,可想而知疫情的冲击到底是有多大。

大企业都如此,何况是普通老百姓,情况只会更加惨烈。

所以说单靠一份收入来源这种意识已经过时了,2020年副业是刚需,主业加副业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抗风险能力,鸡蛋不要放入同一个篮子里才是明智之举。

那么市面上这么多的副业到底应该选哪一个?究竟哪一个能实现最大利益化?



李笑来在他的《财务自由之路》书中是这样说到的:想要获得财富自由的你,必须学会写作

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为什么写作会被李笑来这么推崇?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作到底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1 自媒体平台的发达,让一份文章可以实现多份收益的目标。
你可以将自己文章发布到各大平台上,今日头条、大鱼号、百家号等等平台,只要你的文章优质可以从各大平台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实现一文多次变现。

2 写作可以产生复利效应,实现睡后收入
人的精力与智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所以与其一味地创造主动收入,被动收入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内容。

只要你的文章一直有人看,那么你的收入就不会停,更不要说你推出的专栏、书籍这些长文内容,会产生更大的效益。

3 写作可以让你学会很多技能
书籍带给人的作用不言而喻,当你开始写作时就需要不断输入知识,而这个知识通过写作再输出,这整个流程对你自己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提升。

4 写作可以打造个人的品牌
自媒体时代,建立个人品牌才是王道,而写作是最容易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好的文章会吸引大批读者来阅读,长期优质的文章会让读者成为你的粉丝,慢慢地你就建立了你的个人品牌。

大家都熟知的心理学作家武志红老师,他最初也是在天涯上写文章,后来随着纸媒的凋零他从纸媒转战到自媒体,凭着多年优秀的文笔功底他不仅顺利转型。

而且越做越火,出了不少爆文也写了不少卖座的书,还参加了《圆桌派》节目,赚的盆满钵满。



不仅这样他还建立了个人品牌,一说到心理学书籍很多人都会推荐他的书,可以说他是国内心理学的标杆人物。

不仅仅是武志红,还有很多人都靠着公众号实现了人生的弯道超车,时尚头部大号黎贝卡、咪蒙等等。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副业最好的选择是写作,门槛低、复利高,但是有些人就会问了我不知道写什么呀?素材从哪里来?文章如何写?等等还有诸多问题想问,没有关系这些都有办法解决。

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教书育人多年,对如何写作,写出好文章颇有心得。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少走弯路,老先生将自己几十年的写作经验编成一本书,此书叫《怎样写作》

在《怎样写作》这本书里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讲述了成功写作的诀窍和为何写作失败的根源,这本集老先生大智慧的书虽是上世纪出品,但是常读常新,对即使是学习新媒体写作的我们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经典从不会过时的。

那接下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回答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 为什么要写作?

很多人对写作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将写作与生活割裂开。写作是生活中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它没有吃穿住行这么重要,这是偏见。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是希望越广编越好。

有的时候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是一己的经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

这其实就是来自我们天生的表达欲,我们需要宣泄自己的情感,这就产生了说话、歌唱、写东西这一系列的行为,也就是说写作是一种势不可挡的东西。

社交媒体的火爆就可以说明大众凶猛的宣泄欲,朋友圈短短几行字也是一个写作小创造



写作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神话它,它就跟说话是相同的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村上春树在《1973年的弹子球》里讲过这样一句话,事物必须兼具入口和出口。一个人活得久了,总会主动被动接受许多东西,得出许多感慨。这是入口

敏感的心灵就在生活的泥淖里陷得深些,粗砺的心灵就陷得浅些;悲观的心灵就得出人生是徒劳的结论,乐观的心灵总相信我们终会前进。

倘若只有一个入口,各色事物只有涌进而没有排泄的通道,总有一天大脑会炸掉。所以才会有倾诉,不能向亲近的人倾诉就向陌生人倾诉。这是出口,谁都需要。这还说明,出口和入口不是双向的,两个人不必同时是对方的出口。

写作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出口。



2、 素材从哪里来?

刚刚我们说过写作跟说话一样,那么试问自己你平常最爱说的是哪一类的话?你肯定会回答到我们爱说的、必要说的与欢喜说的话

既然写作与说话一样,那么写的内容必然是自己想写的、爱写的、必写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其实都是来源于生活

《红楼梦》的好看在哪里?不仅在于书里的"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用的极其精彩,更在于书中从吃穿住行的细致描写,每一幕都值得世人细细品味。

当然这源于曹雪芹先生早些年优渥的生活背景,没有经历过那样繁华生活的人光靠想象是无法写出真正富贵人家的生活细节的。

那么生活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又能从生活的哪里去寻找素材呢?
书籍,浩瀚的书海里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可以用。
2 电影,一部好的电影带来的震撼力不亚于一本好书,豆瓣Top250部电影你值得一看。
3 互联网,新浪微博、豆瓣、知乎都有一个热搜榜,这些新闻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只要你有一双仔细观察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素材。



获得金棕榈奖电影《小偷家族》的灵感就是导演是枝裕和看到一则报道小偷家族的社会新闻,新闻里提到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钓竿,钓鱼是他们的业余爱好。

这个细节引起了是枝裕和的注意,他感到千疮百孔之中的生活,也会有美丽的瞬间,而这正是他想要捕捉的瞬间

他将这一温柔的瞬间放入了电影中,而这部电影也的确让人感受即使生活在阴沟中总还有一丝诗意。

你看,写作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



3、 怎样写作?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一种体验:有时觉得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自认为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文章。

可是写完后才觉得这似乎不是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心中所想未能表达出来,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文章虽然是我写我心,但在动笔之前是一定要组织架构的。组织架构就像建筑的图样,你如果按照图样写是不可能写不出文章的。

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一书中,他是这样说到的:要把材料组成一个圆球,才算到了完成的地步

圆球这种东西最是美满,混凝调和,周遍一致,恰是一篇独立的、有生命的文字的象征。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密合无间,不容更改,方能成为圆球。

写作便是如此,文章中的所有文字都环拱着主旨,为主旨而服务。而且各部分都应该按照最合适的顺序排列着,这样的组织下来难保不会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对于新媒体的写作而言,文章的组织架构不外乎是提出问题,论述问题,解决问题,这可以称为新媒体写作的三部曲。

拿我自己这篇文章来说,我首先由疫情影响引出副业刚需,接着就提出写作是副业最佳选择这个观点。

为了论述这个观点,我罗列了写作独有的优势再加上名人靠写作发家的例子来支持这个观点。最后落脚到怎样写作,提出了三个方法。

可以看出写作从头到尾都是作为中心词,文章所有内容皆围绕这两字,这跟叶圣陶先生的圆球理论不谋而合。

所以写作之前就需要想好自己这篇文章的三部曲是哪些内容,一旦大纲拟好后就可以开始写了。

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操作,即使写出来不是很优秀的文章但至少来说都是一篇言之有理有逻辑的文章。



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写作的三大要素。
1. 想到就去写
2. 学会从生活中搜集素材
3. 动笔之前先构思文章的组织架构

备注:所有图片均来自Pinteres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