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内在声音涌出来时,才是自我整理的根本

 第1整理术 2023-07-27 发布于上海
 导语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开启2023年度新专栏“女作家的整理心经”。主理人周一妍采访身边认识的新旧作家朋友,通过10问,分享她们整理空间、信息与心情的心法,指引我们走进一个有序且美的新世界。第八位采访对象是心灵书写高手、独立教师五瓣花

作者|周一妍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五瓣花,原名唐晶晶,作家,独立教师,资深媒体人。五瓣花儿童文学营、亲爱的生活自由写作营创始人。已出版作品《离地一厘米的飞翔》、《婆媳的美好生活》。2023年出版随笔集《愿我们成为彼此的糖》,讲述作为独生子女的她与阿尔茨海默病父亲相依相伴的故事。一妍读这本书时数次落泪,是今年读过的最触动心灵的书。

Q=周一妍
W=五瓣花
Q1: 你喜欢整理吗?为什么?
W:我喜欢整理,整理会带来有序与洁净。我是在家里工作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喜欢有序。在工作中,生活中列出轻重缓急,将自己能掌控的事安排好,是我喜欢的方式。

我最喜欢整理的是书架。将书调换摆放顺序,按当时的心情摆放书的位置,将不再需要的书及时处理,通过一些平台转给需要的人。每次整理书架时,都会有一种喜悦感。我拥有它们,我和那么多沉默着又似老友的作家在一起。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我也很随意。家,只要能让人感受到舒适,就是自己最需要的样子。我觉得整理,可以刻意,也可以随意,它应该是符合你自己内心需要的,阶段性的需要。不长久没关系,不够整洁,甚至也没关系,一时兴起的整理,与大段时间的随性,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决定吧。如果整理这件事,只是一项任务,不是自然而然地生发,不免留下刻板印象,长久以往,也会觉得累。

当然“整理”,不只是外在空间的整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整理。外在的声音很多,似乎到了一定时候,觉得自己能做的事可以有很多,而我可以做吗?要不要做?能做到什么程度?在声音涌出来时,才是自我整理的根本。

五瓣花喜欢自己家角角落落都有光的感觉。

Q2: 你如何理解“整理”?你觉得它重要吗?
W:“整理“在我这里,我理解为是一种精神上的照顾。整理的意义,在于取舍、排序、构建、重塑自己的生活。虽然对房间、书架、衣柜的整理,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整理。实际上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与自己对话,这个是我需要的吗?这个对我来说重要吗?这个有必要留下吗?在一次次的对话与整理中,实际上是有内心里的一次次选择与确认。留下的物件对自己来说是珍贵的、必须的、喜欢的。
而这样的整理,之所以需要循环往复,并不能一次成型,那是因为每次的整理,是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随着每个人阶段性的认知与喜好去进行的。所以一次次的选择、整理,更是向内的确认,每个阶段的选择与确认并不会一样。

也有一些无形的整理,更为重要。当我们面对纷繁的信息、生活更多的可能性时,我们更要学会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整理,我们要有对各种声音说“NO”的勇气,要有走偏僻小径的勇气,既要有对自己优势资源的整理(这里所说的优势资源,是作为每个生命个体来看,自己究竟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这些部分很需要与自己确认,才不致迷失),也要有对自己底线的整理,唯有如此自问式的整理,才能离内心的那个自己更近。这样的整理,会让自己的职业方向,内心所好清晰起来,并能持续深入下去,由此获得更多喜悦。

整理,就是一次次内心的盘点、选择与确认。它值得我们花时间,低下头,与内心的那个自己更近一些。它对于我,很重要。整理这件事很重要,当我们能够建立整理的意识时,那是走向清晰自己的第一步。
五瓣花老师的转角书架。呆在这里,哪里都不想去。
Q3: 最近对你来说,做过最重要的一次整理是什么?
W:最近最重要的整理,是整理我的书架。家里有很多书,屋子小,经常都要整理书架。因为教学的需要,我还是会不停地买书,让自己像拥有一座小型图书馆一样,随时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
我在家餐桌旁的角落里添置了一个旋转书架,我每天在这里工作(木质餐桌也是我的工作台)。当我把经常要用的书放在书架上,随时可以拿下、还原时,那份欣喜,真的难以言表。因为这个书架的存在,桌上除了要用的一两本书,水杯外,变得格外清爽。且在这张餐桌靠墙的部分放置了一个小型生态鱼缸,工作时,一屋安静,而鱼儿在满是水草的玻璃小池里游来游去,就在我眼角余光处。工作累了,就守着它们,看它们欢快地自由地掉头、转身、争抢鱼食,上上下下穿梭。这小小的家庭一景的变化,也可以带来长久的喜悦。坐在这样的地方工作,真是愉快极了。
鱼缸里的鱼游来游去,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小欢喜。
Q4: 写书是一件非常需要思维整理的事。当你决定写一本书时,如何整理自己的思路?如何在纷繁的信息和素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
W:我准备写作一本书时,首先会写出我想呈现的主题,并罗列出紧紧围绕主题的提纲,同时也会搭建起一本书的结构方向。如果将一部作品,比作一棵树,那我就要建立好树干,根系、泥土、枝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种整理。树干是这部作品想要呈现的主题,根系是主题背后想要体现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而泥土是滋养大树成长的各种细节,那枝干与枝叶,则是这部作品呈现出来的文字样子。
比如最近出版的《愿我们成为彼此的糖》,这样的随笔集,虽是由一篇篇文章构成,但是它也要讲究整本书的结构。因为我在其中讲述人到中年的生活,如翻越一座座山丘,在整本书的结构上,我也便想到与之联系铺陈。从父亲患阿尔茨海默症开始讲述,到他身患癌症,到我们一家人面临生死课这样的考验。这样三个章节的建立,就如同翻越人生的一座座山丘,一座比一座难,一座比一座高,但只能去面对。
同时,我还想呈现,生活虽然艰难,亦有泥泞途中的糖霜,值得你去握住、珍藏。于是穿插其间的枝叶,除了写实的记录,也有来自文学、书籍、影视,以及生活中给人力量的瞬间,这就是我想在书中呈现的“在泥潭与宁静之间千百次地往返,也是有意思地活着。
所以当写一本书时,能清晰整理出自己想要呈现的主题,并牢牢地建立起泥土下的根系,那上面的枝干、枝叶的选择,要长成什么样子,也会顺理成章地呈现了。
6月30日,五瓣花在重庆精典书单举办《愿我们成为彼此的糖》新书分享会。
Q5: 每一位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肯定,令读者受益。当你看到负面的评价或者批评的声音,你会如何整理自己的心情?
W:看到负面评价或是批评的声音,我选择接纳,并不太会影响我的心情。与其说需要整理心情,不如说在书出版前,我就准备好了接纳各种声音
因为书出版后,它就要准备接受各种评判,我也会警惕自己不要陷入美好的赞誉中沾沾自喜,我对自己是有清晰认知的。写作这件事,无论怎么写都会有局限与不完美,与这世间万事万物都一样。我怎么可能去强求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统一的声音?更何况,这世间正是因为有起起伏伏的声音与事态,才会有进步。我们是那海中的一滴水,允许独自奔腾跳跃成浪,自然也可以淹没于海中。
每个写作者总是站在过往作家肩上看到我可以做的,我可以写的,我可以领受的,这些都是恩赐与礼物。因此当我对这个世界上的好作品有真正的认识时,我就知道自己只能永无止境地追求。当然,无法呈现相对完美的作品,也不能说我们的写作毫无意义,就在那一刻,写出的文字,是我那一刻的好,我也接受它,并不羞耻与人分享。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只要不是故意的zhi恶意的,我都全部接纳。批评的声音会带来反思,带来警醒,甚至感激他们的另一种看见。

书架一角和小花朵。拍摄于2023年春天。

Q6: 在这个时代,人们提倡断舍离,希望通过丢掉一些沉重的东西,让心灵会呼吸。对你来说,什么东西是你生命中必须要丢弃的?什么东西必须是不断不舍不离的?
W:在我生命中,虚伪、虚假是内心里必须丢弃的。不能,也永不会断舍离的是我做人的标准
我希望自己能干净地做人,像一粒雪花,每天所做之事,都能问心无愧。我信奉的还是那些古朴的品质,诸如善良、温柔、洁净、纯真、坚韧、勇敢,我会与自己那颗善待万物的心始终在一起。
五瓣花家的阳台。太阳越大,蝉鸣越响,花儿开得越好。
Q7: 能否简单给读者介绍一下在成为作家和独立教师之前,你的求学和工作背景是什么样的?什么触发了你的转型?
W:在成为作家与独立教师之前,我在媒体工作。在做媒体人之前,我在企业做管理工作。上大学学的是文秘专业,慢慢顺着那条路在做,直至做到管理中层。可是写作这件事,我从未放下。从20岁开始,便一直写。直至34岁进入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后来又成为这家杂志社的主编。触发我转型的原因,是媒体的衰落,直到它终将有看不到未来的一天。我不习惯于别人去掌握我的命运,也不愿意在极度限制之下,去做被迫的选择,我喜欢主动选择自己人生要走的路。
这世上都没有白走的路,我的每一步看起来关联不大,但是每一步,都是自我的选择,是对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擅长做出充分整理之后,所做的决定。我喜欢孩子们,喜欢自由写作,恰好这么多年,我积累的关于自由写作的经验,以及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儿童文学的深入了解,让我觉得这可以是我未来的职业方向。想好就去做,于是就这样开始了“亲爱的生活自由写作营”以及“五瓣花儿童文学营”课程的搭建与推广,这两种课程已持续做了6年。
清晨微光,鱼池欢腾,花朵盛放。五瓣花的每天清晨,会来到阳台小森林,静静待一会儿。
Q8:作为一名独立教师,儿童文学营和自由写作营的带领人,你觉得文字创作可以带给你怎样的滋养?
W:我的每一天都在与文字打交道,每天都会阅读。文字可以说就是我最亲密的伙伴。而文字创作,是自我思考的整理与输出。同时也因为写作,让写作者会对周围的世界保持敏锐感知。如果没有写作这件事,很多人对周围的一切是非常麻木的。
其实每天,我们的生活都会有各种各样美的滋养。保持写作者的目光,时时都会有美的看见,还有经验上的突破。它让人兴奋。一直创作,一直热爱生活,即使两者都不易,但因为它为我们建立了辽阔的疆域,这样的滋养也让人的心胸变得开阔起来。
家不大,也可以角角落落都是风景。
Q9: 对于那些想要摆脱物欲的人,你的人生经验可以给到他们怎样的启示?
W:其实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物欲”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只是说欲望的大小,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求去设定。
有时我们急于想要摆脱的,大多情况是因为自己够不着而产生的失落,从而做出不得已的选择,于是一些人会与之对抗,觉得我根本不需要它,其实对抗与摆脱都不是更好的方式。
还是回到整理的问题,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刻度的瓶子里,那些物欲就像倒进瓶子里的水,到什么刻度时,我们呆在里面会最舒服,最自在?当我们感觉到满意时,你会因为觉得“够了”“刚刚好”而叫停吗?当我们觉得“够了”和“刚刚好”时,这样的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就会是安全与幸福。如此,对物质的追求,则会变成另一种动力,它也是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途径。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摆脱物欲,而是有对自我需要清晰地认知。它不应该是对立的,仿佛一个人要摆脱物欲的生活,则只能极简、极贫,没有物质欲望地生活。我们只需在追求物质生活时,能听到内心里适合自己的“够了”的声音,那声音小小的,会不经意间跳出来,但那是对自己生活满意的声音,你要注意听。
女作家的日常:周末和闺蜜们上山玩耍
Q10: 你觉得未来10年,最重要的“整理”会是什么?
W:最重要的整理依然是心的整理。内心一旦洁净与有序,人生就会变得简单。

每个阶段的需要都不一样。面对人生将要开启的下坡路,更需要知道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希望与什么在一起,什么对自己最重要,要与什么人在一起最舒服生活里会更绝对一些,更自我一些,也更随心所欲一些。

但写作这件事,我不会停,这是可以确定的。

女作家的幸福时刻:收到儿童写作课学生的魔法糖果。
Q11: 在这个世界上,你觉得你必须要完成的”功课”是什么?你如何确认它们是你想要完成的“功课”?你又如何确认自己正在完成“功课”的路上?
W:在这个世界上,我必须要完成的“功课”,是去爱,爱这世界本来的样子(即使很多时候,很多事的发生,让我们愤怒,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可是还是要感恩来到这个世界上,感恩活着这件事),爱身边的人,爱写作,并将其传递,让更多人感受到力量。
每一天,当我被爱充盈时,我会感觉到喜悦与幸福。这样的幸福感会来源于我正在做热爱的事情,比如写作,比如给孩子们上文学课,给成人上写作课;这样的幸福,也会来源于家人、学生、朋友、文学回应的爱,这就形成了爱的能量流动场,它奔跑起来,涌动起来,欢乐起来。我就知道,我正走在完成这些“功课“的路上。每一步都如此踏实,而又幸福。

要如何确认“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功课呢?因为爱,我感觉到被需要

五瓣花老师推荐给第1整理术读者的一本书。
周一妍的采访后记
这篇文章长达5416字。感谢每位看到这里的朋友。信息碎片化时代,有耐心阅读长文的人,都是真爱粉无疑了!

五瓣花老师的每个字,都是珍珠一般的存在。所以在编辑时,我几乎没做任何删减,只在部分标题和分段上面做小改,以更符合微信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篇文章我推荐未来所有想要深度整理自我的人读一读。当我们真正把自我整理好了,文字很顺畅流淌出来,思维和表达变得清晰。我想,这就是整理最美好的样子。


你可能还想读:
整理如同书写,过程比结果重要

最重要的断舍离,是简化你的生活

未来10年最重要的整理,是你对自己内在体验的掌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