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渴病专方“缫丝汤”考证

 德寿堂图书馆 2023-07-27 发布于黑龙江

摘自2023-7-27中国中医药报

□ 姚鹏宇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陶汉华传承工作室 张钟文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缫丝汤是中医学治疗消渴病的专病专方,方简效显,历代医家论述丰富,然今多湮没不用。通过对缫丝汤的方剂来源、方名组成、功用主治等内容进行论述,为此方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源考证

缫丝汤一方历史悠久,记载丰富。《儒门事亲》《丹溪治法心要》《本草衍义补遗》《寿世保元》《万病回春》《本草蒙筌》《医学正传》《本草害利》《本草述钩元》《冯氏锦囊秘录》《惠直堂经验方》《医学从众录》等近20本著作均收录此方。历代医家对此方赞誉有加,然多晦于出处,唯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一书载:“按《究原方》治消渴,以此方饮之。”《究原方》是南宋医家张松撰写的一部临证集验方书,已佚。从现存文献可知《究原方》一书创作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冯氏锦囊秘录·消渴大小总论合参》载“丹溪曰:消渴宜饮缫丝汤”,则为沿袭朱丹溪之论。现存最早可查缫丝汤一方的文献,为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一书,《儒门事亲·消渴三十五》载:“夫三消渴,《内经》曰:三消渴者,肺消、膈消、风消也。上以缫丝煮茧汤,澄清,顿服之则愈。”可知缫丝汤一方首见于《究原方》,《儒门事亲》为现存可查最早记载缫丝汤的著作。

方名释评

缫丝是把蚕茧制成生丝的过程,也指代生丝。缫丝汤一方仅一味缫丝,故得名。《医学正传》又有原蚕茧汤一名,盖“如无缫丝汤,以茧壳、丝绵煎汤,皆可代之”。缫丝为蚕茧的加工品,其性味、功效、主治与蚕茧相同。蚕茧味甘,性温,归脾经,具有止血、止渴、解毒疗疮的功效。《朱氏集验医方》记载治消渴以煮蚕茧汤,每服一盏。其中煮蚕茧汤即原蚕茧汤。蚕茧是治疗糖尿病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蚕茧壳水解物有降血糖的效果,这也揭示了缫丝汤被历代医家推崇用于消渴病治疗的原因。

功用主治

缫丝汤之功效,《寿世保元·消渴》载:“大能泻膀胱中伏火,引阴水上潮于口而不渴也。”泻伏火,引阴水,即滋阴泻火也,虞抟等皆执此解。缫丝汤功能滋阴泻火,《冯氏锦囊秘录·消渴大小总论合参》载“盖蚕与马同属午也,心也,作茧退藏之义,能抑心火而止渴也”,指出抑心火而止渴,与龚廷贤等泻膀胱中伏火略有不同。

缫丝汤主治消渴,此为历代医家之共识,然消渴又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历代医家亦各有细论。《古今医鉴·消渴》载“下消者,加黄柏、知母、熟地黄、五味子以滋肾水,又当间饮缫丝汤为上策”,指出缫丝汤用于下消。《寿世保元·消渴》载“论治三消渴神效”“论阴虚火盛,烦渴,引饮无度”,指出三消皆可用此方,并对症状表现做了进一步描述,指出其适用病机为阴虚火旺。《医学正传》则指出:“治肾消白浊,及上中二消,饥渴不生肌肉,其效如神。”综上所述,缫丝汤是治疗消渴病的专方,具有滋阴泻火的功效,主治消渴病,尤适用于下消。

至于缫丝汤的煎服法,多乏记载,唯有《古今医鉴》配合他方“间饮”,及《万病回春·消渴》“无时饮之,大效”,可知此方饮不拘时候。其煎煮,张从正言汤液“澄清”,可供参考。

缫丝汤一方,以蚕茧为材,取药便捷,一味成方,方简效佳,文献丰富,可深入挖掘研究,以期研发中成药新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