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不对称:管理上的'暴力'伤害

 万里潮涌 2023-07-27 发布于浙江


对于管理者而言,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没有意识到有问题。信息不对称就是很多管理者一直没有当成问题的重要问题之一。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企业里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下情不能上达 管理不掌握一线真实情况

②上情不能下达 基层员工不了解战略意图

很多企业决策层每天都在谈战略,谈规划,但却根本不知道客户真实的情况,所以很多战略都是伪战略,他们也不知道员工工作的难处,所以一层层往下落,根本执行不了

这时,管理者一般就会抱怨自己团队的能力不行,执行力差;而下属在执行不了的时候,就会抱怨领导,吐槽领导瞎指挥——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现实管理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跨部门沟通不畅、团队凝聚力不够、选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例子数不胜数。这背后都藏着一个点,就是“我以为”,但“我以为”并不是真正的事实,两者之间是不对称的。

Image

Image
为什么会出现信息不对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指出,组织内的决策分为价值前提实施前提两种。前者关注的是价值的大小,后者则取决于对现实世界及其运行方式的认知,关心的是实现的途径和方式。

管理层级不同,关注的层面肯定不同。

这是组织天然的漏洞,和本人无关,但如果信息不对称的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干预,势必会让大家相互内耗,不断抱怨

如何解决?业内人士已经做了相应的总结,我们可以从决策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级来看,搭建信息畅通的桥梁,拉齐信息:

  • 决策层

作为决策层,不能只抬头看路,也要低头拉车,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老大也要下一线跟客户聊需求和困境

为什么?一旦客户见少了,对客户的理解就会很浅,设计产品的时候,做战略的时候,很可能就会经验主义先行,成了“我以为”。

  • 中层

尤其是中大型企业的中层,都是承上启下的,在这个环节,信息不对称有两种表现,就是“下情不能上达”和“上情不能下达”。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定期为他们做培训。

长的会议是为了让他们理解战略,理解公司的战略意图,大家的认知要一样,这样才能在执行的过程中,动作不变形。

短的会议是为了拉齐信息,了解下面情况。

  • 基层

一线的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直接面对客户,他们更容易知道客户的痛点,知道客户的需求。因此要培养他们思辨的意识,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能主动举手。

很多企业不是没有人才,更多的情况是被埋没了,没有机会。

因此,要建立一线的反馈通道,让他们能反馈问题,让信息传达到上面来,并且还要让能听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给他们相应的机会和授权。

Image

Image
组织管理越透明越好

搭建沟通桥梁,拉齐信息无疑是必须的,而且从经营的角度,管理越透明越好。稻盛和夫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里说:
为了建立与员工的信赖关系,经营必须“透明”。公司的现状、遭遇到的问题、努力的方向等,准确地传达给员工,以此统一员工的方向,凝聚员工的力量。

开展玻璃般透明的经营,关键是领导人必须以身作则,带头保持光明正大的工作作风。

今天,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当我们的企业处于不可控、不确定的环境,固定不变的计划是不可能的,很难事先把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会得到什么,按照计划讲得太清楚。

但是,当企业缺乏一个明确清晰的目标,或者目标较为模糊,甚至目标时常需要调整时,上述单纯靠人为搭建沟通桥梁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尤其是在企业变大的过程中。

  • 首先,信息流动和有效传递受阻

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多数企业,都是董事长-CEO-总经理-若干副总经理-总监-主管-员工这样组织架构,信息流是自上而下流动的,跨部门的平行流动较少,更不用说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

层级组织将信息和控制权集中到高层的几个人手里,拥有相应的预算、资源、目标和优先事项,给出被他们认为的所谓最重要和最具战略性的决策。

这就会极大地影响流程、信息、资源的流通。只是,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因为组织僵化、层级隔阂、沟通不畅而丢失的时间成本和效率成本是非常高的

  • 其次,组织决策容易陷入瘫痪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理想化描述,理想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高层是负责人,其职能是决策;中层是行政官员,主要职能是贯彻决策;下层是一般工作人员,主要职能是实施决策。

但今天的社会更需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做决策,更加扁平有效的组织,而不是层层下达指令,墨守成规,照章办事。

  • 第三,人的创造力发挥受损

经常看到很多公司,部门之间都不清楚对方的年度主要任务和突破点,特别是KPI,员工之间的考核指标都很私密。

没有足够的信息共享,员工可能会就因此心怀不满,不能安心于做事,更容易造成唯上是从的企业文化,这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一方面是因为人员流动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另一方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唯上是从的员工容易安于现状,士气低落,裹足不前,职业倦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会受到扼杀。

Image

Image
如何才能让管理更透明

提高业务透明度,在战略共识的基础上,让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决策已经成为主流。

为了实现更大程度上的透明,很多企业也开始建立数字化的战略目标管理体系,并伴以可视化的管理系统加以实施了。这样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提高组织管理的透明度:


  • 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信息偏差

我们经常说,公司管理透不透明高层的主观意愿很重要。很多部门的领导,不愿意听取下属的意见,也不让员工畅所欲言。

企业愈大,“信息差”也愈发普遍。

这样很容易诱发“人性之恶”,有很多管理者,都是“老板说了什么,有限传达,下属做了什么,选择汇报”,有意无意的损害了组织利益。而有了可视化的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这些问题势必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 其次,缩短了信息传递的回路

沟通的目的是使信息变得透明,切断“信息不透明,员工越猜疑、越误解,然后不愿意沟通,信息不透明”的负向增强回路,或者让这个回路越短越好。

所以,应该尽可能地让组织架构扁平一些。

实在有难度,也可以推行自组织的做法,由不同部门的个体组成短期或长期一个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工作,每个团队都有一位项目负责人,领导不再是管理人员,更多的是需要长远的目光以及授权给员工。

这种做法就更需要战略目标管理这种垂直类的管理系统了,比如WikiWorks系统兼顾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设定目标,高透明、聚焦、协同,鼓励团队成员之间协商,重点突出员工的参与感,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动机。

因为目标是透明和共享的,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公开的,这种目标的透明特性,天然创造了需要去对齐每一个相关人员,而持续进行更新进度信息也需要对齐和共享。


Image

Image

写在最后

管理上有一个“金鱼缸效应”,也叫“透明效应”,说的是金鱼缸是透明的,不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都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缸内金鱼的活动情况

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我们企业领导增加企业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工作行为都将全员可见,并受全员监督,从而强化自我约束机制这也意味着我们企业要更进一步,营造这样一种平等的氛围:

员工敢讲真话,坦诚清晰表达真实想法,不怕暴露问题,而不是虚张声势;绩效评估经过严格的流程,而不是走走形式…

甚至是,还可以奖励那些“唱反调”、但又有建设性意见的人。

所以,与员工进行不愉快但很有建设性的谈话,实现信息渠道多元化,避免获取单一的信息。最好最有效的解药,就是让信息流动畅通无阻,并创造一种开放的组织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专注到创造价值的工作中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