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腊民众眼中的中国画像(I)

 红菊的旅行plus 2023-07-27 发布于江苏

导读:在希腊民众眼里,中国既是立体多彩的,有时候可能也会被简化为一幅黑白式样的素描画,或者如希腊人研究报告里的那位传统服饰里的中国女子形象。

China is a famous country .

这大概是基于他们的礼貌和认知对中国做出的一个让你无可辩驳的评价。

经过不同场合被年纪较大的希腊民众问我来自哪里,而中青年人及少年会直接用“你好”向我打招呼后,希腊民众对遥远东方古国的认知,在我的脑海里似乎有个逐渐清晰的轮廓;

他们认知里的中国画像,比遥远西非中小学教材(法语)上展示的中国人画面(大辫子)要摩登很多了,下面是2018年一家当地研究机构做的一份关于中国印象的报告封面。

其实希腊人对于中国的了解,大部分可能是也是停留在媒体介绍上的,毕竟到过中国的希腊人不多,尤其相较在希腊的中国人而言,在中国生活几个月或者数年的更加是凤毛麟角。

中国是个famous的国家。(famous理解成 “著名”还是“知名”需要看他们说话的内容了);

China is a famous country .

大概是基于他们的礼貌和认知对中国做出的一个让你无可辩驳的评价。

如果问当地人对华人的态度如何,会歧视华人或者中国游客吗?答案是否定的,并没有被歧视的经历;但是,这是不是与希腊人对古老中华文明有着特别的亲近感,这个问题,可能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

从日常接触中,希腊民众无论对游客还是当地动物的保护展现出的爱心和善心,大概是来自他们本身的素养,而不取决于你是谁,均一视同仁的对待,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的,他们展现出的都是友好的态度, 并且这种热情友善超出程式化的那种礼仪礼貌。

图1:中国"拱门"

笔者在希腊不同地方感受到普罗大众的友善笑容倒是真实的,虽然他们不一定分得出我是来自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国家,倒是走在路上,有时候听见小年轻用中文说“你好!”,也有中年人热情地在背后大声说“你好!”,回头一看,确定他们是在和我打招呼,然后唠上几句嗑,说完仅有的但异常标准的普通话后,开始切入英语频道了,对方标准的发音得益于在上海居住生活过5年的经历。

超市收银员、市集上有的中青年人士也会自带地中海阳光似的来一句“你好!”

有的人则是带着外国口音的汉语发音“你好吗?”(笔者猜测,这样的表达,可能是他们沿用希腊语的问候,直译成中文的).

周围几个超市的收银员,走到她们当值的柜面时见到我,似见到老朋友开心和我打招呼,大部分人都是友善的,虽然思维观念和我们非常不一样。

图2:希腊的”拱门“

游艇码头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系泊作业,我坐了他的缆桩,他不急不恼,换个缆桩,尝试了一番,最后还是系在被笔者占据的那个缆桩上,笔者起身让开又坐回去,他不忘提醒我注意安全,以防船上抛物。

笔者在有轨车上,把随身物品装入布袋,搁在扶手上的遮阳伞跌落地面,站在车厢对面一个希腊青少年立即捡起来给我,那个时候他大概能分辨出我是中国人的,和他们一起的同年人中一个中国少年上车和他们打了招呼。

在接收到的中文媒介带来的中希文明互鉴带来的自信及当地人的一系列不同音调的“你好!”后,笔者自然而然的被代入了一种模式,那就是希腊民众对中国还是很熟悉的嘛。

直到最近在街边咖啡店站着歇息,一个衣着算是讲究的70多岁步履蹒跚的长者看见过用日语对我说“早上好!”,我对着他笑笑后,他有点懵,然后把仅有用得上的两句日语回给他“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

他似乎听懂了,然后用英语再问候一次“早上好!”,我则回之以希腊语“ka-li-me-ra”(希腊语Καλημέρα),

那位着白衬衫西裤的希腊长者估计被我的表情和方式也逗乐了,步履都似乎变得轻盈了,迈向不远处的咖啡店。

以为这个长者是特例,不了解中国,看见亚洲面孔的会以为是日本人,甚至泰国人,对于Kin-na (中国Κίνα)比较陌生,在一家商铺,老板是个看起来90多岁的人(见过岛上近百岁的长者容颜和他类似),开口算是国际化的,不先入为主的说我是日本人,先问来自哪个国家,然后问香港是不是还在英国殖民管治下……

图3:中国的牌楼

基于希腊电视媒体上的新闻播报等视频内容上展现的和中国元素相关的报道,还有上面提到的那份研究报告,目前希腊民众对于中国的认知,大概有这些概括性的粗线条勾勒。

希腊人对中国的认知可能因个人经验、观点和信息选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尤其在一些文化和历史传统中,中国被视为神秘、封闭或与西方有所不同的文化。这些刻板印象可能导致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受到传统观念和预设的影响。

与此同时,相较于西方媒体,中国的媒体在希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能较低,希腊人直接获取来自的中国媒体信息相对有限。

在希腊人眼中,他们知道中国人口众多、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她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有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著名景点。中餐有饺子、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和广东菜。

大熊猫、功夫、太极、书法、丝绸、陶瓷、茶艺、剪纸等是中国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

中文很难学,因为对于其他欧美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会用 "this is Greek to me".

而对于希腊人,表达类似的场景,他们会说“this is Chinese to me”。

希腊普罗大众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悠久文明展现的具体内涵、生活方式及观念、家庭成员组成及关系等认知,具体到某个点,要让他们说出个一二三来可能难度也不较大;

换位思考,我们对希腊的了解,除了古希腊神话、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爱琴海、雅典卫城及屈指可数叫得出名字的几座海岛,中国民众对希腊的认知也不一定就比希腊民众对我们的认知全面到哪里去。

相较普通民众,在希腊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学者等群体中,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可能更加深入和多样化。

这类专业人士普遍关注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在全球舞台上的增强影响力,会讨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以及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角色。

图4:中国的高楼 (vs 雅典的楼宇不得高过雅典卫城)

希腊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也有很高的兴趣,他们可能研究和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中希两国之间的历史联系和文化交流;

文化学者们可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随着信息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希腊人对21世纪的中国的了解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和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希腊民众获取关于时下中国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包括民间互动、旅行经历、媒体传播、学术研究、文化交流项目等,这些都有助于希腊人摆脱过时的印象,对东方古文明国度形成更为全面和紧跟时代步伐的认知。


有趣的灵魂|有趣的人生

图文:古月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