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中的金句速用 作文主题 人物素材 时评!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7-27 发布于甘肃

炎炎夏日,最近火遍全网的《长安三万里》大家都看了吗?
电影中的盛唐美景如诗如画,李白、杜甫、高适、王维等一众诗坛“顶流”陆续登场,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
01

情节概述

电影以高适和李白高低交错的生命轨迹,牵出杜甫、王维、王昌龄、岑参等诗人群像,串联起繁华包容的长安、大漠孤烟的塞北、温柔销金的江南,展示出了豪迈磅礴的大唐气象。故事不仅将李白等人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年长后的壮志难酬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看到了唐朝的兴衰变迁。我们虽然看的是动漫,但品味的却是历史所带来的厚重感。

影片上映后,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去看了,票房还在不断攀升,备受好评和赞誉。“看到流泪,只有中国人才懂那些诗词里的浪漫。”有些文化已经刻进了我们的DNA”……在诸多的赞美声中,《长安三万里》已经收获了8亿元的票房,目前豆瓣评分8.2分。

图片

02

主题解读

家国情怀: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

《长安三万里》,扑面而来的是一份家国情怀,悲悯情怀。

李白初见高适,就为他写下“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视为知己。李白的雄心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想着有一天功成名就,要学范蠡遨游七十二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当事业停滞,他写出了光阴蹉跎的焦急:“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写尽了乱世中苍生的祈愿:“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当繁华成云烟,他终于悟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再看高适的人生。祖辈的光环带给他一种荣耀感,种下了一颗报效祖国的伟大种子。当国家正需用人之际,他可以年老之躯披挂上阵,建立功勋。于是,想起这个时代曾经披挂上阵的英雄: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陈薇......想起那些在疫情、洪流、山火面前的最美逆行者们

影片里的诗人们个性迥异、命运多舛,但背后都是对于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深沉责任。无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流露着对国家的忧思与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正是他们宝贵的精神品质,支撑着我们一代代青年勇敢前行。

人生,需要理想主义,也需要现实主义

李白和高适年轻相识,分别代表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即便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这种碰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

李白,代表了“浪漫主义”的一面。尽管他的外在形象在电影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内心始终如一。每个年轻人都钦佩李白,追随李白,怀揣梦想,相信自己的抱负终将实现。随着阅历和挫折的累积,我们的天真变成了世故,理想变成了现实,乐观变成了忧郁。而李白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的精神,无论贫困潦倒还是身陷囹圄

高适,代表了“现实主义”的一面。他的外在形象与李白截然相反,内心却与李白契合。离开家乡后,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些人可能会气馁,但高适选择永不言弃,为了实现理想在原则上做出妥协,等待机会的到来。高适是现实世界中的成功者,但他始终欣赏、钦佩李白。两人透过对方看到了自己,高适从李白的话中提炼出抗敌之策,成功击退了吐蕃的进攻。这是对友情的最高赞许:我会带着你的智慧行走世间

无论李白还是高适,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代表了唐朝人的乐观自信。当代的人们因为价值观的混乱而迷失方向,因理想和现实的掣肘而陷入内耗,而唐朝的诗人们相信自己可以跨越一切困难,实现梦想。

熬过孤独,行至天光大亮

人生在世,享尽繁华是一种经历,承受孤独是一种历练。

落第之后的高适,独自来到萧索荒凉的睢阳,一晃就是十年。每当暮色四合,脑海都会浮现昔日长安的钿车如水,锦彩交飞,眼前却是四壁阴森,一盏孤灯。但也正因如此,高适不得不与书作伴,抚卷听更。坐守长夜的滋味纵然难熬,经由学识与阅历洗练的心性却愈发成熟。

直到被睢阳太守张九皋举荐,“十年守章句”的高适再次应试,并且一朝中第。此后多年他随军转战,不仅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还先后参与平定了安史、永王之乱。凭借卓著战功,高适官至刑部侍郎,进封渤海县侯。曾经郁郁不得志的高适,至此终于实现了拜将封侯的年少伟愿。

儿时读诗,欣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气,羡慕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才气。直面生活之后才发现天生口吃、驽钝木讷的高适,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写照。而他矢志不渝又甘于寂寞的十年,更是每个事有所成者的必经之路。作家奥普拉说:所有那些独处的时光,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可以在灯红酒绿的热闹里浑然忘我,但只有在灯火阑珊后的寂寥独行中才能成就自己。孤独,是人生最好的增值期。捱过无人问津的寂寞,才能等到一夜成名的高光。

03

台词速用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一直在。
 速用示范: 时间流逝,岁月沧桑。大唐盛世,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然而,纵然白云苍狗,物是人非,只要诗还在,书还在,中国文化的精神就会一直在。如此,长安城将永远不会消失,而会一直留在李白杜甫的诗歌中,薪火相传,直至更远的远方。
适用主题:文化记忆、文化传承

人生譬如朝露,转瞬即逝。
速用示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人生譬如朝露,转瞬即逝。想到这一点,难免会内心忧伤,但也会更加珍惜时光,想要用好短短几十年,力争有一番作为。“劝君惜取少年时”努力奋斗过,等到老了,头白了,就不会觉得此生充满遗憾。
适用主题:珍惜时光、青春易逝

你我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速用示范: 你我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里,吾辈当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融小我于大我,融个人于时代。君可见,樊锦诗,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她把毕生热爱都许给了国家;袁隆平,来时田野无粮,去时稻花飘香。路无饿殍遍野,可堪时之楷模、国之栋梁;君亦可见,张桂梅,扎根深山,节衣缩食,身患重症仍坚守岗位,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大山深处数千名女孩的人生。
适用主题:生逢盛世、担时代之责

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速用示范: 追求理想需要步步为营,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只有日日前进,那便总有希望,总有前方。“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有过而自省,实则“修身”;有错而能改,实则“矫思”;从迷惘到寻找到方向,更是“立义”。而在这探寻理想的路上,青年人勇敢尝试,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正如扬雄所说:“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适用主题: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04

人物素描

诗仙李白: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官为翰林学士,初入长安城,便以一首《蜀道难》得到了太子宾客贺知章'诗成泣鬼神'的赞誉,又得到玄宗的亲睐:“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之后,他奉诏创作了《清平调》等一系列宫廷应制诗,深受玄宗赏识。但很快他便发现,朝廷中处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污浊之气;国君只令他为自己作诗寻乐、歌功颂德,作一些描写宫廷之奢华,歌舞之绮丽的诗歌以讨好杨贵妃,丝毫没有予他实权、令他参政的意思。

于是,他抛去“翰林大学士”的虚衔,恢复了自己兀傲不羁的本性。“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整日纵酒高歌。这样放纵的行为与极盛的才名相对比,便为李白招来了无数谗言妒恨:“权臣妒盛名,群犬多吠声”,不仅宫中朝内人人嫉之,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说:'固穷相也''非廊庙器',最终将来到长安仅一年的李白“赐金放还”

李白的一生多有磨折,但他的诗却始终是豪放雄壮的,不是虫吟草间似的哀诉,而是充斥着雄浑伟力的高歌,莹莹颂唱着他那颗清朗澄澈、潇洒飞扬的赤子之心。

高适:大器晚成又何妨

高适家门显赫,可惜家道中落,兼之门衰祚薄,他少年时即孤苦贫穷,客居于梁宋。到了二十岁,高适才开始认真写诗,但他天赋异禀,上手极快,而且气势非凡,屡有佳作问世。二十八岁时,他开始北游燕赵,南及湘楚。并曾出塞外,前往东北,希望投奔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信安王李祎幕府,但都未曾得到赏识。

四十六岁后,高适开始时来运转。得益于睢阳太守张九皋的荐举,高适应有道科,终于中第,踏上了仕途。三年后,高适毅然辞官。他将目光执着地集中在军旅边疆,终于得到了当时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赏识,将他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中哥舒翰兵败投降,潼关失守。高适一路向西狂奔,面见同样西逃的唐玄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高适不远万里来寻,唐玄宗十分感动,即擢谏议大夫,随驾同往成都。从此高适仕途一路亨通,十年十升,节节向上。

永不服输,百折不挠,是高适一生的写照。他从来不是李白那种浪漫得不着边际的诗人,就算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他也从不躲进虚幻的梦境,而是纵酒高歌,与惨淡的人生把酒言欢。

05

时评片段

人民网评:《长安三万里》,打破时空的“唐代诗友会”

电影以真实的情感和广阔的视角描绘了人物群像。从年迈的高适的视角开始,跨越从开元繁荣到安史之乱的历史,李白三次踏上黄鹤楼,高适三次进入长安城,映射了他们的生活变迁,同时也映照了唐朝的兴衰。高适与李白的多次重逢和离别,揭示了一对朋友的两种生活态度。不只是他们两个,那些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也在电影中'出现':崔颢和孟浩然的盛名,贺知章和王昌龄与李白的欢乐同饮,清新俊朗的王维,年幼的杜甫,以及通过唐诗而获名的哥舒翰和汪伦……他们和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壮丽的大唐画卷。毕竟,唐朝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辽阔的疆域和精美的建筑,更在于其众多的人才和宏伟的气度。

《光明日报》时评:《长安三万里》——壮哉盛唐一阕歌

作品以高适的视角展开故事讲述。木讷、刚直,人生经历坎坷却从未动摇入世志向的儒生高适,与机敏不羁、天真烂漫,在儒道之间徘徊的“谪仙人”李白天赋与性格互补,人生经历互相嵌入,且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在他们的成败、进退、取舍、得失中,观众看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子,从而对人生、命运等话题产生思考。

创作者没有局限于诗人的一己悲欢,而是通过讲述诗人的人生经历,铺陈出整个历史的发展历程。高适和李白这两个人物如同两段不同声部的旋律,奏响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互动、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的复调旋律。影片开篇,年轻的李白向着天地高呼“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结尾,亲身见证了长安城的繁华、劫难与重生的暮年高适充满信心地说出:“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两句话道尽影片贯穿始终的精神实质:对于家国情怀的赞颂、爱国主义的高扬、中华文化的坚守。

新华网评:打造更多《长安三万里》,尚需奔走“三万里”

中华文明,星河璀璨。如何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出更多的《长安三万里》,并助力这样的作品走得更远、传播得更广,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新命题。正如一句触动笔者的影评——“国漫早就该作这一曲绚烂诗篇。”

影片持续的火热背后,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IP如何“走出去”。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着力点。中国有丰厚的历史、优秀的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剧本”。期待我们不仅仅拥有“李白IP”,也不仅仅拥有“唐诗IP”。根植传统、立足当下、面向世界,让璀璨的传统优秀文化IP活起来、火起来,在海外用实力“圈粉”,应是新使命。

总之,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道,也要讲究术。打造更多能引发热议的文化IP载体,依然任重道远,尚需奔走“三万里”。



温馨提示
过了暑假,大家就升为新高三和新高二的同学了,此刻内心是否充满迷茫?高考君将陪你一起走过。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分享高考政策分析、高校招录数据、高校招生安排等热门信息,点点关注,高考之路不迷路。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