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明星的冷白皮,骗了多少中国女孩

 fentouge 2023-07-2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今年的高温预警,来得比往年更早。

还没进入7月,已经有不少人因为中暑和热射病住进了医院。

中暑原因中最离奇的一种,竟然是因为过度防晒。

图片

看到这里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吧。明明是防暑降温的装备,怎么还能把人搞中暑了?

别奇怪。这两年的防晒趋势,早就把全套装备武装到了牙齿。

图片
图片

不仅阳光进不来,空气也不流通,汗排不出去。轻则中暑,重则脱水休克。

可即便如此,也不影响这种夺命式防晒在大行其道。

图片

极端防晒,方法诡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防晒衣+防晒霜+打伞的传统方式已经成为垫底落伍的象征。

如今出门及格线是一身宽松的黑长袍,一张仅有两个孔的黑面罩,一副能拉到胳膊根的长黑手套,再打上一把里外全黑从头顶照顾脚面的遮阳伞。

图片
图片

不常出门的人,冷不防撞见可能会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去年世界杯期间的卡塔尔。

但仔细想想,必须是全黑的防晒四件套,可比卡塔尔白色的传统服装更严谨,更苛刻。

这种远看忽忽悠悠,近看飘飘摇摇,不打招呼完全认不清人的装扮,已经不是少见多怪的小众装备了。

图片
图片

如同锦衣夜行的防晒套装在城市中已然随处可见,在户外露营地、音乐节现场这种景区更是比比皆是。

图片
图片

抱着宁愿中暑也不愿意晒黑的想法,在40度的高温下,一呆就是个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人把这种不科学的防晒方法,美化为一举两得的“暴汗防晒减肥法”。

在越防越卷的氛围下,不止是户外全副武装,哪怕在室内工作学习也务必做到不落一个死角。借用网上一个防晒标兵的话来说:要时刻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吸血鬼。

图片
图片

即使如此隆重又具有仪式感的防晒套装,依然挡不住他们进一步内卷的心。

在社交平台上,扎堆比拼自己防晒套装严谨性的防晒战士们,还会晒出自己的穿搭图求别人打分和点评打分,力争裹紧自己每一块肌肤,让它们不见阳光。

图片

“只要捂不死,就往死里捂。”

这种不顾中暑脱水,以健康为砝码的防晒套装,在他们的眼中的价值也已经超过其自身“防晒”实用性,成为一种为美付出代价的勋章。

图片

仿佛只有忍过这一关,你才算是一个合格化蝶勇士。

你还不能反驳,但凡说一句为美中暑是得不偿失或是因小失大,马上会有人跳出来反驳你是活得糙还多管闲事,又或者是“这点苦都吃不了,还怎么白成一道闪电”。

图片

没错,在最近几年的互联网舆论声里,素人普女想要颜值跨越阶层,不能越过的一道关卡就是防晒。

前有范冰冰参加户外竞速综艺节目里,整集不露正脸。

图片
图片

后有娜扎和赵今麦在旅行真人秀里,疯狂喷防晒。

图片
图片

想像荧幕上的女明星一样那么白那么美,防晒预算绝对不能省,防晒装备更是多多益善。更何况,人家208W都能忍得住热,耐得住闷,你一个素人有什么资本矫情?

在这种全员向娱乐圈看齐的风气下,互联网上的防晒标杆被越拉越高。与此同时,伴随着防晒大过天一样热度攀升的,还有网友们对冷白皮近乎狂热的执着和迷信。

图片

美白陷阱,无孔不入

“求鉴定,我到底是冷白皮还是暖白皮”

“线上打架,隔空鉴定网络冷白皮”

图片

在社交平台上,每天都有无数人发出自拍照请网友们鉴定自己是冷白皮、暖白皮还是橄榄皮。

在搞清楚这些鉴定法之前,先要弄明白这些色号专有名词的意思。

按照这些皮肤调色大师的说法,中国人虽然属于黄种人,但肤色基本可以按三原色的主基调分为三种皮。

冷白皮就是皮肤底色偏蓝色系的冷色调,暖白皮则是偏红色系的暖色调,橄榄皮则是偏绿色系。之后还衍生出暖黄皮、冷粉皮等一系列亚种色号。

以这些色号为基础,还搞出了一条中国互联网独一份的肤色鄙视链,即穿什么都好看的冷白皮大于要藏拙露巧的暖白皮,大于穿什么都踩雷拔草的橄榄皮。

为了不让自己的下一代,再遭受伴随一生的肤色歧视,还有不少孕妈妈会在网络上求生冷白皮的方法。无论是偏方还是玄学,都愿意试试。

图片

还有些后天努力是在无法达到冷白皮的博主,竟然会花钱请人P图,为的就是参战求鉴定,过一把妈生冷白皮的瘾。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无语。

众所周知,人类肤色的决定权在于遗传。肤色的深浅大多是基因决定了下限,防晒和医美护肤等外界介入的方法只是拉高了上线,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换句话说,咱们黄种人就是24小时穿防晒套装,一辈子不见阳光也不会白的超过你的祖先,冷过白种人。

但在一些无良商家的眼中,“美白”却成为最容易捞钱,最一劳永逸的广告宣传词。

18年前,大S的一本《美容大王》炒热了美白针。

这种包含谷胱甘肽、传明酸和维C等成分的点滴,注射后可以提高新陈代谢,让黑色素不容易沉淀。

但一些没有资质的美容院,为了利益最大化采用来历不明的美白针,诱发的安全事件比比皆是。

图片

时隔多年,大S又在节目上公布了一项自己研发的美白大招——服用抗凝血剂。

这种应用在预防血栓的药物,正常人服用后失去凝血功能,稍有可破就会淤血淤青,严重时还会流血不止。

图片
图片

和这些滥用药物相比,看似危害性最小的过度防晒,实则最容易造成伤筋动骨。

在节目上还自豪的说出,半个月用完4瓶防晒的大S,肯定没看过科学补钙的原理。

维生素D是我们人体骨骼生长的必要成分,而近80%的维生素D是在晒太阳时,通过紫外线合成而来。彻底切断阳光的接触,也就意味着斩断钙的摄入,骨质疏松、骨折也会伴随而来。

图片
图片

此前,日本某综艺节目上就有一位过度防晒导致骨折,进而身高都缩水7厘米的美妆博主,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防晒战士们:防晒不当,可是要付出身高代价的!

图片
图片

还有某音上一度火到爆款的“一洗白”。号称只要涂上几分钟后用水洗,就能立马收获冷白皮。

事后记者测评证明,一洗白里没有任何美白成分,反而添加了络合物把含铅的重金属“糊”在皮肤上造成假白现象。而且内含的乙内酰脲,还会释放出致癌物甲醛。

图片
图片

“一洗白”在带货博主们的激情演绎下,火过一个夏天后就速速转移阵地,换汤不换药的改了包装继续用身体乳的名义割韭菜。

把吃亏上当的锅甩给消费者,也确实很不妥。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看到这些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时,又有几个人能搞懂背后的化学方程式,绕开这些陷阱呢?

说到底,缺乏市场监管以及为了一己私利,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卖方市场才是这场“造白运动”的始作俑者。

图片
图片

在有毒的美白针和沐浴露面前,人性和贪欲才是更可怕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究竟是谁在畏惧肤色鄙视链,又是谁在制造肤色歧视。

图片

肤色焦虑早该破了

一提到形容女性美的词语,大多数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肤若凝脂、玉骨冰肌、粉雕玉琢、吹弹可破等常用形容成语。

而这些成语,无一例外都和皮肤白有直接关系。

图片

古往今来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女主角也必须要有一身白皮肤加持。

《红楼梦》里侧写薛宝琴的美貌在“生得肌骨莹润”的薛宝钗之上,要说除了肤色洁白的她之外,再没有人配穿容易显黑的绿色。

金庸写《神雕侠侣》里的陆无双外貌比小龙女逊色,也要写她容貌秀丽但肤色微见淡黄,与小龙女的皎白胜雪截然不同。

写《飞狐外传》的爱情争夺战里不敌袁紫衣的程灵素,要说她虽颇觉俏丽但“肌肤枯黄,脸有菜色”。

总之,在传统认知里女性的外形美,都是都是“白瘦幼”中的白直接挂钩。

图片
图片

一句“一白遮百丑”,更是把美丑画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告诉世人你可以不美但绝不能黑。

因为丑被白遮盖一下,在氛围感上还能争一争小美女的名头。但美女要是黑了,纵然容貌再惊艳也终究带了几分遗憾和不圆满。

在这种流传千百年的隐形PUA和肤色凝视下,防晒和美白的骗局便应运而生,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迭代。

一面是无良商家的宣传,一面是冷白皮催生出的雌竞和肤色焦虑在作祟。

图片

在双重夹击下,会冒着热射病的风险,用一身黑衣黑袍罩住全身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为悦己者容还是讨好自己,美白和防晒这两种为容貌投资的行为,本身并没有错。

但在追逐白上加白的过程中,更应该擦亮双眼,分辨哪些骗局打着美的定义。这些以健康为代价的美白防晒方法,说到底就是对女性的禁锢和物化。

重要的是,在当今这个审美多元的时代里,肤色深浅早已不是评判一个人美丑的重要标准。

原生肤色不应该被简单的几个色号所代替,美更不应该被一个标准定义。

征集

这个夏天,流行起一种“多巴胺穿搭”:

玫红的内搭、荧光绿的外套,亮橘色的长裙,亮眼的衣服搭配在一起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图片
图片

可关于多巴胺,绝不只是配色大胆的夺目穿搭,更是多彩所带来的能量。

对于 @雨鱼 来说,多巴胺穿搭,给了她重新做自己的勇气。

从前的她偏爱鸭舌帽,讨厌一切亮色,更恐惧一切的露肤。

如今,她脱下宽大臃肿的运动服,开始尝试起色彩鲜艳的搭配。

图片

尝试全新的自己,就是多巴胺给她带来的勇气。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当下,多巴胺的能量可不仅在于潮流穿搭,更储存在数字化时代的每一个瞬间。

不论是在疲惫了一天后的夜晚窝在沙发角落追一部最喜欢的剧,还是在手机上精心制定一次旅游计划。

生活中的每一次“小确幸”,都值得被收藏。

华为终端云服务携手视觉志共同打造一次故事征集,想和年轻人一起收集“一整个夏天的快乐证据”。

那么,这个夏天里,给你带来能量的瞬间又是什么呢?

图片
图片

27 / Jul / 2023

图片

监制:视觉志

作者:shery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