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玉器琢艺技法及演进(10)

 玉路小白 2023-07-28 发布于天津

在新石器晚期金属工具还没有出现,人们使用的工具更多是采自自然的骨、贝、竹、硬木等材质。这些材质使用磨损程度很大,加之在漫长的地质岁月和埋藏过程当中极容易腐烂与炭化,所以我们今天确实很难通过正式的考古挖掘来证明原始砣具的出现。

夏商时期,由于铜的出现,铜质砣具进而出现,而铜制铊具出现之前,一定出现了其他材质的砣具。也就是说铜质圆形刃状砣具,不会凭空出现,这一点也符合我们人类社会的进化和演进历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光绪十七年,李澄渊绘《玉作图》,共 12 幅,画风写实,描绘了制玉的主要步骤,是目前保存比较清晰的古代治玉图解,也是古人治玉的重要资料,它对我们研究古玉鉴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玉作图》上清晰绘制了皮砣、木砣,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砣具的认知,并不只是圆盘形刃状工具,还包括程钻、管钻、线锯、砣片等工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它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们推测最迟从东汉就出现了,因为《说文解字》记载了“砣”字,说明那个时候人们起码认知了砣具,也说明我们今天所说的砣具,在当时可能不仅仅指的是圆盘形刃状,而是指所有治玉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