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王国里的珍品,一直都被邮学家和邮迷们梦寐以求,这些珍邮的产生和发现往往伴有曲折的传奇故事。 1968年,“文化大革命”正处于“革命的三结合”高潮中,各级政府相继被军代表、干部、群众相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取代。到9月5日,全国除台湾省以外,29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革命委会。这在当时被称为“全国山河一片红”。为此邮电部决定发行一套纪念邮票,主题是紧扣“一片红万维生设计了第一幅图稿,有关领导认为票幅过大而未发行,于是重新设计图稿。面值8分,影写版,票幅30mm*40mm。邮票图案为手持《语录席毛主》的工农兵游行队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枚其貌不扬的“一片红”邮票,发行后不到半天时间就被决定取消发行。大部分城市并没有发售过这枚邮票,但个别邮局竟违反规定,提前少量售出,所以此票在集邮界发现有新票、旧票和实寄封。又传闻邮电部曾通知各地邮局,凡在邮件上发现贴有“一片红”邮票,应用其他邮票换下上交。”。所以“一片红”的实寄封极为罕见,而“一片红”的趟前封更是可遇不可求。 今天讲个上世纪60年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赵永存是信阳航空炮兵学校的教官,他的学校在一处山麓的绿荫之中,与外界的联系全靠紧邻军人服务社的一间小邮局代办所。代办所里有两位熟悉的营业员,由于赵永存经常去那寄信,他们成了熟人。 他的妻子赵素珍是一位纺织女工,结为伉俪后夫妻分居,两地相思只能通过书信来沟通。久别重逢的喜悦,满怀期待的未来,全部融入了每一封赵永存寄给妻子的信中。 在1968年的11月,妻子素珍怀孕已近产期,赵永存焦躁不安。他写信叮嘱妻子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提醒她到医院检查,以及通知自己产期的消息,好让他可以请假回去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为了能尽快让妻子收到这封信,赵永存匆匆来到代办所,买了邮票,贴在了信封上,然后匆匆投寄。他并不知道,那片红色的邮票——“一片红”,早已停止发行。而后来这封他寄给妻子的信,会成为新中国邮坛的一枚罕见的珍品。 赵永存是一个喜欢美术的人,他往信封上贴上了他认为好看的纪念邮票,每一封信都是一片情。他与家人的通信从军校到转业地方,持续了11年之久,他与妻子之间的信件,连同信封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 虽然中间多次搬家,多次整理家中杂物,但赵永存和妻子都舍不得把这些信封扔掉。他们总是想,等到年老时再翻出这些信件,回味一下当年的情感,一定会很有意思。于是,这些信件就一直压在箱底,25个春秋如飞逝。 1990年9月,赵永存从衡阳出发,前往桂林参加一场会议。他踏上了一辆晃动的卧铺火车,铺位上的一位陌生邮迷与他聊得十分投机。在他们的对话中,第一次涉及到了集邮这个话题。当谈到《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枚珍贵邮票时,赵永存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一枚面值8分的邮票如今已经身价百倍、千倍,甚至数万倍! 他向对方借来一本新中国邮票图谱,目不转睛地盯着,冥思苦想。忆起邮票曾经出现在自己的记忆中,他想起自己曾经寄过信,但是收件人是谁呢?母亲?妻子?不论寄给谁,反正已经寄给家里的人,他回家后一定要找找看。 两段时光飞逝,他们的家搬到了郑州大学路附近的一座宿舍楼里。每次夫妻俩散步经过邮票市场时,总会停下脚步,挤进人群中,询问邮票行情,听听珍稀邮票的消息。这一切再次证实了珍贵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并非传闻。有一次,夫妻俩的记忆奇妙地产生了共鸣:“这枚邮票确实存在,贴在了信封上,我们家里一定还有。” 一个星期天晚上,当夜幕降临时,他们两人汗流浃背地开始翻找堆积了25年的箱底和旧信封。不顾额头上的汗珠,他们坚持不懈地翻找,希望在某个时刻从遗忘中找回那枚珍贵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 夜深人静之际,他们终于拨去了25年的尘埃。最先发现珍贵邮票的是妻子,她颤抖的双手轻轻擦拭了上衣角,捧着旧信封惊喜地喊道:“在这里,在这里,你快来看,完好无损!” “果然有!”赵永存迅速接过信封,像看到心肝宝贝一样眯起眼睛笑着说道:“上面是地图,下面是工农兵,没错!” 1992年11月的某一天,经朋友的介绍,赵永存和妻子来到了河南省邮票拍卖品征集办公室。他们打开书包,取出一叠叠旧信封,上面贴满了"文"字邮票和编号邮票。片刻之后,他们从一本书中单独拿出了一枚封,郑重地交给一位戴眼镜的负责人。 这封信封是典型的“文革”时期印制,红框内印有语录席毛主。地址和姓名都用普通钢笔书写。负责人翻过来仔细查看,眼睛闪过一丝惊喜,因为在封的背面,贴着的是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品相完好,戳记显示是1968年11月24日的河南信阳市,比原定的发行日期提前了一天,实在是难得的“日前封”! 到了拍卖会举行的那天,赵永存全家人早早来到了拍卖现场,他们怀着紧张的心情,要亲眼目睹拍卖的情形。一件名为“一片红”的实寄封被特意安排在拍卖会的最后一项,组织者的意图是通过悬念的手法掀起最精彩的高潮。 拍卖会前,主拍曾对赵永存一家说:“底价定低一点好,竞争起来会更有利。”他们希望以更好的价格卖掉这件实寄封,底价定在了2万元。 拍卖开始前,各路邮商纷纷聚集在会场,虎视眈眈,怀着购买这件邮品的决心。 人流涌入门厅,纷纷走进展厅,大家都想看看“一片红”将以何种方式进行拍卖。 中午时分,人们宁可啃面包也不愿离开,他们想尽全力留在会场,第一个亲眼目睹“一片红”的拍卖过程。 终于,13时刚过,人们期待已久的珍贵邮品出现在幻灯投影幕布上,放大的图像异常清晰。这件实寄封没有落地戳,这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有人说,补盖一个落地戳并不难,但这样做无异于篡改邮史,弄巧成拙,违背了它的珍贵之所在。 拍卖正式开始了!每次加价1000元有效,珍贵邮品的出现刺激了竞争者的兴奋神经,各人举起应价牌,价格不断上涨:24000元、25000元、27000元!甚至在28000元的价位上,仍有七八个人竞价。 赵永存紧张得心神紧绷,他的心跳随着一次次的加价而加速。 最终,价格达到了30000元!经过八个回合竞拍,只有一个年轻人和一位戴着红帽子的女士还在竞争。而后者始终未放下举过头顶的号牌。 突然,戴红帽的女士突然放下了应价牌。年轻人以32000元成交!一锤定音。 这一刻,赵永存松开了紧攥的拳头,掌心湿漉漉的,他听到了会场热烈的掌声,他看到了人们举臂欢呼,这是为珍贵的邮品出世而喝彩! “一片红”终于在这天封问世了,带着它的风采,挟着它的热烈,它将成为一个传世之物。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25年过后,在2017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邮品专场上,还是这封贴了8分邮票的实寄封,最终落槌价为480余万! 珍邮迷人的故事使集邮者永远满怀希望,并继续做着集邮之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