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家族参与了擒鳌拜?(顺治-康熙)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3-07-28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擒鳌拜的侍卫,都飞黄腾达了。


1



智擒鳌拜是康熙皇帝第一次展现权谋手段,干净利索的解决了权臣,为自己掌权铺平了道路。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协助康熙智擒鳌拜的侍卫们,究竟都有谁。
 
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五名侍卫,爱新觉罗赤哈、齐家明图珠、黄顺昌、佟佳扬古泰、魏宝全。

这五位有满人有汉人,基本都是贵族子弟,年纪都与康熙皇帝相仿。
 
立下功勋之后,康熙皇帝投桃报李,他们都加官进爵,其中四位都做到省部级高官,明图珠弃官从商,也成为东北巨富。
 
当然康熙训练的少年侍卫,肯定不止五位,应当有十余位之多,其他的侍卫则没有记载。
 
有两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也都隶属八旗贵族,年轻时也都当过康熙皇帝的侍卫,年龄也都和康熙皇帝相仿。
 
他们之后的人生轨迹,也都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与重用,不由得令人联想,他们是否也曾是少年侍卫团成员。
 
一位是清代第一大词人纳兰性德,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隶属正黄旗。
 
纳兰性德比康熙皇帝小一岁,又是正黄旗贵族,母亲是阿济格的女儿。
 
另一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内务府正白旗包衣,比康熙皇帝小四岁,母亲则是康熙皇帝的保母。
 

这两位贵族子弟,他们的父亲年轻时都做过清朝皇帝侍卫,而他们也都做过康熙皇帝的侍卫。隶属于皇帝直属的上三旗,正是御前侍卫们的发祥地。只是根据史书记载,他们做康熙皇帝侍卫时,时间都在智擒鳌拜之后。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纳兰性德和曹寅也参与康熙训练少年侍卫,但这两位确也都是康熙皇帝的近臣。





2


康熙皇帝亲政,并铲除权臣之后,第一要面对的难题,就是三藩问题。
 
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藩都是汉族投降的军阀,因功封为亲王,并带兵镇守一方。
 

吴三桂的历史我们说过,他在明朝灭亡后,以山海关投降多尔衮,并成为满清的鹰犬,为满清统一战争立下战功。
 
明朝最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就是吴三桂带兵一直追杀,最终追到缅甸,并亲手绞死的。
 
吴三桂因功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另外两藩则来源于更早投降清朝的“三顺王”。
 
当年东江总督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其手下的三位大将辗转流离,后来都投降了清朝。

孔有德为恭顺王,后来改为定南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后来改为平南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后来改为靖南王。
 
这三位也是随着满清的部队,攻灭南明的功臣。孔有德父子在广西被永历政权的李定国击杀,因此无人袭封,只剩尚可喜和耿仲明两位亲王,被封在广东和福建。
 
康熙帝亲政后,实际上全国已经宣告统一,除了郑氏政权仍据守台湾,大陆已完全没有残明势力了。
 
对于满洲皇帝来说,这三位拥兵自重,并镇守边疆的汉族亲王,就成为眼中钉肉中刺。
 
三藩之中,以平西王吴三桂兵力最盛,权势最大。
 
云南、贵州督抚都受他节制,他推荐的官员,朝廷不敢不用,称为“西选”,当时有“西选之官遍天下”之说。
 
康熙皇帝亲政后,立即着手安排削藩事宜。从历史大势来看,削藩势在必行,否则尾大不掉,必有分裂风险。
 
但削藩究竟应该徐徐图之,还是全力剿除,就非常考验皇帝的政治智慧。
 
朝廷必要削藩,三藩也知道朝廷必要削藩,但双方仍在做底线试探。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归老辽东,留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接着吴三桂和耿精忠(耿仲明的孙子)也先后上疏请撤兵,试探朝廷。
 
康熙皇帝组织议政王大臣会议,会上索额图、图海等认为不可急于削藩,但莫洛、明珠等力请借此机会全面削藩。
 
康熙皇帝毕竟年轻气盛,又挟刚刚剪除权臣之信心,因此乾纲独断,下令三藩俱撤。
 
这一下再无回旋余地,三藩试探失败,朝廷图穷匕见。于是吴三桂先起兵反叛,然后耿精忠、尚之信相继反叛,三藩之乱开启。
 
我们不详述平定三藩之乱的具体过程,经过八年苦战,康熙皇帝终于消灭了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平定了三藩之乱,也彻底消除了汉人封疆裂土的历史。
 
平定三藩之乱历来被认为是康熙大帝最耀眼的武勋,但实际上酿成如此大的波澜,乱军席卷半个中国,百姓生灵涂炭,也的确是康熙皇帝年轻冒失,缺乏政治智慧的结果。
 
只能说清帝国的好运气仍在继续,吴三桂年老又在进兵途中逡巡不前,给了康熙皇帝调兵遣将,终于剿灭叛乱的机遇。
 
之后康熙皇帝的武功,如收复台湾,抗击沙俄,进击蒙古,就不再详述了。
 


3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一位太平天子,在位时间又超长,因此他的后宫肯定是枝繁叶茂的。
 
康熙皇帝后妃众多,光有封号姓氏的就六十多位。韦小宝娶七个老婆就把你们馋的流口水,更康熙皇帝一比,还是差着数量级呢。
 
但康熙皇帝一生挚爱的女子,还是他的首任皇后赫舍里氏。
 
康熙皇帝生育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三十五个儿子中,早夭的都不参与排序,参与排序的是二十四位。比如我们熟悉的“四爷”胤禛,他其实应该是老十一,只不过去除了早夭的哥哥们,他排行第四。
 
其中皇后赫舍里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承祜早夭,次子胤礽成为嫡长子。
 

赫舍里氏在生育胤礽后,因难产问题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一岁。
 
康熙皇帝悲痛欲绝,从此对这位嫡长子视若掌上明珠。胤礽两岁(实际刚满一周岁),就被册立为皇太子。
 
胤礽五岁时感染天花,康熙皇帝大为紧张,连续十余天全心全意看护儿子,直到太子度过危险期。
 
至于带着太子出席各种仪式,带着太子打猎,安排太子读书,自然不在话下。
 
到太子十五岁成人后,康熙皇帝制定礼仪,诸王大臣在皇帝面前三跪九叩,在太子面前两跪六叩。等太子大婚后,康熙出征或出巡,都命令太子监国。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子,却渐渐显露出不逊之态,康熙也难逃雄主晚年昏聩的宿命。

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