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双慈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3-07-28 发布于天津

双慈

哭竹卧冰与怀橘,涌泉扇枕复温衾。

生身每思娱亲赋,入骨当铭游子吟。

天地恩情看似浅,海山物意悟尤深。

双慈饮苦熬心日,高可平齐千万寻。

【注释】读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读邸报二首》其二,步韵而咏他事。原诗云:“瑶编对秉初修笔,粉署同携夜直衾。虎既蒙皮甘搏噬,鹤因疮羽久呻吟。尽归一网机犹浅,横说三纲害最深。想到鄮山多暇日,轲书毋惜细研寻。”步韵诗作于2023年7月26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哭竹,卧冰,还有怀橘遗亲,涌泉,扇枕,更有暖被温衾。因为生身所以每思娱亲赋,大义入骨应当铭记游子吟。天地的恩情看似很浅,大海与高山的物意悟中尤深。双慈从饮苦熬心的那时候开始,高情便可平齐千寻万寻。

首联中的“哭竹”, 指三国东吴孟宗故事。相传孟母嗜食笋,值冬无笋,宗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

这一联中的“卧冰”,指晋代王详的故事。见《晋书·王详传》。王详的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详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这一联中的“怀橘”,即怀橘遗亲故事。传说后汉人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这一联中的“涌泉”,即涌泉跃鲤故事。传说汉代人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这一联中的“扇枕温衾”,意思是夏天里扇凉了枕头,冬天里温暖了被子。事见《南史·刘苞传》:“奉君母朱夫人及所生陈氏并扇席温枕,叔父绘常叹伏之。”

颔联中的“娱亲赋”,见《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着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这一联中的“游子吟”,指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颈联中的“物意”,指景物的某种情态。亦指造物的特殊意趣。见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奉答圣俞岁日书事》诗:“积雪照清晨,东风冷著人。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时新。贳酒闲邀客,披裘共探春。犹能自勉强,顾我莫辞频。”又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八月十五日夜东轩》诗:“隔竹已见月,清光度溪来。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人疑玉兔出,药仵不生埃。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尾联中的“双慈”,指父母。见明代诗人杨起元的《灯下吟四首》其四:“哀哀父母我劬劳,羞药双慈色若焦。愧尔怀间真赤子,或时嘻笑或时嗥。”

这一联中的“千万寻”,指无限高。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见唐代诗人邵谒的《紫阁峰》诗:“壮国山河倚空碧,迥拔烟霞侵太白。绿崖下视千万寻,青天只据百馀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