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隋唐文状元160名全榜完整列表之一

 启我东疆 2023-07-28 发布于黑龙江

编者zjw按:隋朝七人是进士头名,沒有状元这个词,应该算状元。

中国历代文状元共664位,隋唐160位,五代十国36位,两宋118位,辽56位,西夏1位,金39位,伪齐2位,元32位,明90位,大西1位,清114位,太平天国15位。

武状元共293位,记有286位武状元,4位失考,文武状元共有957位。但有籍贯的计统计只有357人,309名不详,当我找到明清全部状元的出生地后,决心以〔历代状元〕书为基础,尽量找全列表,以完整两字以示区別以往。并附较全状元介绍于表末。

状元分布:河北19、河南17、陕西12、江苏9、山东6、山西5、四川4、江西3、广西2、浙江2、湖北2、广东1、甘肃1、湖南1、安徽1。共计85〔88〕个,75〔72〕个籍贯不明。

隋代进士(状元)榜(7人)

中状元年 姓名〔生-------死〕 籍贯

1  隋大业中进士, 张损之: 江苏9人,

2  607年赐进士, 孙伏伽(-658)。 河北18故城人,

3  大业间赐进士, 侯君素:名侯白,字君素, 隋魏郡(今河南16临漳)人,

4 大业中进士, 杨纂(-650) 陕西12华阴人,

5  18岁举进士,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 齐州临淄(山东6淄博)人,

6  开皇末年,通过对策及第 温彦博(573-635)字大临, 并州祁县(今山西5祁县)人,

7   605年中状元, 黄凤麟(555-626)字魁熹, 湖北2江夏(黄冈县黄鹤乡)人。

唐代状元榜(153人)

孙伏伽: -显庆三年658年。 贝州武城(河北1清河)人, 622年壬午科状元,

1 娄师德(630-699)字宗仁, 郑州原武(河南1原武)人。 二十岁时考中进士,

2  宋守节: 670年庚午科状元及第。

3  郭震(656-713)字元振, 魏州贵乡(河北2邯郸大名)人,出生太原阳曲,

4  弓嗣初: 咸亨四年或咸亨五年状元。

5  郑益: 675年中状元,

6  许且: 682年壬午科状元及第。

7  吴师道: 又作吴道师, 祖籍邺县(今河北3临漳), 685年状元及第。

8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687年状元及第,

9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1韶关)人, 长安二年(702)癸卯科进士第一人。

10  姚仲豫: 706年(神龙二年)丙午科状元及第。

11  常无名(688-744) 河内(河南2温县)人。 712年中状元,

12  崔液: -713 河北4定县人, 712年(先天元年)壬子科状元及第。

13  李昂: 714年(开元二年)状元及第,

14  范崇凯: 四川1内江 716年(开元四年)丙辰科状元及第。

15  杜绾 京兆万年(陕西1西安)人, 724年状元及第。

16  严迪: 726年状元及第,同榜进士31人,

17  李嶷: 727年状元及第,

18  虞咸: 728年戊辰科状元及第。

19  王正卿:生平无考, 729年考中状元。

20  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山西1祁县)人 开元九年(721)状元及第。

21  徐征: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癸酉科状元及第,

22  李琚(694-748) 顿丘(今河南3清丰)人, 734年状元及第。

23  贾至(718-772)字季邻, 长乐(今河北5冀县)人,一说河南洛阳人, 735年状元及第。

24  王季友: 江西1南昌人,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状元。

25  崔曙(-739) 定州(河北6定州)人, 738年状元及第,

26  王阅: 742年状元及第,

27  刘单: 凤翔岐山今陕西2歧山人, 743年中状元,

28  赵岳: 744年(天宝三年)状元,

29  羊袭吉: 746年(天宝五年)状元,

30  杨护: 747年(天宝六年)状元,

31  杨誉: 748年(天宝七年)状元。

32  李巨卿: 751年(天宝十年)状元。

33  杨儇 753年(天宝十二年)状元。

34  杨纮: 754年(天宝十三年)状元,

35  常衮: 京兆今陕西3西安人, 755年(天宝十三年)状元,

36  卢庚: 756年(天宝十五年)状元。

37  洪源: 763年(宝应二年)状元,

38  杨栖梧: 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状元。

39  萧遘: 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状元。

40  齐映: 河北7高阳 769年(代宗大历四年)状元,

41  李博: 770年(代宗大历五年)状元。

42  王溆: 771年(大历六年)状元,

43  张式: 河南4南阳人, 772年中状元,

44  杨凭: 河南5灵宝人, 774年中状元,

45  丁泽: 775年(代宗大历十年)状元。

46  黎逢: 777年(大历十二年)状元,

47  杨凝: 河南6灵宝人, 778年中状元,

48  王储: 779年(大历十四年)状元。

49  魏弘简 河北8巨鹿人, 780年中状元,

50  崔元翰 河北9定州 781年中状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三元状元。

51  薛展: 783年中状元,

52  郑全济: 785年(贞元元年)状元,

53  张正甫: 河南8南阳人, 786年(贞元二年)状元,

54  牛锡庶: 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状元。

55  卢顼: 河北10涿州 789年(贞元五年)状元。

56  尹枢: 四川2 阆中人, 791年中状元,

57  贾棱: 河北11冀县人, 792年中状元。

58  苑论: 山西2朔县人, 793年中状元,

59  陈讽: 794年中状元,

60  李程: 陕西4宝鸡陇县 陇西人 796年(贞元十二年)状元。

61  郑巨源: 797年(贞元十三年)状元。

62  李随: 798年(贞元十四年)状元。

63  封孟绅: 799年(贞元十五年)状元,

64  陈权: 800年(贞元十六年)状元,白居易中进士。

65  班肃: 四川3三台人, 801年中状元,

66  徐晦(760-838)字大章,号登瀛, 福建1晋江人, 802年考中状元,

67  武翊黄 字坤舆 河南9缑氏今偃师南 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状元

68  王源中(-838)字正蒙 山东1琅琊人, 807年中状元,

69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 今陕西5耀县京兆铜川华原人, 808年中状元,

70  韦瓘: 陕西6西安人, 809年中状元,

71  李顾行: 810年(元和五年)状元,

72  王质: 山西3河津 811年(元和六年)状元,

73  李固言: 812年(元和七年)状元。

74  尹极: 813年(元和八年)状元。

75  张又新: 字孔昭 深州陆泽今河北12深县西南 814年(元和九年)状元,

76  郑澥: 816年中状元,进士33人。

77  独狐樟 818年中状元

78  韦谌: 陕西7西安人, 819年中状元。

79  卢储: 江苏1淮一带人 820年(元和十五年)状元,

80  白敏中 山西4太原人, 822年(长庆二年)状元。

81 郑冠: 823年(长庆三年)状元。828年又中武状元,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人。

82  李群: 806- 安徽1合肥人, 824年中状元,

83  柳璟: 825年中状元,

84  裴俅: 河南10济源人, 826年(宝历二年)状元,

85  李合 湖南1道州人, 827年中状元,进士33人。

86  韦筹: 828年中状元,

87  宋刓: 830年(大和四年)状元。

88  杜陟: 湖北1襄阳人, 831年(大和五年)状元,

89  李珪: 832年(唐文宗大和六年)状元。

90  李余: 四川4成都 833年中状元,进

91  陈宽: 834年(大和七年)状元。

92  郑确 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状元。

93  李肱: 甘肃1秦安 837年(开成二年)状元。

94  裴思谦: 陕西8闻喜 838年(开成三年)状元。

95  崔洇: 河北13涿州人, 839年中状元,

96  李从实 840年(开成五年)状元。

97  崔岘 河北14清河 841年(会昌元年)状元。

98  郑颢 河南11荥阳 842年(武宗会昌二年)状元。

99  卢肇(818-882)  字子发 江西2宜春人, 843年(会昌三年)状元,江西第一个状元。

100  郑言 844年(武宗会昌四年)状元。

101  易重: 字鼎臣 江西3宜春人, 845年(会昌五年)状元,

102  狄慎思: 846年(会昌六年)状元,

103  顾标: 847年(大中元年)状元,

104  卢深: -870年 848年(大中二年)状元,

105  于珪: 祖籍陕西9高陵,徙居洛阳, 849年(大中三年)状元。

106  张温琪: 850年(大中四年)状元。

107  李郜: 851年(大中五年)状元。

108  莫宣卿(834-868)字仲节, 广东1封开人, 851年钦点状元,

109  于镶 陕西10高陵人, 853年考中状元,

110  颜标(-878) 河南12龙门人, 854年中状元,

111  崔铏: 山东2聊城人, 856年中状元,

112  李亿: 858年中状元,

113  孔纬(830-895)字化文, 山东3曲阜人, 859年中状元,

114  刘蒙: 860年唐懿宗咸通元年考中状元,

115  裴延鲁: 河南13济源人, 861年咸通二年中状元,

116  薛迈: 862年咸通三年中状元,

117  孙龙光: 863年(咸通四年)状元,

118  韩衮: 河南14孟县人, 866年(咸通七年)状元,

119  郑洪业: 867年(咸通八年)中状元,

120  赵峻:字仪山 陕西11乾县 868年(咸通九年)状元。

121  归仁绍: 江苏2吴县 869年(咸通十年)状元。

122  李筠: 871年(咸通十二年)状元,

123  郑昌图: 872年(咸通十三年)状元。

124  孔纁 祖籍山东4曲阜 873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状元。

125  归仁泽: 江苏3吴县 874年(懿宗咸通十五年)状元。

126  郑合敬: 河南15荥阳 875年(乾符二年)状元。

127  孔缄: 祖籍山东5曲阜 ,876年(乾符三年)状元。

128  孙偓: 河北15武邑 878年中状元。

129  郑蔼 880年(广明元年)状元。

130  崔昭纬 -895 河北16清河人, 883年僖宗中和三年中状元。

131 许佑孙 885年中状元,

132  陆扆 江苏4苏州 886年(光启二年)状元,

133  郑贻矩 888年(光启四年)状元,

134  李 瀚 889年(昭宗龙纪元年)状元。

135  杨赞禹 890年(昭宗大顺元年)状元。

136  崔昭矩 河北17清河 891年(大顺二年)状元。

137  归黯 江苏5吴县人, 892年昭宗景福元年中状元,

138  崔胶 祖籍河北18清河人, 893年(景福二年)状元,

139  苏检 江苏6武功〔进〕 894年(昭宗乾宁元年)状元。 。

140  赵观文 广西1桂林 895年(昭宗乾宁二年)状元。

141  崔谔 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状元

142  杨赞图 897年(唐昭宗乾宁四年)状元。

143  羊绍素 898年(唐昭宗乾宁五年)状元。

144  卢文焕 899年(唐昭宗光化二年)状元。

145  裴格 山西4闻喜 900年(昭宗光化三年)状元。

146  归佾 江苏7苏州 901年(天复元年)状元。

147  归系 江苏8苏州 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状元。

148  裴说 广西2桂林 906年(天佑三年)状元。

149崔詹 907年(天佑四年)状元。

150  李超 浙江1湖州人, 唐代状元,872年任湖州牧。

151  赵蒙 浙江2湖州 唐代状元,曾任湖州牧。

152  杨仲昌 唐代状元,天宝中某一年,知其’对策第一’。

153  裴文德 河南16济源人, 法号法海, 唐代高僧。曾入值翰林院后出家做和尚,赐名法海。

附转

中国隋唐 文状元亊迹名录

一 隋代文状元(进士)名录

张损之(生卒年不详)江苏人。《唐摭言》之“散序进士”称《独孤及撰河南府法曹参军张从师墓志》云:“从师祖损之,隋大业中进士甲科,位至侍御史诸曹员外郎……”。

孙伏伽(?~658)河北人。《登科记考》及《唐摭言》中都记有“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

侯君素(生卒年不详)名侯白,字君素,隋魏郡(郡治今河南临漳)人。《登科记考》及《唐摭言》中都记有“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

杨纂(?~永徽初)华州华阴(今陕西)人。祖俭,周东雍州刺史。父文伟,隋温州刺史。纂略涉经史,尤明时务。少与琅邪颜师古、燉煌令狐德棻友善。大业中,进士举,授朔方郡司法书佐,坐杨玄感近属除名,乃家于蒲城。义军渡河,于长春宫谒见。累授侍御史。数上书言事,因被召问,擢为考功郎中。贞观初,长安令,赐爵长安县男。有妇人袁氏妖逆,为人所告,纂究问之,不得其状。袁氏后又事发伏诛,太宗以纂为不忠,将杀之。中书令温彦博以纂过误,罪不至死,固谏,乃赦之。三迁吏部侍郎。八年,副特进萧瑀为河南道巡察大使,与瑀情有不协,屡相表奏,瑀因以获罪。纂寻拜尚书左丞。纂既长于吏道,所在皆有声绩。俄又除吏部侍郎。前后典选十余载,铨叙人伦,称为允当。然而抑文雅,进酷吏,观时任数,颇为时论所讥。后历太常少卿、雍州别驾,加银青光禄大夫。复为尚书左丞,迁太仆卿,检校雍州别驾。迁户部尚书。永徽初卒,赠幽州都督,谥曰敬。子守愚,则天时官至雍州长史;守挹,岐州刺史。族子弘礼。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旧唐书》中有房玄龄“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他当时已看清隋将亡,“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37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温彦博(573~635)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温彦博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父亲,还有和他一样自幼就博览群书、聪颖异人的哥哥温大雅和弟弟温大有。隋朝开皇末年,他通过对策及第,被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温彦博被引为司马。唐武德元年,李渊在关中建立唐朝政权,温彦博又被任命为幽州总管府长史,后又擢为中书侍郎。温德八年,突厥率骑10余万大掠朔之后进犯太原。唐高祖任命温彦博为行军长史,协助右卫大将军张瑾反击突厥。唐军覆没,温彦博被俘。突厥逼问他唐朝兵粮虚实,温彦博坚贞不屈,突厥大怒,将他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温彦博返归唐朝,被任命为雍中治中,不久改检校吏部侍郎。贞观二年迁御史大夫,仍检校中郎事,四年被任命为负责草拟皇帝诏诰及有关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中书令,成为贞观初年与王圭、房玄龄、李靖等名臣共同辅政的宰相之一。温彦博以善词令而闻名,他熟悉四方风俗,胪布诰命,担任中书令后,“敷奏详明,出纳惟允”,“国之利害,知无不言”,为贞观盛世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使他彪炳史册的是他提出的对待突厥开明的民族同化政策。贞观十年,温彦博迁尚书右仆射,十一年,因“忧国之故,劳精竭神”,积劳成疾去世,终年64岁,谥曰恭,陪葬昭陵。

黄凤麟(555~626年)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选举表”和《江夏历代黄氏世恩》中记载:“隋炀帝乙丑科进士第一(即605年乙丑科状元),黄凤麟,字魁熹号江夏逸叟,黄州江夏人。历官宏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系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梁建安公萧渊明乙亥年正月初五日亥时生,唐高祖武德丙戌年十二月十五日戌时病卒,寿七十有二,葬江夏黄冈山之原金凤披霞穴。

二 唐代文状元名录

孙伏伽(?~658)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无。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一"开言路";二废"百戏散乐";三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娄师德(630~699)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武)人。唐高宗、武则天两代大臣。年轻时娄师德以进士及第授江都县尉,累次迁官至监察御史。高宗上元初年,朝廷召“猛士”以防御吐蕃,他以文官应募,从军向西讨伐,并屡有战功,迁官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今青海乐都西南)司马,知营田事。武周天授初,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长寿元年(692),拜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今地不详)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又内迁秋官(刑部)尚书原武县男,转左肃政台(即御史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695),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累封谯县子。圣历元年(698),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赠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都督,谥曰贞。娄师德前后在边疆总共驻扎了三十余年,以谨慎忍让而闻名。

宋守节(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庚午科状元及第。该科取进士五十四人。同榜有杜审言等。《唐才子传》记该年为咸亨元年。

郭震(656~713)中国唐朝将领。字元振,魏州贵乡人。以字显。少有大志,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馀,以饷遗宾客。武后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曾出使吐蕃。长安元年(701)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治边有方。起初,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南北界域相距不过400余里,突厥、吐蕃常发兵前来袭扰。他于该州南境设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北境置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控制要道,开拓州境 1500余里。从此,巩固了凉州防务。他在任五年中,广屯田,兴水利,对凉州地区的安定和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中宗神龙年间,迁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不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唐睿宗立,召为太仆卿。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712),为朔方军大总管。筑丰安(今宁夏中卫西)、定远城(今宁夏平罗南),以加强边防。后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封代国公,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唐明皇讲武骊山,以军容不整,流新州。开元元年,起为饶州司马,道病卒。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弓嗣初(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皆不详。唐高宗咸亨四年(673)或咸亨五年(674)状元。《唐诗纪事》称其"咸亨二年(671)第一人及第"。但咸亨二年不开考,《登科记考》疑为四年或五年。本文取其说。咸亨四年考官为考功员外郎杜易简,取进士七十九人;咸亨五年考官为考功员外郎王方庆,取进士五十七人。重试及第十一人。弓嗣初及第后,曾任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司功。今存其诗二首。录其一《晦日宴高氏林亭》:"上序春晖丽,中园物候华。高才盛文雅,逸兴满烟霞。参差金谷树,皎镜碧塘沙。萧散林亭晚,倒载欲还家。"另一首见《全唐诗》卷七十二。

郑益(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乙亥科状元及第。其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该科考官为考功员外郎骞味道。取进士四十五人。其中有沈佺期、宋之问等。

许且(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高宗开耀二年(682)壬午科状元及第。其人正史无名,《唐才子传》卷一云:"陈子昂字伯立,梓州人,开耀二年许且榜进士。"可知许且为本科状元。清徐松《登科记考》记载:该年进士五十五人,重试及第十一人。本年考官为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同榜还有刘知几等。

吴师道(生卒年不详)又作吴道师、吴道古。祖籍邺县(今河北临漳),字号、生卒年不详。唐则天武后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乙酉科状元及第。同榜共取进士二十七人(先取二十二人,后又取五人,皆因圣意),考官:刘廷奇。试题为《九河铭》和《高松赋》。取状元后入仕。至开元年间任司勋员外郎、吏部侍郎、户部郎中等职,善作文。《文苑英华》载有他考试对策的五道全文。

陈伯玉(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则天武后垂拱三年(687)丁亥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共六十五人。其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玉芝堂谈荟》及《登科记考》仅记载其为状元。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则天武后长安二年(702)癸卯科进士第一人。此科进士及第21人。考官为沈佺期。张九龄在长安二年(702)考取癸卯科进士第一之后,又先后参加了两次制科考试,在宋代王溥撰写的《唐会要》中有载:一是“神龙二年(706),才堪经邦科,张九龄、康元瑰及第”,二是“先天二年(713),文经邦国科,韩休及第;藻思清华科,赵冬曦及第……;道侔伊吕科,张九龄及第”(见《唐会要》卷七十六《贡举中?;制科举》)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少聪慧能文,弱冠登进士,为校书郎。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遂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740)卒。谥“文献公”。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姚仲豫(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中宗神龙二年(706)丙午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共三十二人。考官:考功员外郎赵彦昭。其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常无名(688~744)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生于唐则天武后垂拱四年(688),卒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唐睿宗景云三年(712)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七人。考官:房光庭。取状元后,同年又考中"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开元十年(722)又取文藻宏丽科并撰文上陈,盛赞玄宗之德,歌颂天下太平。开元十四年任鄠县尉,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常无名出身名门望族,是德宗朝宰相常衮的叔父。常无名生时颇有文名,喜作宏篇巨制,可惜年久失传,今《全唐诗》仅存其《唐思恒律师志铭》一文。

李昂(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甲寅科状元及第。考官:王邱。取状元后做官,唐开元二十四年任考功员外郎。主进士科考试,注重从下层知识分子中选拔人才。主张公平取舍,然处事过急,被进士李权抓住话柄。李昂曾说过:"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李权说:"昔唐尧衰怠,厌倦天下,将禅许由,由恶闻,故洗耳。今天子春秋鼎盛,不揖让于足下,而洗耳何哉?"言外之意,李昂有篡位之心,李昂非常惶恐。如实上告,唐玄宗认为:考功员外郎位卑言轻,不足以服众,遂以礼部侍郎主持进士科考试。礼部选士由此开始,李昂后官至吏部郎中。李昂擅诗,有《戚夫人楚午歌》,现《文苑英华》载有李昂应试的《旗赋》全文。《全唐诗》有其存诗二首;《全唐文》有文四篇。

范崇凯(生卒年不详)四川内江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丙辰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十六人,有薛邕等。本科赋题为《丹甑赋》。相传范崇凯善属文,以笔千言立就,文思机敏。唐玄宗曾命作《华萼楼赋》,范崇凯之作倍受好评。其弟元凯与之齐名,当时号为“梧冈双凤”。

王维(701~761)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字摩诘。生于周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唐玄宗开元九年(72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裴明复。王维官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又因其曾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亦称河东王氏。王维早年丧父,聪颖过人,九岁即能作词赋,懂音律,熟琵琶并深受佛教思想熏陶。其诗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和歧王李范关系密切,开元初年被任为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降为济州司仓参军。王维应举之前,得知公主预定名士张皋为状无,颇为不满,求歧王帮助。五日后,身着锦绣之衣,随歧王拜见公主,独奏琵琶,满座皆惊,公主称奇,王维又献上所做诗作,公主读罢大惊:“此早已熟读之诗,原以为古人佳作,岂知竟出自汝之手!”遂请至上座。歧王乘机语及解头之事,公主一口应承,后王维果先后取解头、状头。关于取状元时间,《唐才子传》、《登科记考》记载为开元十九年,新旧《唐书》分列记为开元初年和开元九年,《唐才子传校注》经考证认为是开元九年,本文从其说。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任宰相,王维上诗请求引荐,被任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贬,王维也于当年秋天出使塞上,在凉州小住。开元二十七年返回长安。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从开元末到天宝未这十五六年内,王维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他在辋川买下产业,常与文友聚会,写下大量田园诗。同时又参禅信佛。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他被迫受伪职,在此期间他曾写《凝碧池》诗,其中有“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之句,表现了对朝廷的怀念,受到唐肃宗嘉许,战后得到宽恕。此后一段时间,他万念俱灰,“以禅诵为事”,上元元年官至尚书右丞。留有《王右丞集》,他的五言山水诗艺术成就高超。其山水画为画家南宗派之祖,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死后葬于蓝田别业之西。该庄园位于今蓝田县南部的辋谷内。

杜绾(生卒年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甲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一人。同榜有祖咏等。考官:考功员外郎贾季阳。试题《终南山望余雪诗》等。杜绾取状元后入仕,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又登王霸科(唐考试科目的一种),官至京兆府司录参军,不显而终。杜家为望族,世代为官,入相者达十一人。其子杜黄裳,于宪宗朝为相,封邠国公。

严迪(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丙寅科状元及第。同榜有进士三十一人。考官,严挺之。试题为《考功箴》等。唐天宝年间,严迪又登书判拔萃科(唐代众多考试项目之一)。今《全唐文》存其《对张侯下网判》一文。

李嶷(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丁卯科状元及第。同榜有王昌龄,常建等共十九人。考官:严挺之。试题为《积翠宫甘露颂》。李嶷曾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官职,为一时名士。擅诗,今《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虞咸(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戊辰科状元及第。同榜有贺兰进明等进士二十人。考官:严挺之。虞咸取状先后不久又取书判拔萃科第一,今《全唐文》存其《对太宝择嗣判》一文。

王正卿(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己巳科状元。此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徐征(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二十五人。徐征曾官少监之职,不显而终。

李琚(694~748)顿邱(今河南清丰)人。字号不详,生于周武后延载元年(694),卒于唐玄宗天宝九年(748)。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同榜有颜真卿等,考官:孙逖。本科试题为《梓材赋》和《武库诗》。李琚同年又得博学宏词科第一名。所做之赋为《公孙弘开东阁赋》。李琚曾官石山县令,官至洛阳尉,与颜真卿过从甚密。善书法,尤工“八分书”。开元二十五年(737)撰《唐真定令杜府君遗爱颂》即以“八分书”之体书之。

贾至(718~772)一说贾季邻,长乐(今河北冀县)人,一说河南洛阳人。字幼邻。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乙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同榜有李颀、萧颖士等。考官:考功员外郎孙逖。贾至生于官宦家庭。父贾曾官至太子舍人和礼部侍郎。贾至早年曾跟从玄宗避安史之乱于蜀中,拜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将军王去荣因擅杀县令,依法当斩。但是,肃宗因惜其才下诏免死罪。贾至谏之,反对赦免王去荣。后被贬为岳州司马,又升为尚书左丞、礼部侍郎,代宗大历初年任兵部侍郎。大历七年,死于右散骑常侍任上。终年五十五岁。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贾至才学出众,为官清正。有诗文集三十余卷传世。

崔曙(?~739)定州(今河北定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戊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姚奕。试题《拟孔融荐弥衡表》、《明堂火珠诗》。崔曙自小孤贫。工于诗,因沦落而居宋州(今河南商丘)。他在《明堂火珠诗》中写道:"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其中"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之句颇得玄宗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第二年病故,仅留下一女名星星。人皆以为应"曙后一星孤"之句。崔曙喜交游,与薛据等友善。工诗,人称其诗言词款要、情趣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全唐诗》有其存诗一卷。《全唐文》有《瓢赋》一篇。

王阅(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壬午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韦陟。天宝八年(749)又中拔萃科第一,后不知所终。

刘单(?~约767)凤翔歧山(今陕西歧山)人,生年不详,卒于唐代宗大历初年(767年左右)。唐玄宗天宝二年(743)癸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六人。考官:礼部侍郎达奚珣。刘单曾官奉先尉,后提至司勋郎中,代宗时官至礼部郎中,与宰相元载同乡并有交往。元载曾厚遇刘单,欲引为知己,以便日后继其位,不料刘单不久即病故。余事不可考。

赵岳(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甲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九人,同榜岑参居第二。考官:礼部侍郎达奚珣。

羊袭吉(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五年(74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一人。考官:礼部侍郎达奚珣。此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杨护(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六年(74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李岩。试题《罔两赋》。杨护官至水部郎中。

杨誉(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四人。同榜有何幼嗣、李嘉祐等。考官:礼部侍郎李岩。杨誉曾官慈州刺史、汾州刺史。谥静,《全唐文》有其《纸鸢赋》一篇。

李巨卿(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十年(751)辛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人。同榜有钱起等。考官:兵部侍郎李麟。试题为《豹舄赋》和《湘灵鼓瑟诗》。

杨儇(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癸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五十六人。同榜有张继、鲍防、皇甫曾等。考官:礼部侍郎杨浚。杨儇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杨纮(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甲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五人,同榜有元结、韩君平等。考官: 礼部侍郎杨浚。

常衮(729~755)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夷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55)。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乙未科状元及第。其父常无为是三原县丞。常衮登第后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永泰元年(765)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以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不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竞献珠宝邀宠,常衮上书曰:所贡宝物,源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代宗赞许,加封常衮为集贤院学士。大历九年(774)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科考。处事谨慎、墨守陈规。大历十二年(777)拜相,杨绾病故后,独揽朝政。以文辞出众而又登科第为用人标准,堵塞买官之路。对朝中众官俸禄亦视其好恶而酌定。封河内郡公。德宗即位后,被贬为河南少尹,又贬为潮州刺史。不久为福建观察史。常衮注重教育,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建中四年(755)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常衮性清高孤傲,不妄交游。为政苛细崇尚节俭,反对腐败。有文集十卷、诏集六十卷行世。《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卢庚(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丙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三人。同榜有郎士元。皇甫冉等。考官:礼部侍郎杨浚。试题为《东郊迎春诗》等。年代久远,事迹无考。

洪源(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壬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七人,中有杜黄裳、耿湋等。考官:礼部侍郎萧昕。试题为《日中有王字赋》等。

杨栖梧(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甲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十三人。有苏涣等人。考官:礼部侍郎萧昕。杨栖梧于唐肃宗时曾登书判拔萃科。《全唐文》存其《对舍嫡孙立庶子判》一文。

萧遘(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乙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上都为尚书右丞贾至,东都为礼部侍郎杨绾。试题为《辕门箴》等。

齐映(747~795)瀛州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7),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己酉科状元及第。齐映出身官宦之家,其父齐玘官太常少卿。齐映状元及第后,又中博学宏词科,补河南府参军,被滑亳节度使令狐彰选中为掌书记,后又招为婿。建中年初(780)升为刑部员外郎,随后参军,又遇兵乱,幸得军中士兵指路而脱身。德宗巡幸奉天,授齐映为御史中丞。因办事忠直,深受德宗信任。常令随侍左右。兴元年初(784)随皇帝巡幸梁州,宁道路奇险处,均亲为德宗牵马,即被提为给事中,回京都,转为中书舍人。贞元二年(786)累官至中书侍郎、御史大夫。齐映原与张 延赏有师生之谊,交情颇厚。日久张延赏居于齐映之下,嫉妒之心渐起,加之张延赏多次为亲属谋官,均被齐映拒绝,张延赏恼羞成怒,弹劾齐映。贞元三年正月,齐映被贬为夔州刺史,又转为衡州刺史。在江西观察史任上,将八尺高之磁瓶朝贡,作为皇帝生辰贺礼,想重获恩宠,终未如愿。贞元十一年七月卒。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忠”。齐映善画山水,为官亦清正,但过于看重官位,为名所累。李博(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失考。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庚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上都为礼部侍郎薛邕,东都为留守张延赏。

王溆(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祥。唐代宗大历六年(771)辛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同榜有章八元等。考官:上都为礼部侍郎张谓,东都为留守张延赏。

张式(约748~?)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约生于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三人。考官:上都,礼部侍郎张渭。张式出身于官宦家庭。其曾祖张大礼为坊州刺史;祖父张绍贞为尚书右丞;父亲张泚官至苏州司马,其弟张正甫官至吏部尚书,侄儿张元夫、张杰夫、张征夫先后进士及第。张式曾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司员外郎、户部郎中。贞元十五年(799)为河南少尹飞骑尉。后不知所终。张式好学工文,今《全唐文》存其《燕昭王筑黄金台赋》等两篇。

杨凭(生卒年不详)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字虚受,一字嗣仁。唐代宗大历年九年(774)甲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考官:上都为礼部侍郎张渭,东都为留守蒋涣。试题:东都试《腊月祈天宗赋》《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上都试《元日望含无殿御扇开合诗》等。杨凭早年丧父,其家于安史之乱中移居苏州,历官起居舍人、礼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侍郎、监察御史。为人重交游,尚气节,讲信用,与穆质、许孟容、李鄘为友。元和四年(809)任京兆尹。开始大兴土木,营造私宅,又召妓纳妾,铺张奢侈,被与其不和之御史中丞李夷简参劾,贬为临贺尉,官终太子詹事。杨凭性情孤傲,恃才凌人,但才干过人,时有政绩,尤善文章。《全唐诗》有存诗一卷。其弟杨凝、杨凌于大历年间相继状元或进士及第,时号“三杨”。

丁泽(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代宗大历十年(775)乙卯科东都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同榜有王建等。考官:东都为留守蒋涣。试题为《日观赋》和《龟负图诗》。 诗云:“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全唐文》存其《日观赋》一篇。

黎逢(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丁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常衮。试题为《通天台赋》,以“洪台独存,浮景在下”为韵。黎逢于大历十一年(776)游长安,与著名诗人韦应物等友善,并互唱和,第二年,应进士科考。开试时因故迟到,便于檐前设席应考,主考官先是觉得奇怪,又讥讽他不知考场规矩,黎逢貌若山野之人,昂然入坐。主考官颇感惊异,以为此人一定胸有成竹,便令人在旁观看,句句来报,初闻报是“行人徘徊日”,又连报数联,听后连连称奇,后拔为状元。入仕后于建中三年(782)任监察御史,后行迹不详。黎逢有文名,诗赋俱佳。其赋尤为时人称道。今《全唐诗》有其诗二首,《全唐文》有其赋九篇。

杨凝(?~803)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字懋功,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正月。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戊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一人。杨凝早年丧父,和兄杨凭、弟杨凌奉其母避难于苏州。中状元后曾任侍御史,后为司封员外郎,为当权者忌,久之才升迁右司郎中,贞元十二年(796)为董晋奏降任宣武节度判官。又二年,兼任亳州刺史,教民垦田,兴修水利,高筑堤防,于治理水患方面颇有政绩。后来孟叔度阻挠军治,杨凝无法施展才干,亦沉沦。贞元十五年,董晋死后,汴州军乱,逃还京师。闲居三年后授兵部郎中。因病于贞元十九年(803)正月死于任上。杨凝哥哥杨凭,大历九年状元。弟杨凌亦中进士。号为“三杨”。杨凝能文善诗,有文集二十卷。今《全唐诗》有其存诗一卷,多为低吟浅唱抒发离情别绪。如《春霁晚望》:“细雨情深小苑东,春云开气逐光风。雄儿走马神光上,静女看花佛寺中。书剑学多心欲懒,田园荒废望频空。南归路极天连海,唯有相思明月同。”

王储(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己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人。考官:礼部侍郎潘炎。试题:《寅宾出日赋》和《花发上林苑诗》。王储曾官詹事之职,与诗人卢仝过从甚密。有唱酬之作。(见《送王储参事西游献马书》一诗)。王储应试作分别见于《全唐文》和《全唐诗》。

魏弘简(757~804)巨鹿(今河北巨鹿)人。生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卒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庚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令狐垣。取状元后入仕,贞元元年(785)又取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两科,历官户部侍郎等。余无考。

崔元翰(729~795)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之父名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因母丧而隐居教书治学,多有著述。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当掌诏令。”贞元三年(787)召入朝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七年知制诰。于朝中言辞温厚,举止庄重得体,有典诰之风范。然而他生性刚烈,不为世所容。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不久病故。崔元翰是学者型的官僚。性喜孤独,极少结交,一心于翰墨,好学不倦。他师法班固、蔡邕。尤善对策、奏记及碑志。主张文以载道。今《全唐诗》存其诗七首。录其一首《雨中对后簷丛竹》:“含风摇砚冰,带雨拂墙衣。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其弟崔敖、崔备亦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为佳话。

薛展(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德宗建中四年(783)癸亥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同榜有武元衡等。考官:礼部侍郎李纾。试题为《易简知险阻论》。

郑全济(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德宗贞元元年(785)乙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鲍防。

张正甫(751~834)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字践方。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卒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鲍防、国子监祭酒包佶。登第后曾为襄阳从事、监察御史,后不附权要被诬陷,贬为郴州长史,拜殿中侍御史,迁任户部郎中,又改任河南尹。在任上,有朝臣推举一人为河南科试解元,遭其拒绝。力主选人公正,任人唯才。后又由同州刺史入朝拜左散骑常侍、工部尚书,大和五年(831)任检校兵部尚书、太子詹事。大和六年以吏部尚书之职告老辞官,赋闲在家,两年后去世。追赠太师。张正甫以仁爱待人,拒交不义之徒,为官清正,行事强悍,不为名利所动。其家族累世为官,兄张式为大历七年(772)壬子科状元。 其子张毅夫亦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弘文馆学士判院事,其孙张祎登第后入仕,官至吏部尚书,皆为一时名臣。

牛锡庶(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丁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礼部尚书萧昕。牛锡庶才华出众,性情孤寂,累举进士不第。一次,因避朝官误入礼部尚书萧昕府第。萧昕此时年老独居,少有人来拜望,见牛锡庶来见,大喜,引入厅堂,此时牛锡庶尚不知老者系何官何人,悄悄问侍者,方知是萧尚书。索性将错就错,恭敬有加,交谈之余,尚书又索要牛锡庶之文卷,阅后再三称赞。又问道:"外面议论,明年何人知贡举?"牛锡庶对答: "萧尚书办事公正,肯定是您知贡举。"萧昕道:"来年若知贡举,君即状头也。"牛锡庶起身拜谢,忽然外面传呼"尚书知举"。牛锡庶又拜。再三叮咛。萧听道:"必守言诺"。第二年牛锡庶果然于萧昕下状元及第。后不知所终。

卢顼(生卒年不详)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己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六人。同榜有杨巨源、斐度等。考官:礼部侍郎刘太真。卢顼取状元后入仕。唐德宗时曾为昭义留后,不久被王虔休召为掌书记,后授洺州别驾。官至泽州刺史而终。卢顼喜作文,《全唐文》存其《褥聪明山记》一篇。

尹枢(约720~贞元末)阆州(今四川阆中)人。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卒于唐德宗贞元末。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令狐楚等。考官:礼部侍郎杜黄裳。试题为《珠还合浦赋》和《青云干吕诗》。尹枢文名甚高,应试时年已七十有余。主考官杜黄裳亦第一次主考。苦想选才公允之策,故三场试毕,对众举子道: "诸位学士都是当代才子,怎么就没有人帮我一把?"应试者计五百余人。大家面面相觑;不知何意?尹枢独自上前问道: "不知您有什么吩咐?"杜黄裳道:"没有人写榜。"尹枢道:"我愿从命。"杜欣然授尹纸笔,尹提笔逐一题名,唱名。自始至终,全场肃然,均服其公道,最后独缺状头,杜问:"写谁较好?"尹枢毫无愧色地答道:"非老夫不可!"杜黄裳大吃一惊,然而细想,也非他莫属。此事传出,轰动朝野。卢纶有《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诗云:"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宝器金罍重,清音玉佩寒。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全唐文》存其《珠还合浦赋》、《华山仙掌赋》两文。其弟尹极,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癸巳科状元。

贾稜(生卒年不详)长乐(今河北冀县)人。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壬申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二十三人。其中有韩愈、欧阳詹、崔群、庾承宣等,皆当时才子,人称"龙虎榜"。考官:兵部侍郎陆贽。试题为《明水赋》和《御沟新柳诗》。贾稜中状元后入仕,官至大理评事。喜诗文。《全唐文》存其《明水赋》一篇。《全唐诗》存其《御沟新柳诗》一首。

苑论(生卒年不详)马邑(今山西朔县东)人。字言扬,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癸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其中有柳宗元、刘禹锡等。考官:户部侍郎顾少连。据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知苑论文笔不凡,待人诚恳。

陈讽(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德宗贞元十年(79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其中有李逢吉等。考官:户部侍郎顾少连。试题为《风过箫赋》。陈讽取状元当年,又得博学宏词科第一。入仕后先任畿县尉,上表请换他县,德宗允许,后任司勋郎中。陈讽善作赋,今《全唐文》存有《连理枝赋》等三篇。《全唐诗》有诗一首。

李程(766~842)陇西成纪(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字表臣。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丙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其中有孟郊、张仲方等。考官:礼部侍郎吕渭。试题为《日五色赋》、《春台晴望诗》等。李程是唐代宗室,为襄邑恭王刘神符五世孙。中状元后又中宏词科第一,任蓝田尉。不久升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6)又召为翰林学士,封爵渭源县男。当时学士入署办公,常视日影为候,李程性懒,日影过八块砖才到,人称"八砖学士"。元和三年(808)为随州刺史。因政绩卓著而授御赐金紫服。元和十年入朝为后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四年(824)任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彭源郡公。文宗时又任司空、司徒、节度使等职。唐武宗即位后,任东都留守,死于任上。终年七十七岁。赠太保、谥号缪。李程政绩显赫,主张节俭,设置侍讲学士,颇有口才,处事幽默,不拘小节。今《文苑英华》载其《日五色赋》、《披沙拣金赋》。《全唐诗》有存诗五首。《唐摭言》载其应试趣事:李程应进士科时,出试场,遇员外郎杨于陵。杨问所试情况,李从靴中掏出应试之《日五色赋》草稿,草稿破题有"德功天鉴、祥开日华"之句。杨于陵赞道:"公今须作状元。"第二天,杨于陵得知李程落榜,深为不平,即拿出李之草稿见主考官吕渭,问"当今场中若有此赋,侍郎何以待之?"吕渭答道:"无则已,有即非状元不可也。"杨于陵道:"侍郎已遗贤矣!此乃李程所作。"又急请李程前来面对墨稿,一字不差。吕渭大惊,即与杨于陵商议,重新拟榜,拔李程为状元。李程之子李廓亦登进士科,有诗名,官至刑部侍郎、武宁节度使。孙子李书亦登进士科。

郑巨源(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丁丑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共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吕渭。试题为《西掖瑞柳赋》和《龙池春草诗》。

李随(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卒年俱不详。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戊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有张仲素、吕温等,考官:尚书左丞顾少连。试题为《鉴止水赋》和《青出蓝诗》。李随中状元后入仕,长庆三年(823)四月,任秘书少监,曾上奏请置秘书阁图书印。奏称开元天宝以前御书均有印鉴,自从兵难失印后,至今所写经史等书均无印鉴,故请铸印。穆宗准许。后不知所终。

封孟绅(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己卯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十七人。同榜有张籍等。考官:中书舍人高郢。试题为《行不由径诗》等。封孟绅取状元后入仕,官至太常卿。能诗喜文。《全唐诗》存其《行不由径诗》;《全唐文》有其《信及豚赋》一篇。注:其名有作孟对、孟封、孟申者。本文依(清〕徐松《登科记考》。附《赋得行不由径》诗:"欲速意何成,康庄亦砥平。天衢皆利往,吾道泰方行。不复由莱径,无由见蒋生。三条遵广道,九轨尚安贞。紫陌悠悠去,芳尘步步清。澹台千载后,公正有遗名。

陈权(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不详。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庚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十九人。其中有戴叔伦、白居易等。考官:中书舍人高郢。试题为:《性习相近远赋》和《玉水记方流诗》。

班肃(生卒年不详)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辛巳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高郢。试题为《乐德教胄子赋》。班肃曾先举明经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取状元后入仕,曾官坊州刺史。后入京,历司封员外郎、祠部员外郎、仓部郎中等职。喜交友,重情义。穆宗时宰相皇甫镈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班肃因曾为其僚属,有私交,不避嫌疑,一个人为皇甫饯行,送至郊外。朝中人称赞班肃为仁义之人。后来班肃官至司封员外郎。《全唐文》有其存文《笙磬同音赋》一篇。

徐晦(?~838)字大章,籍贯及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中书舍人权德舆。试题《风动万年枝诗》等。徐晦考试及授官均得杨凭举荐。状元及第后又登贤良方正科和直言极谏科,官授栎阳尉。后杨凭获罪,由京兆尹贬为临贺尉,亲友怕受牵连,无人敢送。宰相权德舆原来与杨凭交情最深,亦躲之不送,知徐晦亲送杨凭便道:"今日送杨凭,定受连累!"徐答:"我一向深受杨公眷宠,杨公被贬,我岂能无言而别?"权德舆感慨万分。御史中丞李夷简虽然是杨凭对头,却上奏徐晦为监察御史。徐晦问:"我向来不与您交往,您为什么推荐我?"李夷简说:"君不负杨凭,肯负国乎?"徐晦后来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晋州刺史、又入朝拜中书舍人。宝历元年(825)又出任福建观察使,第二年又回朝任工部侍郎,大和四年(830)拜兵部侍郎,次年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因嗜酒过度而失明,于礼部尚书职辞官,开成三年(838)三月卒。追赠兵部尚书。徐晦性情耿直,知恩图报,居官清严,为众人称道。

武翊黄(生卒年不详)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字坤舆,未知生卒年。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崔邠。试题为《山出云诗》等。武翊黄为宰相武元衡之子,才学惊人。曾三试独占鳌头。人称"武三头"。入仕后于大和年间官至大理卿。晚年为美色所惑,为美妾而虐待发妻卢氏,犯众怒。虽然宰相李绅为其辩解,然仕途政敌甚多,不容于朝,流落他乡至终。武翊黄善书法,尤工楷书。长庆元年(821),白居易所撰张諴碑即其所书。《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

王源中(?~838)字正蒙,籍贯及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其中有白行简等。考官:礼部侍郎崔邠。试题为《舞中成八卦赋》和《贡院楼北新栽小松诗》。王源中及第后又登宏词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官迁左补阈。当时朝中宦官专权,甚至到了统领禁军的程度,多次违法乱纪。王源中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上书呼吁剥夺宦官兵权,宪宗采纳。后任户部郎中、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学士、礼部尚书等职。王源中嗜酒如命,一次,文宗急召入宫,后赐酒两盘,每盘十只金碗,每碗一升许,他立即饮尽,毫无醉意,堪称海量,后又因酒误召,遂失帝意,不得已以有眼疾为由请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入朝拜刑部侍郎,官终太平节度使。开成三年(838)卒于任上。赠尚书右仆射。王源中敢直谏,淡名利,为政简约,颇受赞美。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诚悬,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状元及第。柳公权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拜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司封员外郎。穆宗即位后政务荒纵,曾问公权书法。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此乃借题发挥,以言政事。开成三年(838),转工部侍郎以直谏迁学士承旨。武宗时为右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封河东郡开国公。咸通初年,以太子太保辞官。卒年八十八岁。柳公权一生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直言敢谏,文宗称其曰:“卿有诤臣风”。他自幼聪明好学。年十二工于辞赋。成年后通经术,对《诗》、《书》、《左传》、《国语》、《庄子》尤其精通。“每释一义,必数百言。”又通音律,但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柳公权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书法。他初学王羲之,又加以变化,又学虞世南、颜真卿等人笔法,取其精华。行家评其书法为:“柳体学颜体而变宽博为紧峭,化凝重为犀利”;“体势劲媚,正书及行,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其楷书结构严谨,世称“颜筋柳骨”,尤为文宗赏识,常与其谈对至深夜。当时公卿大臣家所用之墓碑,如不用柳公权手书视为不孝。附属国入朝送贡品时,常常另备货物换购柳体书法。其书法一直影响到后世,流传至今的大多是楷书碑刻。可确信为柳书真迹的不多。柳公权亦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全唐诗》有其存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另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碑帖行世。柳公权家族人仕者甚多,其族孙柳璟为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

韦瓘(789~?)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桂林人。字茂弘,生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己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考官:户部侍郎张弘靖。试题为《荐水诗》等。韦瓘十九岁应进士举,二十一岁状元及第。官授左拾遗,元和十五年(820)提为右补阙,充任史馆修撰,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当时卷入“牛李党争”,与李德裕友善。李德裕任宰相,极少在家待客,唯韦瓘与其往来无间。后李德裕罢相,韦瓘于大和八年(834)被贬康州,后移明州长史。至会昌末年,任楚州刺史。大中二年(848)任桂林观察使,不久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到任后病故。韦瓘喜作诗,常有吟咏。《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收其诗两句。注:唐代有韦珩之弟亦名韦瓘,但二人只是同名。

李顾行(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崔枢。试题为:《洪钟待撞赋》和《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诗》。李顾行取状元后入仕。官至监察御史。《全唐文》存其《上元县开善寺修志公和尚堂石柱记》一文。

李固言(782~860)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字仲枢,生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卒于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行九。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状元及第。李固言生在农村。敦厚老实。元和六年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住在表亲柳氏家中,表兄弟以其憨厚嘲弄他。当时,举子为求登科,有"行卷"之说,即将自己的佳作呈教于达官贵人,求他们赏识,提高声誉,以便中第。柳氏兄弟特意让李固言先拜官职低微的许孟容,许一时羞愧难当,言明情况,但见李固言性本质朴,便默写于心,第二年,恰值许孟容升兵部侍郎,出任主考官,即取李固言为状元。李固言任华州刺史时严惩奸吏,打击地方豪强。他处事认真不谋私利,不为亲友谋官。为政不计亲疏,主张任人唯贤。任河中节度使期间能革除弊政,后为太子少师、东都留守、太子太傅,终年七十八岁,赠太尉。李固言有口吃的毛病,平常不善言辞,然而每每议事论政则头头是道,一反常态,言辞清晰,很有条理。他文章很好,为官清正,屡有建树,出将入相,历任四朝,人才难得。李固言身处牛李两党争斗漩涡之中,牛党头面人物李宗闵、牛僧孺等大都是科举正途出身,对新进士特别重视,而李固言又是赵郡李姓的世家子弟,与李党代表人物李德裕同宗,因此,他既是牛党拉拢的对象,又是李党乐于接纳的对象。同时,当朝宦官专权。李固言既要明哲保身,又要与邪恶势力争夺,实属不易。

尹极(生卒年不详)阆州(今四川阆中)人。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癸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韦贯之,试题为《履春冰诗》等。尹极之兄尹枢为唐德宗贞元七年状元。

张又新(生卒年不详)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西南)人。字孔昭。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九年(814)甲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韦贯之。张又新曾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才子和学人。张又新自幼工于文章,初应宏词科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后又状无及第,因三占鳌头,人称"张三头"。入仕后为广陵从事,历左右补阙。为人阴险敢言,奉迎拍马,献媚于宰相李逢吉,合谋排斥异己。后陷害李绅,李终被贬为端州司马。宝历二年(826),升祠部员外郎,与拾遗李续之、刘栖楚等七人并称为"八关十六子",把持朝政,颇为得势。大和元年(827),李逢吉被罢相,张又新亦被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贬为汀州刺史。李训掌朝政,张又趋附。会昌二年(842),李训贬,张亦贬为江州刺史,后死于左司郎中任上。张又新善诗文,有才华,但有才无德,私生活又极淫荡。嗜茶,著有《煎茶水记》,《全唐诗》存其诗十七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有其补诗六首,断句三,序一篇。较有代表性的如《五月水边》:"结根挺涯涘,垂影复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怅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郑澥(生卒年不详)字蕴山。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丙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中书舍人李逢吉。郑澥出身寒微,取状元后入仕,历任山南东道掌书记、开州刺史、金部郎中等职。著有《凉国公平蔡录》一卷。

独孤樟(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戊戌榜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有李廓(宰相李程之子)等。考官:中书舍人庾承宣。试题为《玉声如乐诗》。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玉芝堂谈荟》作独孤梓。

韦谌(生卒年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名损。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己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一人。考官:中书舍人庾承宣。试题为《王师如时雨赋》和《骐骥长鸣诗》。取状元后入仕,官祠部员外郎。大中二年(848)为义武节度使。大中五年任武昌节度使。大中六年(852)代李景让节镇郓州。后不知所终。

卢储(生卒年不详)江淮一带人氏。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九人。考官:太常少卿李健。试题为《早春残雪诗》、《何论》。卢储于元和十四年(819)入京,向尚书李翱投卷,求其荐举。李翱以礼相待,因有急事外出,便将其诗文置于案上。李翱长女刚刚十五岁,来此间偶阅卢卷,爱不释手,连阅数遍,对侍女说:此人必为状头。李翱刚巧回到室外,闻听此言深以为异。过了一会儿,便命下属到邮驿向卢储表明招婿之意,卢先是婉言谢绝,一个月后又应允。第二年果然取状头。遂即完婚。洞房之夜,卢储作《催妆诗》以抒情,诗云:“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后来卢储为官,将迎夫人到任所,适逢园中有鲜花开,即兴题诗一首说:“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全唐诗》有其存诗二首。

白敏中(?~863)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字用晦。生年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壬寅科状元。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九人。考官:礼部侍郎王起。试题《木鸡赋》和《琢立诗》。父白季康为溧阳令。早丧,自幼受母教诲,应进士科时,为主考官王起赏识,欲取为状元,然而王起颇讨厌白敏中之好友、一同应考之贺拔惎。让人悄悄告诉白与贺绝交。白即予应允。恰巧这时贺来访,白避而不见,贺不言而去。白随之又连呼左右人等追回,以实情告知,并说:"即使不中第又怎么样,哪能为这件事断绝朋友交往!"两人痛饮而醉,同席而卧。王起得知,感叹道:"我辈只得白敏中,今当更取贺拔惎矣。"最后取白敏中为第一,贺拔惎亦同登甲科。白敏中历官河东、郑滑、邠宁(今陕西彬县)三府节度掌书记。大和七年(833)服母葬,回下邽,会昌年初(841),为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为李德裕所荐,召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后加学士承旨。唐武宗会昌四年(844)任兵部侍郎,会昌六年同平章事。大中二年(848)兼刑部尚书,又加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太清宫使等职。当时朝内牛、李党争日烈,白敏中为牛党要员,被李德裕斥为"以怨报德"。李贬岭南后,白敏中位极人臣,一时朝政拢于一身。大中五年(851)罢相,大中七年为成都尹。治理巴蜀五年,有政绩。大中十三年官拜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复辅朝政,懿宗即位(860)加封中书令,后病故。册赠太尉,议谥号时,博士曹邺指责其病不退职,恃恩居朝,又贬逐谏臣,遂谥丑。白敏中为白居易堂弟。词也类似白居易。有文名,工于书法。白居易墓碑即其所书。今《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郑冠(生卒年不详)籍贯及生卒年俱不详。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王起。试题为《丽龟赋》等。同科有袁不约、李敬方等。取状元后入仕,大和二年(828)登军谋弘远、堪任将帅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后曾官户部郎中,不知所终。

李群(789~?)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卒年不详。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申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其中有韩琮等。考官:中书舍人李宗闵。李群早年与杨衡、符载、王简言等同隐于庐山,号称"山中四友",有文名,为宰相李宗闵所知。李曾传言:"如主考,庐山四友当以到京先后次序取中。"后李宗闵任主考官,李群年方十八岁,独自一人离山。到京应试时,贡院已锁门,就捶门请求入院应考。李群容貌秀美,气质不凡,主司为之动容,便放其入考。一举夺魁。入仕后官授奉先县丞,至大和五年(831)任拾遗之职,后为户部员外郎。余事不详。

柳璟(?~约846)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人。字德辉。生年不详。约卒于武宗会昌五年(846)。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杨嗣复。柳璟生于书香门第,其家多从事史学,其时多与蒋氏、沈氏家族参修国史实录,祖父柳芳尤以儒史擅长。柳璟中状元后又登博学宏词科甲等,小有名气,破格提为监察御史,官至吏部员外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为库部员外郎、翰林学士。文宗命其在其祖父所撰《永泰新谱》二十篇基础上取永泰之后事缀成十篇。开成五年(840)拜中书舍人。后因其子受贿事被牵连贬为信州司马,约在会昌末年,死于郴州刺史任上。柳璟博学能文,为人宽厚,喜称人之长,有君子之风。处事公允,任礼部侍郎时,两次主试,均取有真才实学之人。

裴俅(生卒年不详)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人。字冠识,一作冠仪,生卒年不详。唐敬宗宝历二年(826)丙午科状元。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五人。考官:礼部侍郎杨嗣复。裴俅自幼与兄长裴俦、裴休苦读于济源别墅。取状元后入仕,官至谏议大夫。其父裴肃贞元年间官至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因平定地方之事颇得德宗赏识。其兄裴休官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郃(生卒年不详)延唐(今湖南宁远)人,一说延川(今陕西延川)人。字子玄(又作中玄)。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元年(827)丁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崔郾。李郃及第后,任河南府参军。又于次年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当时参加诸科对策者有百余人,其中刘蕡切论宦官专横,言辞激烈,考官不敢录取。李郃仗义执言:"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接着又上疏,请以自己所受官职让给刘蕡,文宗不许。此事虽未成功,却惜受众人称赞。但李郃本人因得罪宦官,无人敢重用他,后累官至贺州刺史,余事不详。李郃能文善诗。其《乞旌刘蕡直言疏》传世至今。《全唐诗外编》有其存诗五首。著有《骰子选格》三卷。

韦筹(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戊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七人。有杜牧等。考官:礼部侍郎崔郾。试题为《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诗》等。取状元后入仕。宣宗时曾官博士之职,不显而终。善属文。《全唐文》存其《原仁论》、《文之章解》两篇。

宋邧(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庚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礼部侍郎郑澣。宋邧取状元后入仕。开成年间(836~840)官补阙,颇有政声。一盲人以善听朝笏推知官禄年寿闻名,宋邧前往求算。盲者持笏倾听良久,说道:“此为长官之笏。”宋邧自认为是宰相之命,这样算是小看了他,因此很不高兴,拂袖而去。一个月后,宋邧与同事候见宰相李卫公,李先于里间与他人说笑,过会儿步出,见宋邧还在以朝笏遮面而笑,便问:“宋补阙何事笑我?”宋无言以对,数日后被放出京城,任河清县令。一年后死于任上。

杜陟(生卒年不详)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五年(831)辛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有李远等人。考官:中书舍人贾餗。杜陟取状元后入仕,曾官度支郎、杭州刺史等职。余事不详。

李珪(生卒年不详)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其中有许浑。考官:礼部侍郎贾餗。试题为《君子之听音赋》。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李余(生卒年不详)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七年(833)癸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五人。考官:礼部侍郎贾餗。取状元后归省,友人贾岛、姚合、朱庆余等人赋诗话别。后不知所终。李余工乐府诗。《全唐诗》有其存诗二首。

陈宽(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不详。唐文宗大和八年(834)甲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其中有雍陶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汉。大中年间(847~859),陈宽官阳翟县令,工于文。《全唐文》存其《颖亭记》等文。

郑确(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文宗大和九年(835)乙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有贾驰等人。考官:工部侍郎崔郸。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注:郑确,有写作郑璀者。

李肱(生卒年不详)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丁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四十人,同榜有李商隐等。考官:礼部侍郎高锴。试题为《琴瑟合奏赋》和《霓裳羽衣曲诗》。高锴对李肱试卷极为欣赏,在其奏折中称李肱"最为迥书,更无其比,词韵既好,人才俱美。臣前后吟咏近三五十遍,虽使何逊复生,亦不能过……旧文亦好,人物奇绝……他日必为卿相。"此奏深合文宗之意,遂取为状头。入仕后精明强悍,后历任岳、齐二州刺史。以后并未受重用。 李肱喜交名士,又能作画,与李商隐有交往。(见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四十韵》诗)。《全唐诗》载其《霓裳羽衣曲诗》等。

裴思谦(生卒年不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自牧。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戊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四十人。考官:礼部侍郎高锴。试题为《太学创置石经诗》等。裴思谦与朝廷权臣观军容使仇士良勾结,以仇士良荐举信威逼高锴,高无奈,只得取裴思谦为状元。裴中状元后,周游狎妓,赋诗自夸,气盛一时。入仕后于大中年间(847一859)历节度判官,后迁左散骑常侍兼大理卿。乾符三年(876)由凉王傅分司授卫尉卿,至终。《全唐诗》存其《及第后宿平康里》一诗。诗曰:"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染)桂枝香。"

崔囗(生卒年不详)贝州安平(今河北境内)人。名待考,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己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温庭筠等。考官:中书舍人崔蠡。崔囗性慷慨好施,家资颇丰,久举不第,终有怨声。崔蠡居母丧,生活清苦,不肯受人资助,崔囗以宗室子弟登门求见,言愿以钱三百万济崔母丧事。崔蠡见素不相识,婉言谢绝。服丧完毕,重新担任主考官。崔囗知道,前往应试,即成状元。时人云:过去一向以为崔蠡办事公允,为何举崔囗为状无?崔蠡并不隐瞒,如实相告:崔囗原仅是进士及第,状元是我为报私恩所致。"于是大部分人无言而去。而温庭筠等罢举。见《开成五年病中书怀呈友人诗》注:"予去秋试京兆,荐名居其副。"又见《感旧陈情五十韵诗》注。

李从实(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不详。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庚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一人。有喻免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景让。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崔岘(生卒年不详)祖籍清河(今河北清河),字公升,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薛逢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柳璟。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崔岘族孙崔胶为景福二年(893)状元。

郑颢(?~860)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字养正,生年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壬戌科状元及第。郑颢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三年(849)充翰林学士。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宰相白敏中荐举郑颢,其时郑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将娶卢氏。已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堂帖追回,宣宗为其完婚,拜驸马都尉,又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但郑又怀念卢氏女,深恨白敏中,后常于宣宗前告白的状。宣宗皆不以为然。郑颢后升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大中十三年(859)为检校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大中十四年死于任上。郑颢善于选拔人才,于礼部任上,曾两主礼试,处事公允。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

卢肇(生卒年不详)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字子发。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癸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二人。考官:吏部尚书王起。试题为《风不鸣条诗》等。卢肇家贫好学,与富人子弟黄颇齐名。会昌二年(842)与黄颇同赴京应春试,袁州刺史于长亭设宴独为黄颇饯行,卢肇只得绕亭先行。第二年卢中状元,归省袁州。刺史等十里相迎,面带愧色。又请卢观龙舟竞渡,卢于席上赋诗:"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之句。众官皆大惭。李德裕谪居袁州时对卢颇为欣赏,以礼相待,等到李拜相,卢正常交往,决不曲附。咸通年间(860-873),卢肇相继任歙、宣、池、吉四州刺史,励精图治。卢有奇才,诗、文、赋、书、小学皆精通。著"海"潮赋"历时二十年。卢肇有诗文集《文标集》及《大统赋》二卷。

郑言(生卒年不详)字垂之。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四年(844)甲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左仆射王起。入仕后为浙西观察使王式从事。大中年间入朝,先后任秘书郎、左拾遗、太常博士等职。至咸通六年(815)正月,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同年四月加礼部郎中、知制诰。咸通八年十一月转授工部侍郎,九年六月,以户部侍郎出翰林院。后不知所终。郑言善属文,有《平剡录》一卷,另与杨绍复、于珪(大中三年状元)等撰《续会要》四十卷,又工于书法,撰并书《唐文宣王新庙碑》。

易重(生卒年不详)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字鼎臣。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乙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七人。复试落第七人。考官:左谏议大夫陈商。该科榜发时张濆为状元,易重名列第二,进士及第二十七人。名士、举子皆以为此科取士不公,议论纷起。武宗即命翰林学士白敏中复试,结果张濆等七人被黜落,易重获第一。时人皆以为公允。由第二为第一,易重颇为得意,即作《寄宜阳兄弟》一诗。诗云:"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己知。上国皇风初喜日,御阶恩渥属身时。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易重善诗,尤工文,有佳作千余篇,名显一时,惜多已 散失。《全唐诗》存其《寄宜阳兄弟》一首。

狄慎思(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不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十六人。其中有薛能等人。考官:礼部侍郎陈商。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顾标(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不详。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丁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魏扶。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卢深(?~870)籍贯、生平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十年(870)。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戊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封敖。取状元后入仕。咸通七年(866)三月,以起居郎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同年七月为兵部员外郎,十月上殿召对,获赐绯。咸通八年正月知制诰,八月召对获赐紫,十一月加封户部郎中知制诰。咸通九年十月,官拜中书舍人。十年十一月迁户部侍郎知制诰。同年十二月(约870年1月)病故于任上。赠户部尚书。

于珪(生卒年不详)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后徙居河南洛阳,遂称河南人。字子光。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己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李褒。试题为《尧仁如天赋》等。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隋朝时即有人为官。先祖于志宁为唐开国功臣;曾祖于休烈为开元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祖父于肃官至给事中。死后赠吏部侍郎;父于敖,进士出身,官赠礼部尚书;兄于球亦为进士;弟于瓖为大中七年。(853)状元;弟于琮大中十二年(858)进士拜驸马都尉,官至同平章事。兄弟四人皆登科入仕。于珪入仕官不显、名不扬而终。善属文,入史馆与杨绍复、郑言等撰《续会要》四十卷。

张温琪(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庚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 。其中有曹邺等人。考官:礼部侍郎裴休。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李郜(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辛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七人,又三人。其中有郑嵎等人。考官:礼部侍郎韦悫。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莫宣卿(834~约868)广东封州(今封开县)人。字仲节,号片玉。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 农历八月十七日。约卒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唐宣宗大中五年(851)钦点状元。莫宣卿为遗腹子,母亲梁氏因家境困难,改嫁开建县(今封开县南丰镇)莫及芝。莫宣卿七岁能诗。一次受群童欺侮他愤然在沙中写诗一:"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前面句载《全唐诗》,后两句载《开建县志》)。莫宣卿稍大入乡校,就读于名师梁明甫。十二岁举秀才,后在麒麟山侧建一书屋,刻苦改读。诗《答问读书居》云:"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见《全唐诗》十七册)。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七岁的莫宣卿廷试第一,钦点状元。有一首及第自咏云:"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万金书寄南归雁,三级天门已一跳。"莫宣卿中状元后,出任翰林院修撰,赐内阁中书大学士。莫宣卿思念生母,上表陈情,请求出任南方地方官。宣宗封其为台州别驾,莫宣卿离京时众官相送。同榜进士柳珪赠诗一首:《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青驄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想到故乡应腊过,药囗犹有异花薰。" (见《全唐诗》十七册)。莫宣卿荣归故里,奉母携眷赴台州上任。不幸病逝于途中。安葬于封州文德乡锣鼓岗。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唐懿宗,敕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注:莫宣卿与李郜为大中五年状元之说都有出处,未知孰是。故并列于此。

于瓖(生卒年不详)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后徙居河南洛阳,字匡德,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七年(853)癸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崔瑶。中状元后,初官授校书郎。咸通五年(864)以兵部员外郎,后转吏部员外郎;咸通十年,出任湖南观察使。咸通十三年贬为袁州刺史,至终。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其兄于珪为大中三年(849)状元。于瓖好吟诗,常有唱和之作。大中年间,绵州刺史于兴宗赋诗寄朝中诸友,和者甚多,于瓖亦有和诗。《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颜标(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宣宗大中八年(85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郑薰。颜标科考时,主考官误认其为颜真卿后人,当时藩镇割据,郑薰为了勉励忠烈,有意取颜标为状元,宣宗照准。至谢恩之日才知颜标出身贫寒,与鲁郡公颜真卿并无瓜葛。有人嘲讽道:“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颜标正史无传,事迹不可考。

崔铏(生卒年不详)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人,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十年(856)丙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黄门侍郎郑颢。取状元后多次入诸候府内作幕僚。后不知所终。崔家为名门望族。其祖父崔儆官至尚书左丞;伯父崔元略登进士第。父崔元受登进士第,为皋谟判官;叔父崔元式,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兄弟亦皆进士及第。

李亿(生卒年不详)字子安,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戊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李藩。取状元后入仕,官授补阙。纳女诗人鱼玄机为妾,恩爱异常。久为其妻所不容。至咸通年中逼使鱼玄机出家于长安咸宜观。鱼玄机一往情深,多次寄诗,然而李亿不敢与鱼玄机交往。鱼玄机后因杀人而被处死。李亿亦不知所终。

孔纬(?~895)鲁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字化文,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己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黄门侍郎郑颢。孔纬为孔子后裔。少年丧父,兄弟三人皆依于叔父。其弟孔纁为咸通十四年状元;弟孔缄为乾符三年(876)状元;其子孔崇弼亦登进士科,官至散骑常侍。登第后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崔慎由镇守梓州,孔纬被荐为从事,后从崔铉为扬州支使,再迁监察判官,又被宰相杨收奏封为长安尉,值弘文馆,进为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从僖宗西去蜀。光启二年(886)拜相,后加司徒,封鲁国公;被贬又拜相,卒于相位,赠太尉。孔纬为人疾恶如仇、公私分明、处事果敢。权要为亲友谋官者无数,均被其拒绝。僖宗移住陈仓时,召百官见驾,孔纬辞别病危之妻,对别人说:"大丈夫岂以妻之故怠君父之急乎?"毅然前往陈仓救驾。晚年悲晚唐乱世,不肯服药治病,后人称贤相。僖宗亦因其救驾有功,赐号"扶危启运保义功臣",食邑四千户,恕十死罪,盛极一时。

刘蒙(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宣宗大中十四年(860)庚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裴坦。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裴延鲁(生卒年不详)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人。字东礼。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二年(861)辛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薛耽。取状元后入仕,至乾符元年(874)授中书舍人,后历金部郎中,又加左散骑常侍。官至浙东观察使。

薛迈(生卒年不详)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壬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郑从谠。试题为《倒载干戈赋》和《天骥呈才诗》。取状元后入仕。咸通四年(863)为摄观察巡官,乾符二年(875)前曾任司勋员外郎,后不知所终。

孙龙光(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卒年皆不详。唐懿宗咸通四年(863)癸未科状元。考官:左散骑常侍萧仿权。试题为《谦光赋》及《澄心如水诗》。该科取进士三十五(一说二十五)人。及第后事迹不详。

韩衮(生卒年不详)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郡望为昌黎(今辽宁义县)。字献之。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七年(86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礼部侍郎赵囗。试题为《被衮以象天赋》等。韩衮为韩愈之孙,韩昶次子,生性狂放,嗜酒如命,取状元谢恩之际,在宴席上豪饮后口出狂言,举止失礼,此后友人皆不敢与其共饮,同榜者称其为"颠酒同年",后不知所终。其兄韩绾亦进士及第。

郑洪业(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卒年皆不详。唐懿宗咸通八年(86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皮日休、韦昭度等人。考官:礼部侍郎郑愚。《全唐诗》存其《诏放云南子弟还国》一诗。

赵峻(生卒年不详)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字仪山。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九年(868)戊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刘允章。试题为《天下为家赋》等。其人事迹失考。

归仁绍(生卒年不详)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其中有司空图等人。归仁绍为归登之孙,归融之四子。大哥归仁晦为开成三年(838)进士,二哥归仁翰为大中十一年(857)进士,弟归仁泽为咸通十五年(874)状元。侄子归黯为景福元年(892)状元。本科考官为礼部侍郎王凝。归仁绍取状元后入仕,乾符四年(877)十二月为侍御史。中和年间(881一884)官礼部侍郎。后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余事不详。

李筠(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辛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四十人。其中有聂夷中、公秉亿、许棠等人。考官:中书舍人高湜。其人名不见经传,事迹失考。

郑昌图(生卒年不详)字光业。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壬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郑昌图身材魁梧,不拘小节,胸怀大度。本欲罢举不试,在亲友好言相劝下应试。咸通十三年赴考时,朝廷因应试者之车马服饰过于奢侈,下令应试者均不得乘马,改骑驴。郑昌图因身材高大,颇感难受,曾作诗嘲讽此事。后一举得中。至广明元年(880)任凤翔副使,曾官司勋员外郎,官至户部侍郎。

孔纁(生卒年不详)祖籍曲阜(今山东曲阜)。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癸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昭。孔门三兄弟皆为状元。孔纬,大中十三年(859)状元。孔缄,乾符三年(876)状元。但孔纁史传无名,事迹不详。

归仁泽(生卒年不详)苏州吴(江苏吴县)人。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甲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裴瓚。归仁泽出身名门。兄归仁绍为咸通十年(869)状元。子归黯亦为状元。归仁泽曾应考落第。入仕后官至观察使。余事不详。

郑合敬(生卒年不详)郑州荥泽(今河南荥阳)人。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乙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崔沆。郑合敬官终谏议大夫之职。《全唐诗》存其《及第后宿平康里诗》:"春来无处不闲行,楚润相看别有情。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此人正史无传,事迹失考。

孔缄(生卒年不详)祖籍曲阜(今山东曲阜)。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丙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郑谷、高蟾等。考官:礼部侍郎崔沆。试题为《王者之道如龙首赋》和《一一吹竽诗》、《涨曲江池诗》。其大哥孔纬为大中十三年(859)状元,二哥孔纁为咸通十四年(873)状元。孔缄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孙偓(生卒年不详)武邑(今河北武邑)人。字龙光。生卒年不详。唐僖宗乾符五年(878)戊戌科状元及第。本科考官为中书舍人崔澹。试题为《以至仁伐至不仁赋》。孙偓父名景商,任天平军节度使。兄孙储官至兵部侍郎。孙偓于昭宗乾宁三年(896)拜相,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兼礼部尚书,封乐安县侯。乾宁四年免相,贬为衡州司马,死于任上。孙偓为人宽厚,常对亲友说:"为人只求无亏,不必太苦。以我之长而彰别人之短,以我之清而显别人之浊,万万不可为之。"故被贬衡州仍处之泰然,对佣人之嬉笑,亦不以为然。《全唐诗》载其存诗三首。其中答门生王涣一首传为裴贽所作。《全唐诗外编》有补诗一首。

郑蔼(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字虞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庚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崔厚。其人名不见经传,事迹失考。

崔昭纬(?~895)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字蕴曜,生年无考。卒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唐僖宗中和三年(883)癸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夏侯潭。崔昭纬出身望族,登第后于昭宗大顺二年(891)拜相,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内结宦官,外通藩镇,每当不利于己时,便使人密告强藩王行瑜,令其上疏反对,自己则暗地里相助,甚至借三镇势力压于皇帝之上。昭宗深恶昭纬,于乾宁二年(895)罢相,累贬梧州司马,后又下诏赐死。崔昭纬性情阴险,心术不正,善弄权术,是晚唐奸相。

许祐孙(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僖宗中和五年(885)乙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五人。余事不详。

陆扆(847~905)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字祥文,本名允迪。客居于陕州(今河南陕县一带)。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卒于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唐僖宗光启二年(886)丙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九人。考官:中书舍人郑延昌。陆扆出身于官僚世家。登第后于龙纪元年(889)授蓝田尉。景福元年(892)升祠部郎中,知制诰。二年,获御赐金紫服,五月授中书舍人。乾宁二年(895)任兵部侍郎,封爵银青光禄大夫。三年正月进学士承旨,七月,迁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又贬为陕州刺史。昭宗光化二年(899),再拜相,封吴郡公,昭宗天复三年(903)被崔胤奏贬为沂王傅,分司东都。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被朱全忠贬为濮州司户参军,杀之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终年五十九岁。陆扆才思敏捷。兄弟三人时称"三陆",其诗有"今秋已约天台月"之句广为传诵。关于其中第之事,有传说认为:陆在旅舍与中书舍人郑损相遇,成为知己。陆又有文才,出入宰相家;陆请宰相韦昭度上奏开科,让其登第。当时已过六月,早已过了考试日期,陆又推荐郑损主考,录取名次由陆自定、自己为自己定为进士科第一名。

郑贻矩(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僖宗光启四年(即文德元年888)戊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八人。其中有崔涂等人。考官:尚书右丞柳玭。余事不详。

李瀚(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己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其中有温宪、吴融等人。考官:礼部侍郎赵崇。其人史传无名,余事不详。

杨赞禹(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庚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一人。考官:御史中丞裴贽。由薛廷珪《授杨赞禹左拾遗制》一文知杨曾官左拾遗。其人名不见经传,事迹失考。一说该年状元为杨赞安。

崔昭矩(生卒年不详)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字表谋。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辛亥科状元及第。第二天,其兄崔昭纬官拜平章事。崔昭矩待人凶狠,又得势于其兄,常盛气凌人。同榜中有一进士名团所由,一日稍有闪失即遭崔昭矩鞭笞。后其兄崔昭纬为昭宗所杀。崔昭矩官至给事中而终。

归黯(生卒年不详)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人。考官:蒋冰。试题为《止戈为武赋》、《东风解冻诗》。归黯父归仁泽为咸通十五年(874)状元,其伯父归仁绍为咸通十年(869)状元。其曾祖父、祖父皆登科入仕。归黯榜发之日又值迎亲之时,状元及第,洞房花烛,双喜临门,然而一个月后,无病而终。

崔胶(生卒年不详)祖籍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字寿卿。生卒年不详。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癸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有张鼎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杨涉。崔胶叔父崔彦昭,官至尚书右仆射。其族祖父崔岘,为会昌元年状元。其他事迹不详。

苏检(生卒年不详)武功(今江苏武功)人。字圣用。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甲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有韦庄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择。据传,取状元后归家省亲,于途中梦与妻子话别,至家,其妻果然死于作梦之时。服丧完即赴京入仕。官洋州刺史,中书舍人等职。天复二年(902)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处于唐后期,朝政混乱,群臣倾轧,苏检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赵观文(生卒年不详)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乙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五人。考官:刑部尚书崔凝、复试为翰林学士陆扆。试题为《人文化天下赋》和《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复试为《曲直不相入赋》和《良工献问赋》、《询于刍荛诗》和《品物咸熙诗》。本科榜发时,张昭宪居榜首,赵观文名列第八;进士及第二十五人。落第举子不满,指责考官崔凝营私舞弊。昭宗得知,下诏于武德殿重试,并命翰林学士陆扆主试,又亲自阅卷。认为赵观文"才藻优瞻,义理昭然,深穷体物之理,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皆合本意",遂钦定为第一。进士及第共十五人,张昭宪等落第。起初,昭宗对赵观文颇为赏识,称其为"名实相符之士,艺文俱美之人。"授官侍讲学士。怎奈赵不善迎合,对刘季述等权臣的专横横眉冷对,亦有过激言辞,为刘季述不满;同时又不屑与奸臣崔胤为伍,并由此将其得罪,至此赵观文深感官场险恶,危机四伏,遂急流勇退,辞官归里,至唐灭亡,五代纷起时更是志在归隐,终不复出。赵观文的《冠群论》为当时名士所赞赏,已失传。《全唐文》中有其《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一文。

崔谔(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昭宗乾宁三年(896)丙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独孤损。本科有昭宗殿试。其人事迹失考。

杨赞图(生卒年不详)字光佑。生卒年不详。唐昭宗乾宁四年(897)丁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考官:礼部侍郎薛昭纬。试题为《未明求衣赋》。杨赞图乃大顺元年(890)状元杨赞禹之弟。取状元后入仕,进翰林院。曾官左丞,又为弘文馆直学士,官至司封员外郎、知制诰。天佑四年(907)与其兄杨赞禹南下福建依附琅邪王王审知,为座客,后不知所终。杨赞图与名士黄滔等有交往。

羊绍素(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昭宗乾宁五年(即光化元年,898年)戊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考官:礼部尚书裴贽。试题为《春草碧色诗》等。羊绍素尝作《画狗马难为功赋》,吴子华阅后改题为《画狗马难于画鬼神赋》,羊绍素亦以为然。 中状元后,不知所终。

卢文焕(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卒年不详。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己未科状元及第。考官:礼部侍郎赵光逢。卢文焕性嗜酒,喜交游,生平常以宴筵为急务。中状元后,更与同榜游山玩水,大开宴席。虽入仕,位甚微。一次,游齐国公亭子时,卢让人拉来一头驴准备宰杀,同年进士柳璨说:"这驴不是我们的。"卢道"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这句话出自《尚书》,意思是用药不到头晕脑涨的地步病不会痊愈。弦外之音是:驴子可以花钱买,舍不得花钱,你们吝啬的毛病是改不了的。柳璨因为卢文焕嘲笑自己小气而愤愤不已。过了四年,柳璨位显而卢文焕日见窘迫。每次相见柳皆用卢原话反唇相讥。卢文焕忧郁有加,后不知所终。

裴格(生卒年不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生卒年不详。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庚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六人(一说二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渥。裴家世代为官,曾祖父裴遵庆累官尚书右仆射。祖父裴向官至吏部尚书,父裴寅官至御史大夫,其弟裴枢官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裴格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归佾(生卒年不详)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六人。考官:礼部侍郎杜德详。试题为《天得一以清赋》和《武德殿退朝望九衢春色诗》。其人事迹失考。

归系(生卒年不详)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乙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张文蔚。归系为光化四年(901)状元归佾之弟。此人正史无传。事迹失考。

裴说(生卒年不详)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至京城多年,每年均以历年所作五言诗十九首投于各显要门下,以求赏识,然久不及第,有人讥笑他复行旧卷,怎无新作?裴说却不以为然,解释说:"只此十九首苦苦吟来之诗尚无人见识,何需再用它诗?" 至天祐三年,终取状元入仕。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全唐诗》有存诗数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有补诗四首、断句一联。裴说之弟裴谐,两人同年进士及第。裴谐官至桂岭摄令,亦善诗。

崔詹(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卒年不详。唐哀帝天祐四年(907)丁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其人事迹失考。

崔液(?~713)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字润甫,乳名海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唐代状元。及第时间无考。约在先天元年(712)以前某年。崔液祖父崔仁师,唐太宗贞观年间任中书侍郎;崔液哥哥崔湜进士及第后官至中书令。崔液自幼喜爱文学,擅写五言诗。及第后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封安平县男。先天二年(713),其崔湜获罪流放岭南,中途又被赐死,崔液怕受牵连,改名换姓藏于郢州(今湖北钟祥)人胡履虚家中。逃亡期间曾写《幽征赋》,后遇大赦,返京途中病亡。其友人裴耀卿编《崔液集》十卷。今已佚。现存其诗十二首。今录其一:《代春闺》:"江南日暖鸿始来,柳条初碧叶半开。玉关遥遥戍未廻,金闺日夕生绿苔。寂寂春花烟色暮,簷燕双双落花度。青楼明镜画无光,红帐罗衣徒自香。妾恨十年长独守,君情万里在渔阳。"

李超(生卒年不详)唐代状元。及第时间不详。唐懿宗咸通末年(约872年)任湖州(今属浙江)牧。当时郑浑之为苏州录事,谈铢为盐官,钟辐为院巡,都是由广文馆博士到地方任职的小官。而与苏州接壤的湖州,连续两任李超、赵蒙都是状元,因此人们说:"湖接两头,苏连三尾。"以此推断李超、赵蒙为状元。

赵蒙(生卒年不详)唐代状元,及第时间不详。曾任湖州牧。详见李超条目。

杨仲昌(生卒年不详)唐代状元,及第时间约在天宝中某一年。现仅知其"对策第一"。余事不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