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武汉女钉子户拒绝1500万赔偿,就要3000万,法院:先拆了再说

 四季视野 2023-07-28 发布于山西
2013年,武汉地铁6号线施工之初,却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被钉子户牢牢拖了3年之久,各项损失累计竟然高达5.5亿。不过,这个钉子户却说道:“就赔我1500万,我肯定不同意,至少要3000万!”
这家钉子户,被很多人称为“武汉最牛女钉子户”,也是一个民告官的典型案例。
但当事人李女士,却坚决不承认被人扣上的这顶帽子,认为自己的举动跟钉子户根本就不沾边,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极力争取个体的合法权益。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2001年武汉市汉江区的香江新村开发说起。
香江新村的开发建设,吸引了很多当地人的目光,除了生活所需购房的刚需人群之外,也有很多眼光独到的投资者齐聚于此,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李女士和丈夫都是法律领域的人士,参加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搞投资,也陆续积攒了一点家底。她看中了香江新村的光明前景,于是跟丈夫商量了很久,才鼓足勇气掏空了家底,斥资110万元投资了一间商铺。
这是一栋7层的民商两用楼,一层为临街商铺,二层以上是民用住宅。李女士挑选了一间高5米,占地287平米的商铺,后来又出资将商铺隔成了两层,经过一番装修后对外出租。
李女士很有投资眼光,卖的这间商铺很快成了繁华路段的旺铺,租金自然也是跟着行情水涨船高,从最初的15万,涨到了63万。而承租这间商铺的,又是银行,所以,租金方面根本就不用李女士发愁,到期直接就打到账上了。
原是工薪阶层的李女士一家,也凭借这间商铺挤进了中产家庭之列,住宅不仅换成了大大方方的别墅,还给孩子创造了更好的教育条件,有幸能够出国游历学习。
可到了2013年,武汉市政府为了减轻城市运输的压力,提高群众生活、出行、工作等方面的便利,开始筹建地铁6号线。按理说,这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但是线路恰好途经香江新村,李女士的商铺又正好在拆迁规划之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
拆迁公告下来之后,李女士感觉非常无奈,但政府行为是为大多数人负责,而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所以,她最初的态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积极的,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接触,商谈拆迁赔偿事宜。
不过,李女士私下里带着手续自己找了相关机构评估过,结果显示,拆迁补偿至少在3000万。但是,她接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评估结果,拆迁补偿款只有1508万元,比最初的预期少了一半。
这样的结果让李女士无法接受,可是相关部门也很冤枉,拆迁赔偿都是按法律法规进行的,而且评估机构还是拆迁户集体推选出来的,整个环节公开透明,根本不存在暗箱操作的事情。
实话实说,拆迁本来就涉及了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这种项目,也没有人有这个胆子,敢在这个评估环节动手脚。
可李女士还是不服,于是就找到评估机构讨要说法,评估机构的说法也是有理有据。按照规定,商铺的产权是40年,使用期限还剩下25年,剩余期限乘以每年的租金得出的结果就是1508万元。
李女士听后气得不得了,把自己的手续拿给评估机构看,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产权是70年,剩余期限还剩下55年,赔偿3000万都感觉有点亏了。
这一下把评估机构也给搞蒙了,70年是民用住宅的产权,要是按照民用住宅的标准来赔偿的话,还到不了1500万元呢。所以,评估机构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说是房产部门把产权给搞错了。
很明显,李女士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同,于是双方因为这个赔偿问题谈不拢,就这样杠上了。后来,她还把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告上了法庭,双方在法庭上展开了一番针锋相对的唇枪舌剑。
这场官司拖了两三年,在赔偿问题上双方互不相让,一方要根据法律法规来争取个体的合法权益,一方也要根据法律法规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房子拆不了,施工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而在这漫长的诉讼期间,相关部门的损失,累计起来超过了5亿元。
2016年,相关部门虽然在法院的支持下,拆了李女士商铺,但这场官司却还没有画上句号,双方的对峙仍在继续,经过二审后,李女士胜诉,相关部门也表示,会和李女士商量一个合适的补偿金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