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名儒宋濂之殇

 新用户99504002 2023-07-28 发布于湖南

在明代,朱元璋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帝王。

他极为尊崇一代名儒宋濂。然而,只一件小事,他就翻脸不认人。

1381年,72岁的宋濂死在了流放四川茂洲的路上。

这是一个又病又弱的老人,当他千里跋涉,行至奉节时,他实在走不动了。便倒在了路上,从此长眠不醒。

在路人的眼中,他是一个极其平常的老头,甚至没有人多看他一眼。

老人死后,人们才知道这个死在路上可怜的老人,竟是一代名儒宋濂。

他以白首之身侍从朱元璋19年,被朱元璋赞为“贤”。按照明初的礼乐制度,他应该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为什么全家被朝廷发配到四川?

其实,并不是宋濂自己的原因,而是他的孙子宋慎,与胡惟庸谋反案有染,而受牵连,最后定为胡党案,落了一个全家充军发配,无辜的宋濂病死途中的结局。

宋濂在为官的19年中,他诚实谨慎,不越雷池一步。

宋濂侍奉朱元璋多年,对这位太祖皇帝的每一个举措都十分了解,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一生严谨行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1373年,朱元璋想让宋濂参与朝政,他都婉言谢绝了,这赢得了朱元璋对他更大的信任。

1377年,宋濂已经68岁,他告老还乡。即使离开了官场,宋濂仍是很谨慎的,他在青萝山畔,盖了间屋,闭门著书,布衣粗食,与世无争。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一生谨慎,被朱元璋称为贤人的读书人,最后也未得善终。

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称其为“开国文臣之首”,同代人称他为“太史公”“宋龙门”,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讲经。

宋濂给太子当老师并不轻松,朱元璋一年只给他十八天假,面对刻薄寡恩的帝王,宋濂一直在隐忍。

他从寒门书生,到一代大儒 ,他始终秉承着一份纯粹与正直。江南的冬天,寒气逼人,砚台结冰,手指也冻僵了,他却从不懈怠,由于宋濂的厚道和守信,朝臣们都愿意和他交往。

在宋濂流放之前,他沧然涕下作诗《别义门》,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对故乡金华的深情思念,他是多么想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教书授徒,终老一生。

然而,令他念念不忘的家乡,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宋濂死后,知事叶以从把他安葬在莲花山下,永乐11年,即公元1 413年,蜀献王仰慕宋濂德业,重新把他迁移到华阳城东厚葬。

1496年,四川巡抚马俊,请求复宋濂的官职,春秋祭葬。朝廷予以批准,追忆“文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