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国产剧里能拿得出手的作品里,应该有《欢颜》的位置

 楷威映画记 2023-07-28 发布于北京

 

 

18集国产剧《欢颜》已经收官。这应该也会是两极化和产生争议之作,毕竟很多层面不套路出牌,而这种主角接力的模式,也挑战了很多观众的观剧习惯,他们往往希望从头到看到自己喜欢的那个角色。但无论怎么说,这部作品在今年的国产剧水平里,是中等偏上的,且有很多可以聊的话题。

01 接力人物与徐天的关系

个人感觉这部剧的亮点集中体现在了角色的设定上,包括其突出的人物性格。而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接力出场的几个角色不但影响和改变着徐天,甚至某些层面都与徐天有相似性。陆续出场的老孙、俞亦秀和俞舟身上都有这样的特性。

老孙临死前讲述自己的身世,说儿子刚出生一天就夭折了,如果还活着就和徐天年纪差不多。在这乱世之中,在短短几日里,两人之间就发生了性命攸关的各种难事,成了过命的交情。最终老孙更是为了保全徐天的性命,求俞亦秀开枪了结自己。

乱世里的磨难和困境促进了老孙和徐天情同父子般的情谊,没有后代的老孙,也把某些遗志和行事方式留给了徐天。于是,徐天的行为和说话方式都受到了老孙的影响,他将带着这些新的特质,带着老孙的精神力量继续存活下去。

这种延续,也都体现在对待他人的相处之道上。无论“凡事想想后果”还是“约法三章”,在后来和俞亦秀的相处中,他也把这些老孙曾教导他的原则用在俞亦秀的身上。

老孙看似和徐天不是一类人,但是从最初徐天想要回自己的皮夹和之后老孙为了三根金条的拼命,其实他们在这一点上,是同一类人。老孙虽然嘴上说“想想后果”,但他去炸当铺的举动恐怕也是没有在意过后果,或者说在自己的原则里,知道有不好的后果,该出手还是要出手。

俞亦秀性格乖张,行为举止异于常人,毕竟他是一个更富有象征意义的角色,所以整体的表现都显得更为夸张。一个五年足不出户的名义上族人的领头人,实为傀儡,整日靠算卦度日,不问世事,不知道外面已经变成什么样子。

若不是老孙和徐天突然出现在城寨土楼,他恐怕没有机会发现外面的世道如此不堪。这样的人物,没有多少人会和他是同一类人。徐天看上去也和俞亦秀完全不搭,但是在对世道的看法上,特别是那种比较单纯的一面,也是很相似的。

不过,徐天虽然涉世不深,但与老孙的这几天相处和经历的事情,让他迅速成长起来,甚至比俞亦秀多出一些处世经验。从第一次见到枪战中的尸体呕吐开始,他可以为了救俞亦秀而毫不犹豫地砍掉自己的小手指。俞亦秀反而更加天真,但在现实面前,老孙和徐天给他的触动,让他发现自己与其苟活于乱世,不如放手一搏。

所以他会在厕所里赤手空拳地与胡蛮搏斗,更是在赌桌上借着酒劲开枪了却自己的性命。他一方面认识到自己在这世上的的无用,也看到现实中令人绝望的生存境遇,他知道自己很难活下去。临死前说的那一番话道出了那份绝望:族人大难临头各自苟且,仇人萍水相逢为我断指

俞亦秀自尽时面对的是眼前赌桌上的俞舟,后者也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徐天的生活,让徐天帮他去给三年不见自己的柳如丝带话。这突然的邂逅,本来俞舟和徐天也是萍水相逢,但他们的缘分恰恰是在情感层面的相似性。

在教堂里的那番对话很有意思,徐天和未婚妻仰止的关系,都是凭着书信往来,没见过面。而俞舟虽然和柳如丝曾经相识,但三年没有相见,都是通过一个月一次的电话联系,而电话中说话的总是俞舟,对方沉默不作答。

另一方面,徐天也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前辈一样嘱咐俞舟,说他心肠软,世道凶,要他狠起来,这正是老孙之前对他的叮嘱。就像和俞亦秀约法三章一样,徐天那一刻仿佛老孙灵魂附体,把那份叮嘱也赠予了刚刚相识不久的俞舟。

其实从柳条儿的讲述中,我们得知无论什么原因,无论是柳如丝是否活着,都不可能和俞舟相见,因为活着的时候,他们就赌过,嫁给温先生,就不能相见,这和人死了再也见不到,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对于俞舟来说,看不见的痛苦会永远持续。

俞舟不会想到的是,自己找徐天带话,想解决他和柳如丝之间的问题,没想到最终是被徐天劝回了东北,而他自己也领悟到柳如丝已经不在那所房子里,甚至也不在这个世界上,与其没日没夜地空等候,不如就这样铭记,完全的放下。

02 带有人物标签的“口头禅”

这里想说说那些重复多次的台词,或者说是几个接力角色的“口头禅”,围绕这些词句往往都能展开一些有意思的台词。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主创为了丰富角色,或者说让角色更有层次感,而为他们在台词上做了有辨识度的习惯用语。

首先是廖凡扮演的老孙,他总爱说的“凡事想想后果”,因为延续到了徐天的身上,所以成为这部剧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这句话首先体现出了老孙身上复杂的性格特质。他虽然这样叮嘱徐天,但从之后炸当铺的行为来看,算是想过后果的样子吗?而且最后还搞得自己死于闽西城寨的土楼。这个后果恐怕不是他能预料,也不是他想要的。

或许正如他被吊起来时跟徐天解释的那样“坏事往好处想,好事往坏处多想想后果“。所以从字面上来体会之前“凡事多想想后果”,看似给人行事谨慎之感。其实这可能正是老孙性格里所不擅长的属性,所以才一直拿来挂在嘴边,与其是在提醒徐天,不如说在告诫自己。但从他殒命的过程来说,无论是性格使然,还是做事原则,他都没能遵守自己常说的这个“格言“”警句“。

之所以这句话能成为一个观众的记忆点,是因为徐天不但铭记在心,更是在自己的行事过程中,说给其他人听。而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刚见过死人没几天的徐天,已经逐渐成为敢于勇猛杀敌的血性之人,俨然老孙附体。

徐天不但学会了开枪杀人,还在营救俞亦秀时,在对方威逼下毫不犹豫地切断小指。这在没有遇到老孙之前,他恐怕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来的。“凡事想想后果”虽然深入骨髓,但不像是用来提醒自己的警句,而更像是说给对手和敌人发出的警告。另外,除了这句话,他更是把老孙给他说的约法三章抛给了之后一路同行的俞亦秀。

再来说说俞亦秀的口头禅,那就是“让我再享受一下”。每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徐天就气得够呛。在这乱世之中,刚刚死了老孙,俞亦秀也抛下了本来就是虚空的头人标签走出来,危机四伏之中,应该是想想如何生存和保全性命,他却总是没事人般的想要享受。特别是徐天着急找金条的时候,他就悠闲坐在那里享受片刻阳光带来的温存。

但这恰恰和俞亦秀的性格和人物处境匹配。足不出户五年的时间,一个封闭起来,在书本里了解外面世界的族人傀儡头领,与世隔绝让他看起来行事乖张奇诡,毕竟是和当今社会现实断了太久的联系。所以在面对霸权当道生气时,他说要享受享受,在街边吃碗馄饨,他也要享受享受。

而军阀霸权只让他看到现世不堪的一个侧面而已,还有很多层面是他不曾体验和预料的。他知道自己这样是无法苟活于世的。于是在多次被现实击垮之后,他学会借酒消愁,带着卦盒去赌场,赌钱更是赌命。

于是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他借着酒劲开枪自尽。所以在死前展现出的各种荒唐和颓丧的行为,都是想在离世前“好好享受一番”。美食、佳酿和赌局,都成为他最后的人生体验。

章加义的出现,也是徐天去上海之路的一个重要的保护者,几乎是毁家的灭顶之灾,但却愿意为救徐天做出自己的努力。他最初把徐天安置在草房里,其实就是摊上大事了。

他的口头禅却是“事情不大”,特别是在妻子刀美兰问他的时候,他总是这样回应。这和老孙的“想想后果”一样矛盾,总说事情不大,最后却闹到烧房毁屋,甚至在诊所展开枪战的局面。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和老孙都是同样“不计后果”的勇者。“凡事想想后果”的意思就是即使后果不堪,该迎难而上的事,就还是得义无反顾;“事情不大”的意思就是事情再大,只要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即使深陷危机也没什么大不了。

为了保住徐天性命,制造徐天假死之后,章加义忍受了马天放扇刀马兰耳光的屈辱,他咽不下这口气,只身前往上海找马天放算帐,这和老孙为三根金条的拼命也是很相似的。在外人看来不必做的事,在他们看来必须做。

03 来到上海的虐心戏

自从徐天来到上海,就带来全剧最虐心的一段戏码。从这个剧开播,展示徐天皮夹里的照片,我就认出了这张带着欢颜的面容。扮演贾若兰的演员邱天,和董子健不是第一次演对手戏。

在根据双雪涛原著小说改编的同名剧集《平原上的摩西》里,董子健扮演庄树,邱天扮演有着“青梅竹马”般感情的李斐,那段故事也够虐心,但其程度没有超过《欢颜》。

贾若兰这个角色很悲惨,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见到徐天的那一刻起,她就没有什么好日子了。好不容易在剧里迎来主角的爱情故事,但由于长达一年的欺骗,见面即意味着毁灭甚至是生离死别。“假仰止”投入了很深的真感情,在没有互联网的世界,信件承载的情感力量是巨大且不可替代的。

如果徐天真的死了,贾若兰的生活习惯会被打断和中止,自欺欺人的假扮游戏即将结束,想象中的情郎本来是要见面甚至要一起生活的,但终究会变成想象中的虚空之人。

但幸运的是,这个情郎还活着。而这份幸运不属于贾若兰。自从双方确认彼此真实身份,徐天就没有好脸地不停追问仰止的下落,每次听到“仰止”的名字,都会刺痛贾若兰的心。

徐天面对贾若兰,就好像当初面对俞亦秀,带着怨恨和不满,但为了救俞亦秀,他会毫不犹豫地断指;贾若兰割腕,他送去医院救治,更是捅死了前来灭口的“六嫂”,然后绝情地说,是为了知道仰止的下落才留她性命。之后,虽然徐天推开了正要开枪的“六叔”,但贾若兰的身上已经不止一处枪伤。

徐天为贾若兰去要一杯水,是后者感到最温暖的时刻,但她也无福消受,知道已无回头路,带着自己那张照片一起迎向最终的毁灭。毕竟这一路保护在皮夹里的照片对她和徐天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只能证明一段虚假的谎言与幻梦。而在乱世,这虚假中,却潜藏着不为人知的爱与守候。

最后说个题外话,站在演员邱天的角度来说,遇到董子健的戏,都是如此虐心,《平原上的摩西》里,李斐最终是用枪指着庄树,如海报所示;而《欢颜》里,也是浑身是血陪在徐天身旁。希望他们未来再有机会合作,能摆脱这么虐的故事。

04 送别与铭记

结局谈不上满意不满意,不管怎么说,还是让观众看到了悲伤者的欢颜,特别是徐天,一路上没怎么笑过,都是愤怒甚至有些凶狠的脸。最终见到仰止,他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一路上的紧急、慌乱和深陷各种危机,让他不得不迅速成长起来,他身上带着老孙的某种灵魂和精神继续前行。他不再是第一次见到尸体而呕吐的“初生牛犊”,而是敢为人断指,敢用刀捅人和开枪杀人的“猛虎”。

“凡事想想后果“的教诲虽然听了进去,还时常挂在嘴边,但离开老孙之后这一路的做派,恰恰是没有遵循这句话行事,炸国民党办公地点和老孙炸当铺,如出一辙。

但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天反而是在践行老孙的叮嘱,因为老孙自己也没做到,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这句话更像是对敌人的警告,而不是用来警示自己的。

人到上海,有些变数说不好,比如说贾若兰的悲惨命运,还有陶涛也是个未知数,从他和章加义的对话里,能听出来他们的交情和淘涛的为人,能想到他会带来一些意外之举,但没想过是这么夸张的古董机枪扫射。但这个扫射和之前在诊所的双方对阵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种看不着对方的放空枪之感,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有同感。

当然,在上海,能够猜出会有动作的就是客栈老板,毕竟老孙生前叮嘱过要住进福字号房间,这应该可以得到同道中人的庇护与协助。从老板的眼神、擦地板上血迹的行为,和安排其他人住进徐天房间应对国民党的搜查,都可以猜出在徐天遇到危难时,他是极有可能出手相助的。

撞车虽然并不巧妙,但至少算是给主角一个美好的结局,两半棋子终于合在一起,那一刻,让老孙也能瞑目了。这里是为了铭记老孙,而当仰止把头靠在肩上又抬下来的时候,徐天说,让我享受一会儿,这是在铭记俞亦秀(“让我再享受一下”是他的口头禅)。

整个剧下来,其实也有一些离谱的地方,但是从人物来说,就已经有离谱之处,比如行事风格夸张的俞亦秀。所以我们不能把他当成纯粹的现实题材来看,因为很多层面,特别是人物,是有象征意义的。

结尾大世界里的无数面镜子,已经是很多经典影片用过的招数和桥段,只是敌人发现章加义和淘涛时都是用枪指着脑袋,没有直接开抢,而他们俩则是见到一个就爆头一个,只能姑且当作对方是为了抓住活的来理解。

这就像徐天为了捡回半个棋子又返回去,被崔萍用手枪击中小腿,她完全可以击毙徐天,但剧情还是不能这样安排,我们只能说是主创希望观众看到正面主角存活,既让你看到徐天返回带来的紧迫感,让你看到他不会被射杀。

有所谓的“离谱”,就有所谓的浪漫,驱车逃离大世界的路上,徐天希望来个大合影。摆在他和仰止前面的三把椅子形式感很强。这椅子是具体的,也是一个虚数和象征。你可以说坐在上面的是老孙、俞亦秀和俞舟等等。但是也有像王鹏举那样牺牲的容易被遗忘的战士。

这时候,我们已经不用在意什么,逃亡路上拍照片的行为是否合理了,这和之前一些你无法理解的行为是一样的。主创既希望让观众入戏,看进去,也希望观众在适当的时候出戏,好像是话剧舞台打破的第四面墙,让观众明白这是一部文艺作品,在剧作手法之外,让你看到他们的某种独特表达方式与情感寄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