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蒋介石想吃奉化老家的黄花泥螺,保密局知道后搞到没有?

 新用户85765794 2023-07-28 发布于山东

1949年12月蒋介石败退中国台湾,那年的他62岁,已是花甲之年,26年以后,88岁的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病逝。

在台湾的26年,蒋介石是一边维护自己的统治,一边为儿子蒋经国接班铺路,同时还念念不忘家乡的各种美味。

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士林官邸的蒋介石突然很想吃家乡的特产“黄花泥螺”,所谓的“黄花泥螺”就是宁波出产的一种细螺肉(这种螺肉大小模样长的有些像绿豆)和一种名贵鱼卵以盐腌渍的酱类食品。

宁波人特别喜爱这道菜,常用于配饭、配粥、下酒,过年的时候,泥螺也常被用来招待客人。以前的宁波人家中,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黄花泥螺”,并且经常用这道菜就着吃白米饭,鲜美程度,不可胜言,所以宁波有着“一粒泥螺一口饭”的歌谣。

蒋介石去台湾没几年,就越发思念家乡,对于家乡的特产,尤其是对“黄花泥螺”这道菜是朝思暮想。

当时澎湖有类似的海螺,也可以以此为原料做出“黄花泥螺”,不过蒋介石想念的不是这道菜,而是想念的是家乡的味道,所以澎湖出产的海螺做的“黄花泥螺”自然是入不了他的眼。

后来蒋介石干脆给当时的保密局第七处,下了一道指令,叫他们去找一些宁波奉化出产的“黄花泥螺”。

说起来保密局第七处也是有着“光辉”历史的,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在离开南京的时候,该处的副处长侯祯祥就负责官邸各种物品的撤退搬运工作。

当时老牌营造厂“陆根记”的老板陆根泉,是杜月笙的得意门生,应该是杜月笙和戴笠的亲密关系使然,所以陆根生帮保密局第七处搞到了3艘平底船。

侯祯祥带队督办,将这3艘平底船组成蒋介石官邸的“撤退船团”,将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的所有大小家当都统统搬到船上,然后渡海来到台湾,并且不在普通海港卸货,而是秘密将船开进当时还可行船的淡水河河道,在士林社子靠岸,再派保密局和军队,将船上蒋介石的家当运送到阳明山和士林官邸。

这次撤离搬运行动侯祯祥办的很成功,像宋美龄成箱成柜的珠宝、首饰、旗袍、古董、法国家具,乃至名牌高跟鞋,以及她和蒋介石所有的私人财产,都是一个不少的运到台湾。

对此宋美龄很是感激侯祯祥,从此侯祯祥成为保密局系统里面炙手可热的官邸热线,成为了“夫人派”。每年的圣诞节前夕,侯祯祥都会收到宋美龄送给他的礼物,礼物包装精美,正中间红纸写着“侯祯祥同志收”,落款处则是醒目的写着“蒋宋美龄”四个字。

蒋介石也很认可侯祯祥的能力,于是他带领的第七处,成为士林官邸的“庶务组”,专门负责采办,为士林官邸的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到世界各地采购所需之物,或是通过香港澳门来购买大陆南北杂货,或是购买国外高级日用品。

所以蒋介石特别想吃家乡的黄花泥螺以后,自然是想到了保密局第七处,让他们想办法搞到这道他家乡的特产菜。

蒋介石简单一句话,下面可是跑断了腿,保密局第七处的多是北方大汉,哪里知道什么“黄花泥螺”,即使打听到了,也在台湾做不出这种味道,但又不能不想办法,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

最后侯祯祥想到了保密局驻外的“交通员”,这些“交通员”类似于万金油似的高级采购买办。

早在多年前,戴笠的军统机构就培养出了一批“交通员”,将他们布置在各个民营船运公司的国际线商船上跑船,他们经常负责为保密局和官邸采买各种不好搞到的物品。

这些“交通员”每个月的津贴也就是1000元港币,不过他们也看不上这项津贴,因为他们有大额外快可赚,很多“交通员”趁着职务之便,可以随意通过保密局控制的海关,行李也不必检查,因此发了大财,不少人成为高雄、基隆等地舶来品“委托行”的大户和大盘供应商。

在“交通员”想办法人托人操作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果然是将宁波奉化的“黄花泥螺”给买回来了,当时的“黄花泥螺”是用类似于装豆腐乳的玻璃瓶装着,侯祯祥很聪明,让“交通员”一口气买了将近30瓶“黄花泥螺”,拿到以后,都不等到第二天,而是先拎了两瓶连夜送到士林官邸,以此显示自己对这件事的重视。

至于剩下的二十多瓶“黄花泥螺”,则是全部存放在保密局第七处的柜子中,等到蒋介石过段时间再想吃了,又假装费了好大功夫才搞到,再连夜送到士林官邸,这样是既表了功,又避免了再买“黄花泥螺”的麻烦。

隔天早上蒋介石吃到侯祯祥送过去的“黄花泥螺”,一尝果然是家乡的味道,是连连称赞,说道就是这个味,这才是真的“黄花泥螺”。再想到是侯祯祥搞到并连夜送来的,对侯祯祥也是夸奖了一番。

蒋介石吃到念念不忘的“黄花泥螺”家乡美味以后,又给保密局第七处出了不少难题,使得第七处苦不堪言,却只能想办法解决。

像在“黄花泥螺”事情过后不久,有一天蒋介石刮胡子,刮着刮着,上了年头的德式折叠刮胡刀,不堪岁月的侵蚀,竟然缺了个口子,刮起来很是不舒服不方便。

晚年的蒋介石不只是对家乡的美味念念不忘,对于常用的日用品,也是坏了想换一模一样的,而不是再用新式的日用品,因此他再次交代保密局第七处买一把一样的德式折叠刮胡刀,这种德式折叠刮胡刀,在老牌上海理发店比较常见,理发店里遇到刮胡刀不够锋利的时候,还会用特制的皮条来磨刀。

蒋介石看似简单的一个命令,又给第七处出了个大难题,当时整个台湾,像蒋介石使用的德式折叠刮胡刀是甚为罕见,甚至可以说是没有。

后来还是保密局第七处的副处长谷正文,跑了好多家委托行,才找到蒋介石需要的德式折叠刮胡刀,于是按照侯祯祥的方法,一口气买了好多把,以防止蒋介石后续再要这种样式的折叠刮胡刀。

蒋介石的晚年日常生活,就是在这种一边念念不忘家乡美味,一边坚持使用旧式日用品中度过。

或许闲来无事的一天,早起的蒋介石是使用德式折叠刮胡刀刮完胡子,简单吃完早餐,到了中午再来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下着“黄花泥螺”吃着,吃完以后,面朝大海,对着故乡的方向是久久失神无语。

谢谢观看,我叫宋安之,换个角度看历史,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