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ach的键盘音乐作品

 MXJ45A 2023-07-29 发布于湖北

从习惯上,人们经常把巴洛克及之前的西方音乐称为早期音乐,包含古代音乐(古希腊和古罗马)、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巴洛克音乐,共四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以前,音乐活动受到宗教严格限制,器乐主要使用在宗教仪式中为人声伴奏,服务于宗教目的。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个人思想意识的解放,宗教的影响力逐步降低,音乐的世俗化倾向逐渐增强。到了巴赫所在的巴洛克时期世俗音乐和纯器乐得到了极大发展。

这一时期新产生或者发展了大量的世俗音乐体裁,比如奏鸣曲托卡塔(意为触键)、帕蒂塔(意为变奏曲或组曲)、前奏曲赋格大协奏曲以舞曲为框架的组曲等等。

巴赫作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所作音乐已经超越巴洛克时代,能够横亘古今。在现代音乐会演出中,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帕蒂塔、哥德堡变奏曲、无伴奏小提琴和无伴奏大提琴,这些曲目不会被标注为巴洛克音乐,它们摆脱了巴洛克风格的藩篱,正是巴赫作品超越时代精神的体现

巴赫在他的时代并不出名,影响力与巴洛克时代那些著名的大师相差甚远。

比如声名显赫的亨德尔活跃于英国上流社会,大受追捧,为皇家庆典写过“水上音乐”和“焰火音乐”,他所作著名的宗教清唱剧《弥赛亚》,流行程度也非常高。《弥赛亚》高潮时的合唱“哈利路亚”,演出时听众习惯全体起立,更像世俗化的集体狂欢,这让我想起每年春晚最后一曲“难忘今宵”的热闹场面。

比巴赫稍早的另一位巴洛克大师维瓦尔第,尽管自身是受戒的神父,却写了大量妆点贵族生活的优美艳丽的曲子,长年巡演于意大利各地,为自己赢得大量金钱和声誉。

而巴赫全然不同,他偏安一隅,寄身于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做乐队长,缺少世俗的职务和荣誉,要等到1829年门德尔松的重新发现才让他的光芒重现天下。作为虔诚的教徒,巴赫所作的世俗音乐不像维瓦尔第和亨德尔那样有撩拨人的美感,世俗流行性偏低;但他在音乐逻辑中融入了强烈的精神超越感,正是这些特征为后世的古典音乐指明了方向,为古典音乐提供了具有永恒魅力的基因

图片初版帕蒂塔的封面

德语原文:Clavir-Übung / bestehend in / Præludien, Allemanden, Couranten, Sarabanden, Giguen, / Menuetten, und anderen Galanterien ; / Denen Liebhabern zur Gemüths Ergoetzung verfertiget / von / Johann Sebastian Bach / Hochfürstl: Sächsisch Weisenfelsischen würcklichen Capellmeistern / und / Directore Chori Musici Lipsiensis. / OPUS 1 / In Verlegung des Autoris / 1731.

翻译:键盘练习曲 / 包括 / 前奏曲、阿拉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 / 小步舞曲以及其他 Galanterie(非固定曲目)/ 为喜爱思想(灵魂)上快乐的人们而作 / 作曲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萨克森-魏森费尔斯皇家宫廷乐长 / 和莱比锡合唱音乐乐长 / 作品第一号 / 作者出版 / 1731.

(初版帕蒂塔封面、德文原文、翻译,来自知乎答主@岳耀)

巴赫所作帕蒂塔组曲是以舞曲为框架的器乐套曲,一般是由德国的阿拉曼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和英国的吉格四首舞曲组成。在速度上,它们之间形成慢-快-更慢-更快的对比,用同一调性构成。这种古组曲的形式流行于18世纪中叶以前,和依据戏剧性叙事所作现代组曲不同(比如格里格为易卜生戏剧《佩尔金特》所作组曲),它的创作不是为了表达一个实际的内容或者情感,而仅仅是为了用这个体裁来表达音乐本身的逻辑

这种逻辑比人的七情六欲更接近于造物主所造世界的规律,尤其是当这种逻辑变化体现在钢琴这种点状发声(弦乐是连续发声)的乐器上的时候,不难让人感觉到数学般的秩序和变化之美

我们可以想象在虔敬的古代社会,人对自身的情感是非常节制的。就像中国古人席地而坐,有一定座高带有靠背的椅子大约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座位太高被认为是对上天的不敬;在音乐中表达非常个人化的情感要等到古典以后的浪漫时期才真正开始

巴赫的六首帕蒂塔组曲,首先推荐图蕾克演奏的钢琴版本,聆听经验丰富之后,可以再涉足雷蒙哈特等古乐大师演奏的羽管键琴版本。

图片图蕾克演奏的帕蒂塔组曲

图片李帕第在最后的音乐会上演奏帕蒂塔组曲第一首

对比以上两个钢琴版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面对同一首曲子,女性演奏家用感性表达出的理性和男性演奏家在人生的告别时刻展示的理性和冷静的魅力,有如此让人震惊的差异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经常在深夜听李帕第这张唱片,一片掌声之后,听到这些数学般跳动的音符汩汩而出,听到70年前琴腔共鸣的低徊时,总有想落泪的感觉

巴赫在世的时候钢琴刚刚发明出来,它的音量和声音还非常不稳定,所以现代音乐会在钢琴上演奏的巴赫曲目,都是巴赫在当时为羽管键琴这种键盘乐器所作

羽管键琴(又称拨弦古钢琴)是现代钢琴的前身,以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弦而发声,音色尖锐清晰,泛音多且细碎

图片

图片

羽管键琴

使用音响系统播好羽管键琴的声音很难,搞不好听起来像是拨钢丝或敲铁皮桶。所以,羽管键琴演奏的巴赫曲目,尽量选择录音较好的立体声版本

 使用钢琴演奏巴赫的键盘音乐,因为和羽管键琴音色有较大差异,听起来几乎像另外一个曲目。但现在用钢琴演奏巴赫作品的情况占大多数,现代的听众也更习惯于钢琴演奏的版本。

 图蕾克是美国巴赫研究会的会长,她演奏的巴赫比较慢,还尝试使用特殊的演奏技法,给钢琴的触键增加一些装饰音,显得极为典雅,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羽管键琴的声音效果。

 作为女性演奏家乐曲的诗意遐思方面较男性演奏家走得更远,并且能最终把渺远的音乐思绪收回来,回归到以秩序见长的巴赫音乐的严谨结构上去

女性演奏家有性别带来的天然的细腻,男性演奏家往往更擅长表达严谨的音乐结构。能否做到对严谨音乐结构的理性回归,是衡量女性演奏家是否为超一流的试金石,未来讲到演奏贝多芬的巨擘Elly Ney时,我们会再次提到这一点。

同样32首哥德堡变奏曲图蕾克演奏了80多分钟(遵守重复标记),而格伦古尔德的在1981年的录音只有50分钟(省略了乐谱中重复的部分)。感觉古尔德是一路小跑弹完了曲子,声音结构晶莹剔透,骨骼清奇,较少血肉强调了巴赫理性和超脱的部分,少了一些人性和温暖的面目。

哥德堡是巴赫的学生,他需要通过演奏,为受失眠折磨的俄国使臣凯瑟琳助眠。这32首在重复中变化,在变化中重复的变奏曲,竟然是为催眠所作。人的入睡,需要平静和超脱,以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和困境。曲目所描绘的变化和重复,正是对广袤世界的理性抽象;在如此尺度的抽象面前,现实中那些小小的苦难,可以暂时淡忘于一旁了。

图片图蕾克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图片古尔德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十二平均律是指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十二等份,每份为一个半音,精确计算需要对2开十二次方。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律制的变化与发展,比如毕达哥拉斯的五度相生律中国古代的三分损益法,以及明朝朱载堉最先使用算盘计算出来的十二平均律,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音乐和数学的紧密关系。巴洛克时期,十二平均律已被广泛使用,巴赫用十二平均律制,为羽管键琴写了包含24种大小调,共48首前奏曲与赋格

这组曲子的德文名称是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直译成英文是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好的律制键盘),一般称作十二平均律钢琴(羽管键琴)曲集

从曲子的总括性命名,到囊括12个半音组成的全部24种大小调巴赫把这种键盘乐器所有数学、理性与和谐的可能性一一谱写成曲。正因为这组曲子的系统性和全局性,它被后人公认为是键盘音乐的“旧约全书”

前奏曲来源于教堂的宗教活动之前,让键盘(管风琴)演奏者活动手指的一些带有即兴特征的演奏,慢慢发展成一种格式比较自由的曲式。

赋格直译为“遁走”,既是作曲方式,又是作曲体裁。据说掌握了基本作曲技能,谁都能轻松以赋格的手法写上两页纸的曲子,但巴赫正是在手法的框架内将艰深的理智思维和丰富的内心感情完美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无人能够企及的高度

图片里赫特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钢琴版本)

图片吉尔伯特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羽管键琴版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