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爸教不了你做事

 微笑如酒 2023-07-29 发布于广东

我在家里读达叔写的书。

我爸问,为什么你突然想到读达叔的书。

我答,因为我想研究一下达叔是怎么写文章的。

我爸说,没必要刻意研究。
刻意想着模仿谁,只会东施效颦。想模仿别人,那你一定写不好。
做公众号,还是要有自己的内容。
达叔强就强在他的内容质量高,充满干货,不可复制。
所以,你要充实你的内容嘛。



他眉飞色舞讲了十分钟“内容为王”。

我的回答是,“哦”。

大哥,你现在打开手机,能流畅地写三百字么?


我想怎么写公众号,用得着你来教么?





前两天见了一个好朋友,在美国杜克读法律博士,暑假回国休息。

我吐槽亲子关系的种种。

他说,噢,我爸也是。



你要好好学习,好不容易来美国读书,也花了很多学费,一定要学有所成。

你要多社交啊,不要只闷在房间里读书,社交是很重要的。

你要体育锻炼啊,厉害的人一定精力充沛,要多锻炼才行。

你要注意个人形象,美国人本来就看不起中国人,蓬头垢面怎么行?律师要有律师的样子。

你怎么这么焦虑?我觉得你有点眼高手低。你已经在这个位置了,起手牌已经很好了,你没必要整天杞人忧天。




我说,听着都窒息了,他以为自己很周到,什么都关照了。其实,什么都说,那就等于什么都没说。“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杜克说,是的,就像你爸也是在家炒股的。他们股民最大的问题是,自认为信息量很大,天下大事什么都知道一点,想问题“面面俱到”。但是脱离社会实践,所以只能纸上谈兵,缺乏重点。



“缺乏重点”,这个描述一下子击中了我。







水库圈子里常说的一个话题,是“家学”。我一直在想,“家学”究竟是什么?这和我们平时说的“有家教”有什么区别?

最近突然找到答案。

家教,是父辈是否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家学,则是父辈能否给子女“划出重点”。


而在我所成长的圈子,常态就是,“有家教而无家学”。



比如,我们的父母就是会有千奇百怪的纠结:

担心不认真学习,长大就完蛋了。
担心太认真学习,就成书呆子了。
担心社交太少,宅在家里,性格出问题。
担心社交太多,心思散了,弄不好主业。




他们是“木桶原理”的忠实信徒,但凡子女有一块板长了一点,他们整体想的不是长板有什么用。

而是没完没了地纠结,短的那块板出了什么问题。

然后跟你说“你在长板上花的心思已经过分多了,会分心”,摁着你的头让你先把短板补齐。



父母给子女的教育,永远划不出重点。

翻一下合订本,只会感觉,“漂亮话都给他说完了”。

他们教育子女如同和面粉,“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他们对“优秀”要求,是“既要又要也要还要”。



我观察发现,这样长大的小孩,容易散发出一股“充满焦虑”、“小心翼翼”的紧张气质,很难享受自己的好,却总怕自己做错一步就万劫不复。







经济学上常常说“机会成本”,当你做出一项选择,必然要放弃其他选择。

牛逼人勇于作出取舍,勇于判断“孰轻孰重”,勇于为了真正的目标,放弃很多不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父母不懂取舍,所以一生碌碌无为。

也因为不懂取舍,所以鸡不出真正的好娃。



你从小到大,肯定见过这样的同学:

他“德才兼备”,从小到大都是班长大队长三好学生,深受长辈与老师喜欢,也不得罪任何同学。

他什么都好,但他就是没有爱恨

你永远都感受不到,这个人真心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他回答每个问题都“四平八稳”,像一个AI。

就连他谈笑风生的幽默,都是那么的千篇一律。

就连漂亮的女生喜欢他,他都只敢打着官腔,假装自己情窦未开看不懂。

每个人都会说他好话,可是没有人,会真正想念他。



很遗憾的是,对于大部分的父辈而言,这样的人已经是他们心目中“优秀的人”的模版了。

他们一辈子都不能理解,“选择的代价”。

他们付出一生努力,只为将子女修成四平八稳的形状。

所以,你爸永远也教不了你怎么做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