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天飞雪:拉赫玛尼诺夫《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周原樵翁 2023-07-29 发布于北京

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


漫天飞雪: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演奏自己的第1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指挥:谢苗·比契科夫(Semyon Mayevich Bychkov)独奏:王羽佳协奏:捷克爱乐乐团

林贤贞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 普列特涅夫演奏(1983)


拉赫玛尼诺夫​F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阿涅瓦斯)

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Nikolai Lugansky钢琴,Stanislav Kochanovsky指挥 巴黎管弦乐团

第一乐章:活泼的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1 in F sharp minor, Op.1 - 1. Vivace      

在雄壮的铜管号角声中,钢琴大胆的奏出乐章序奏,双八度的跨越充满紧张激烈的戏剧张力。抒情性的第一主题由弦乐带来,优美的旋律线条与钢琴的分解和弦都带有典型的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特色。第二主题同样从乐队开始,展现出更多的自由性和随想性。最后序奏主题再次出现,使呈示部的结构更具对称的美感。进入发展部后,钢琴的快速音符在乐队中自由穿梭、上下翻飞,抒情主题和戏剧主题形成光影交错的明暗对比效果,乐思丰富、情感饱满,带有典型的晚期浪漫主义特色。这段音乐也是作曲家修改最多的地方,主要是对配器进行了精简,使得管弦纹理变得更加轻薄,音色更加清晰,从而为独奏者留出了更大的展示空间。华彩段的规模相当庞大,饱满洪亮的和弦与明显的动态变化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和戏剧冲突。华彩之后,之前的主题再次涌现,音乐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以强有力的尾声果断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1 in F sharp minor, Op.1 - 2. Andante      

第二乐章相对较为短小,也是修改最少的一个乐章。在圆号的引领下,乐队首先奏出温柔宁静的主题,钢琴接过后进行更加细腻的发展变化,浪漫缱绻如同肖邦的夜曲一般,美轮美奂中隐藏着一丝忧郁的气质。进入中段后,乐队的规模逐渐膨胀,音乐的力度和情感浓度也逐渐增加,呈现出更多幻想曲的色彩。最后钢琴再次将音乐引入到安静的尾声,并悄然结束。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1 in F sharp minor, Op.1 - 3. Allegro vivace      

最后一个乐章依然由辉煌嘹亮的铜管开启。在厚重坚实的乐队之上,钢琴以飞快的速度一路疾驰,与此同时主题在9/8拍和12/8拍之间不断转换,营造出火树银花般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铜管号角再次响起后进入中段,音乐的调性和风格都发生较大转变,舒缓的主题如同漫天飞舞的雪花,隐约勾起人们对第二乐章的回忆。后半部分,钢琴和乐队再次加速,拉赫玛尼诺夫采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出主题的浪漫潜质和戏剧张力。在一段短暂而精彩的钢琴插句之后,音乐在铜管的引领下进入最高潮,最后在一串惊心动魄的和弦中结束了整个乐章。


《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离开俄国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其最早开始创作于1891年,当时不到18岁的他还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1892317日,在一场音乐学院的汇报演出中,拉赫玛尼诺夫亲自演奏了第一乐章,指挥者是院长萨福诺夫(Vasily Safonov)先生。这位院长非常喜欢修改或者删减学生的作品,但这次演出是个例外,他严格遵循乐谱,原封不动的指挥了初出茅庐的学生的新作品。

19179月,在已经成功发表了大受欢迎的“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之后,拉赫玛尼诺夫开始重新修改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并于当年1110日(几乎与十月革命同时)完成。1918年,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俄国移居美国,1919129日,他在纽约首演了修改之后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重新构思的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作曲家多年来的改变和进步。尤其是在和声与管弦配器方面,一首略显年轻稚嫩的作品被改变为了一首更加成熟而全面的音乐。作曲家曾经对一位朋友如此说到:“它现在真的非常好,年轻的新鲜感依然还在,而且更加的从容和自信。但是当我告诉美国人我将要演奏第一协奏曲的时候,他们虽然没有反对,但我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他们更喜欢“第二”和“第三”协奏曲。”

时至今日,人们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印象和认知似乎并无太大改变,其受欢迎的程度依然比不上“第二”和“第三”协奏曲。但这首前后历经了20多年,跨越了某些关键历史时刻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已经成为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曲目。从作品的整体构思来看,可以看出来自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影响,但是在曲风上少了些斯堪的纳维亚的清隽秀丽,而多了几分俄罗斯式的忧郁和沉重,这一点又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