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书堂一瞥

 语文桃花源 2023-07-29 发布于吉林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说的话,也是我进入讲书堂,见到池老师时,最想说的话。

池老师家在辉南,工作在辉南,为了讲书,特意驱车几百里,来到了长春。讲书前,与我微信联系,且把我拉进了“友茗堂读书会”微信群。

池老师是我在莽莽红尘中,于网络上结识的,具体结识的情形我已经忘记了,应该是他在网络上读了我的文章后开始的吧?时光匆匆,岁月流年,就这样,在亿万人,他成了能熨帖我心灵的一个人。他是一个热心的人,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对待无甚么才学的我,从他的眼中,我能看到欣赏。我在《语言文字报》上有一篇文章能够得以发表,就是蒙他推荐。结识后,有两次机缘,我们得以晤面,交谈甚欢,也很融洽。人生就是那么地奇怪,朝夕相见,不如不见;一面之缘,铭记终生。

与池老师交往,让我的身与心都很自在,他此次来到长春,我又怎能不见呢?于是,与他约好,在他讲书堂开讲的下午,我定会去聆听。因女儿下午有课,时间可能会稍晚一些,没想到,想象和现实总是脱节,当我不容须臾之停顿,匆匆赶往位于红旗街万达三楼的讲书堂时,池老师的讲书已经结束,书友正在点评。

我憾失机缘,内心很是愧怍,可池老师看到我,脸上仍是那一如既往的微笑,这,愈发增加了我的愧怍之情。

为了弥补缺憾,我寻了一张空椅,坐了下来,静静地,听书友的点评。

一位书友说,读书,是对心灵的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眼中有光,脚下走路,心中有爱的人。多么好的感悟,多么好的心得。的确,书是有力量的,当我们被生活欺骗的时候,总是难免会产生悲伤抑郁之情,做什么事情都是恹恹的,提不起一点精神。可当从书籍中汲取了养料后,悲伤抑郁的人,全身都会充满了力量,走路都会铿锵。

生性散淡的我,虽然对书籍不痴迷,但,我从未曾让它和我的生活分离。因为,在生活中,我就像希腊神话里的安泰俄斯从大地汲取力量一样,每当被生活折磨得毫无生机时,就会亲近书籍,从中汲取力量。

曾经,孤陋的我,觉得自己是生活的独行者,在人世的山海里,寂寞地跋涉前行,可没想到,这令人失望的现实中,也隐匿着我期冀的桃花源。我遇到了“山水神韵”社团,我遇到了“黑土文学社”,我遇到了“书香吉林讲书堂”,我遇到了“友茗堂读书会”,这些,都汇聚着一些爱读书,爱写作的人。这些人,可能在人生海海里,和我们交错而过时,并不惊艳,但当他们和书籍,和写作相融时,全身都会带着光,璀璨四方。

在“友茗堂读书会”的这次讲书活动中,有一位72岁的老人,离休多年,可他自带欢颜,那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充满梦想的话语,不得不让人钦佩;还有一位中年男子,曾经甚至现在,都被生活蹂躏,碾压,折磨,可他却通过读书实现了救赎,成了一名作家,拥有了足以傲人的光华。

藏龙卧虎读书会,吸才纳睿讲书堂。在这里,很是幸运地,结识了一位仪态端庄,博学蕙质的女教研员,主持时的她,可谓绝代芳华;在这里,很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位曾经结识的书、画、文俱佳的张姓老师,在点评时,也是妙语连珠。

这个讲书堂,地点在一个书店,这个书店,有一个很是别致的店名——“书嗜书店”。嗜书之人,相会于此,品茶讲书,共话人生沧海。

讲书堂,因为有书,成了人间之桃源,人生之光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