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年杀戮换来四十年繁华

 [南国风] 2023-07-29 发布于广东

武则天晚年,极为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二张“年少、美姿容、善音律”,日夜陪伴武后,仗势专权,嚣张跋扈。

武后宠爱二张,不仅为肉身之欲,更重要的是确保权力上的绝对安全。

武后怀疑一切,对所有在意的人和事,暗中监视,这些男宠可以作为耳目和爪牙。

以及,男宠与宦官一样,无寸功而居高位,一日幸进,毫无根基。

唯一能依仗便只有君王,于是会付出百分百的忠诚。

武后愈发病重,二张开始算计后路,谋求政变,纠集党羽引为救援。

这群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并不好,弄得路人皆知,都城的十字路口贴满了匿名信,说张易之兄弟阴谋反叛。

武后听了,毫无反应。

有人到武后面前实名举报,武后让有司审理,结论是按例当斩,武后不予同意。

二张的确没有被清算,依旧圣眷正浓,但举报二张的人也没有被构陷,全身而退。

大家感觉到了风向的转换,于是攻击二张的人越来越多。

二张的压力骤增,也加快了谋逆的步伐。

武后其时一直在思考一件很重要的问题,她的帝位该传给谁,李氏还是武氏?

问到了狄仁杰,狄相说,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立子,千秋万岁配食太庙。立侄?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将姑姑祭拜于家庙。

武后听从了,将庐陵王李显接到身边,重新立为太子。

接着,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身死后,李氏与武氏该如何相处。

武后竭力去缓解李武间的矛盾,她将李氏与武氏大肆联姻,还让他们立下誓言,“李武不得互相戕害”。

誓言从来都是脆弱的,还需要利益来勉力维系。

武后有预谋的极度宠幸下,姑息养成了大奸,飞扬跋扈的二张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李氏与武氏放下了成见。

公元705年春天,武后垂危。

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决心除掉二张,行动之前,他们说服了羽林卫。

接着将计谋密报给太子,太子表示同意。

众人带着太子来到玄武门,破门进入禁宫,迎面撞见张易之、张昌宗,斩杀之。

同时逮捕二张党羽,全数诛杀。

武后听见喧闹,问,作乱的是谁?

张柬之答道,二张谋反,臣等奉太子命令已经诛灭。

武后说,既然已经伏法,太子可以返回东宫了。

桓彦范答道,天下思唐太久,太子已然成人,陛下可以归政了。

大势所趋,武后下了诏书,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唐中宗重新登位。

二张被诛杀后,有人说,斩草要除根,事情还没有办完,还有奸邪没有除尽。

说的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

张柬之认为,元凶诛灭,其他人不过是案板上的肉,可以肆意宰割,不需杀戮过多。

张柬之一则低估了武三思们的能力,二来希望由中宗惩戒他们,以树立新君的威望。

中宗柔弱寡断,不仅不杀武三思,还将女儿嫁入武氏,结为儿女亲家。

当年武后让李武二家在明堂发誓,永生结好,看来已经入了中宗的心意。

起初,中宗被废,迁往房陵,吃尽了苦头。

妃子韦氏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中宗每日担惊受怕,听到马蹄声响,便想着是赐死的诏书来了。

实在熬不住,准备自杀一了百了,韦后拦住说,福祸难预测,为什么要着急自杀呢?

中宗大为感动,许下诺言,他日若是起复,必然一切随你所愿。

等到中宗复位后,果然对韦后千依百顺。

韦后开始频繁干政,俨然第二个武则天。

中宗纳上官仪孙女上官婉儿为婕妤,上官婉儿才大,皇帝指派其负责起草诏书,掌理宫禁权柄。

武三思与上官婉儿私通,上官婉儿将武三思引见给韦后,武三思又与韦后私通。

宫廷内外勾连在一起,各取所需,武氏因此起复。

武三思接着出手对付神龙政变的各位大臣,或杀或贬或迁,悉数驱离中枢。

庙堂之中,充斥着韦后外戚和武氏党羽。

韦后生了一男四女,儿子是懿德太子李重润。

张氏兄弟势大时,在武后面前诬陷李重润,武后盛怒之下,杖杀李重润。

中宗继位后,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

李重俊不是韦后的亲生子,被韦后各自嫌弃,继而被武三思和上官婕妤等人忌恨。

大家一起天天在中宗耳边念叨,建议废除太子。

太子郁闷得不行,决定放手一搏。

这年秋天,太子伪造中宗诏令,召集了三百羽林军,冲进武三思家里,斩杀武三思父子,屠尽其党羽。

接着从肃章门夺关攻入宫禁,喊着要诛杀上官婕妤。

皇帝惶恐之中,跟着韦后、上官婕妤,一起跑上玄武城楼躲避。

太子带着三百铁骑冲到玄武门下时,防守方只有一百骑兵。

上官婕妤跟皇帝说,看太子这个架势,是想先杀了我,然后是韦后,最后要弑君啊。

皇帝站在城楼直面太子,太子却怂了,不敢进攻。

麾下本来杀红了眼,太子一声令下,冲上城门砍了皇帝,立下迎立之大功。

太子犹犹豫豫,跟随者们热血冷却了,也慢慢清醒起来。

皇帝倚在栏杆上喊话,你们都是我的宿卫,为什么要造反啊。

只要你们现在放下武器,杀掉谋反的人,我既往不咎,还会赐给你们富贵。

于是,造反者反水了,太子落荒而逃,途中被手下斩首。

中宗将太子首级进献于太庙,祭奠武氏父子,太子同党全数处死。

太子被灭,韦后们又将目光望向了相王李旦。

李旦是中宗李显的亲弟弟,武后初次废除中宗,曾立李旦为皇帝,李旦后来乖巧地让位给母亲,故而苟且性命至今。

韦后审理太子谋反时,故意牵扯到了李旦。

有人帮忙辩解说,相王当初是皇太子时,哭着请求武后将皇位传给陛下,几天不饮不食,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如果他想谋反,为什么当时要力挺陛下啊?!

而且陛下的一个亲生儿子造反,另一个儿子因为过错流放,身边只剩下一个亲弟弟了,不能再骨肉相残了。

中宗听进去了,保下了弟弟。

早些时,已经有人向皇帝告密,说韦后与武三思私通。

皇帝捂着耳朵,不听不听,假装不知道。

接着,又有人说,韦后要造反了。

皇帝还是不理,韦后将告发者杖死。

人们继续上书,述说韦后家族势力强大,图谋不轨。

皇帝把上书者叫进宫,当面问询,上书者慷概陈词,神色激动。

皇帝听完,默默不语。

后党将上书者直接摔死在宫殿前石头上,皇帝听说了,凝着眉头闷闷不乐,依旧没有追究。

眼见皇帝动了猜疑,韦后怕了,跟安乐公主一起,在中宗的面饼里下了毒。

妻子与女儿合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和父亲。

韦后迫不及待地将5岁的李重茂推到了帝位,开始临朝摄政。

为了掩人耳目,又将相王李旦摆在台前,一起参政。

韦后的党羽不停地劝说,要韦后沿袭武则天的步伐,赶紧称帝。

韦后面前的阻碍,只剩下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

李旦跟哥哥中宗一样,性情柔弱宽和。

太平公主却是个狠角色,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多谋善断,颇似乃母。

李旦也有个厉害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

李隆基如同高平陵事变前的司马师,阴养了无数死士。

与宫中禁卫万骑兵中豪杰之士都有深交,有一群死不旋踵的亲信。

他决心诛杀韦后集团,不让大唐江山再次落入异姓手中。

年轻的临淄王得到几位重要盟友的支持,姑姑太平公主、兵部侍郎崔日用,以及驻守宫门的羽林军将领等。

有人建议要不要把政变这事告诉父亲,相王李旦。

李隆基说,不要跟他说,我们做这事是为了大唐江山,事成了福分归于父王。事败了,牺牲算我的。

如果跟父王说了,他同意了,就等于父王也参与这件危险的事情。

如果他不同意,那就麻烦了,会影响士气。

行事那晚,二鼓时分,夜空中流星散落如雪。

“天意如同星陨,时机不可错过!”

李隆基们冲入禁宫,呼喊道,韦氏毒杀先帝,今夜共同诛杀韦氏家族之人。

韦后仓惶逃去,一飞骑将其斩首。

安乐公主正在画眉,士兵闯入杀死,手中仍攒紧眉笔。

安乐公主驸马武延秀被斩于肃章门外,韦后集团自此土崩瓦解。

次日胜局已定,李隆基这才将事由告知父亲李旦。

父亲流着眼泪对儿子说,全靠你,大唐社稷才得以保全。

三日后,李旦登上帝位,是为唐睿宗。

唐睿宗准备册立太子,按照惯例,应该立嫡长子宋王李成器。

但三郎李隆基刚立下不世功劳,不立他则不合于情理。

李成器推辞说,国家安宁当立长子,国家危难则应把有功劳的人立为太子。

如果立太子这事违背了实际情况,就会让天下人寒心失望。

我是诚心诚意地将太子位子让与三弟的,宁死也不敢位居其上。

玄武门血迹未干,殷鉴不远,李成器可不想变成第二个李建成。

李成器接连几天,都流着眼泪跟皇帝唠叨,大臣们也纷纷上表,说应当立平王为太子。

李隆基固辞,但不好使,皇帝下诏将李隆基立为太子。

另一位功臣,太平公主同样受赏极封,权势愈加显赫。

国家大小事儿,睿宗都会听从她的意见。

宰相们汇报事情,皇帝也会问,跟太平公主商议了么。

顿了顿,又问,跟太子商议过了么?

皇帝试图在太子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不期望得罪任何一方。

太子李隆基年纪不过25岁,姑姑历经三朝,有着巨大的心理优势。

太平公主看不上他,又担心他年纪再大些,更加控制不住。

于是,散布流言,说太子不是皇帝亲生儿子。

日常在宰相们之间撩拨,暗示改立太子的主张。

大臣们面面相觑,又来了啊,咱们大唐什么时候才有个消停。

某日,天上出现彗星。

太平公主跟皇帝说,天现异象,意味着除旧布新,皇太子当即皇帝之位。

公主以为君王都恋位,故而来挑拨父子。

没想到皇帝直接说,那正好,我把位子给我儿子。

太平公主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理解这句话,赶紧发动群臣阻谏。

皇帝说,我当初劝过中宗禅位,现在轮到我了,有什么不可以的?

太子泪流满面地进宫劝谏,皇帝说,一定要等我死了,你才肯继承皇位么?

那好,我现在死给你看!

太子没办法,只得答应。

三郎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尊唐睿宗为太上皇。

走到这里,玄宗依旧没有占据上风。

朝廷里七个宰相,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人。

玄宗是名义上的皇帝,公主满朝根基,双方打成了平手。

公主首先沉不住气,准备政变,废掉玄宗。

选定了七月初四发动叛乱,羽林军突袭武德殿,劫持皇帝,众心腹南牙起兵,以作外应。

玄宗在公主身边的密探,将信息传回了皇宫。

事已至此,只能兵戎相见了。

七月初三,皇帝带人血洗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儿子以及亲信几乎屠尽。

翌日,太上皇下诏,我一心养老,所有政令都归皇帝。

公元713年七月初六,唐玄宗驾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直到此时,玄宗才长吁了一口气。

武后归政至今,八年时间内,皇宫无数的阴谋政变,诛杀屠戮,血迹斑驳。

玄宗上位后,结束了多年的庙堂动荡,政权终于归一。

大唐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启了长达四十余年的繁荣盛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