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投资的基石之一: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率性而为 2023-07-29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最近,看了一本书《奥马哈之雾》,这本书挺不错的,从另外的角度解释了巴菲特与价值投资。书中很多观点都挺有意思的,建议对价值投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1949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发表著作《聪明的投资者》,这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年首次出版,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现在市场上流行阅读的《聪明的投资者》是格雷厄姆于1973年的发表的第四版。在此之前,格雷厄姆于1934年年底出版了《有价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在1936年出版了《财务报表解读》。

图片

在1934年撰写的《证券分析》教科书中,格雷厄姆就试图准确地定义两者之间的差别:投资业务是以深人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业务就是投机。在随后的38年中,格雷厄姆一直坚守这一定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使用“投资者”这一术语时,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在1929~1932年的市场大崩溃之后,所有的普通股都被看成是投机性的。甚至有知名的权威人士直言不讳地官称,只有购买债券才能称之为投资。因此,那时格雷厄姆不得不为自己的定义进行辩护,因为人们认为,格雷厄姆的投资定义过于宽泛。1948年,公众认为购买普通股属于投机行为。当时,有90%以上被访者不赞成购买普通股。大约一半人给出的理由是,买股票“像赌博一样,不安全”;也有一半左右的人的理由是,“对此不熟悉”。格雷厄姆认为,区分普通股买卖中的投资与投机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为了进一步区分投资与投机行为,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指出:“投机是非理性的,尤其是以下三种情况:(1)意识不到自己的投机行为;(2)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巧,严重投机;(3)动用比你能承受的损失更多的资金。”并且,格雷厄姆在这本书中明确了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区别和证券选择。

在股票投资的实践中,格雷厄姆逐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核心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然适用,其中包括:股票并非仅仅是一个交易代码号或电子信号,而是表明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的所有权;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不依赖于其股票价格。前者表明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权益,这就指出了股票与公司基本面的关系;后者则指明了股票价值与其市场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

图片

关于“价值”与“价格”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指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要求价格符合价值。然而,在每一次具体交换过程中,两者并非都能达到一致。商品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符合价值,是以商品的供求平衡为条件的。在竞争规律支配下,商品的供求关系处于经常的变化中。因而,价格与阶值是经常不一致的。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求过于供时,价格又高于价值。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价格波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不同商品的价格不管最初用什么方式来互相确定或调节,它们的变动总是受价值规律的支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即:商品价值决定其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供需关系的影响。不管用什么方式或者方法来确定或调整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动总是要服从价值规律的支配,总是要围绕其价值波动。另外,股票是商品的一种。
在股票市场价格脱离其价值而运动时,就出现了套利机会(投资机会)。股票价格是市场给的,而股票价值就需要我们自己去确定判断。为了确定股票的价值(内在价值),就必须回归到公司的基本面去思考,这就延伸出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投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价值投资的基石之一。
而格雷厄姆之所以认为把股票看作生意的一部分是一个“最佳视角”(may best be viewed),是因为他相信当人们试图通过股票的短期买卖去赚取超过企业经营性收益的投资回报时,由于股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复杂关系,会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来说并不有利的冒险之中。于是格雷厄姆向投资者发出呼吁:“把有价证券当作一项生意去投资是最聪明的投资(Investment is most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businesslike)。”在将格雷厄姆的这一重要投资思想成功实践了数十年后,巴菲特在2004年致股东的信中这样写道:“看过伯克希尔股票组合的人或许以为这些股票是根据线性图、经纪人的建议或是公司近期的获利预估来进行买和卖的,其实查理跟我本人从来都不曾理会这些,而是以企业所有权人的角度看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事实上,这正是我几十年来投资行为的精髓所在。自从我19岁读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之后,我便茅塞顿开。”

图片

价值投资也是有很多流派的,比如有些人比较偏向格雷厄姆的风格,如国外的塞斯·卡拉曼、沃尔特·施洛斯,国内的董宝珍等等;也有的是巴菲特的投资风格的。在中国的投资者中,我都读过很多人的投资著作,其中段永平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是最接近巴菲特的投资人。段永平说:“我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有足够多的钱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都买下来”。投资的核心是理解我们赚的是什么钱,不要只想着高抛低吸,那是赚市场情绪的钱,价值投资赚的是公司发展的钱,也可以理解为公司分红的钱。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当你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你就是这家公司的实际股东了。从理论上讲,股东所能从公司经营中获得的收益来自于公司未来所提供的现金流,这个现金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公司存续期间的现金分红,另一部分就是公司清算的时候的清算价值。也就是说,作为公司的股东之一,你从这家公司取得的长期回报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情况怎么样。这就决定了价值投资就是要学会从所有者的角度来思考股票和公司的基本面,以此来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根据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大小来决定买入或者卖出。
在股票投资的实践中,只要公司的经营情况越来越好,其内在价值还在持续增长,那么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没有破坏,我们可以决定接着持有公司的股票。当然,实际操作中,估值也很重要,在最初买入的时候,估值过高可能会导致回报率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公司经营持续向好但是因为估值崩塌导致投资出现亏损。同理,在持有过程中,如果估值过高或者有其他性价比更高的投资机会,也是可以选择卖出股票。
那么,买股票就是买生意?这个描述,并不精确。因为一家公司可以有多个生意,多个产品和和服务。你可能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同时买入了好几个生意。另外,一家公司除了生意以外,还有对生意经营结果影响较大的管理层。所以,买股票还代表着买了公司的管理层。而我们从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管理层的重视,可以说标准极为严苛。

感谢阅读、点赞、关注、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