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晨起捶胸顿足5-10分钟,可降血压宣泄体内郁气

 瀚海低吟 2023-07-29 发布于北京

这几天烧脑,处理上万字的文字。其间做做黄桃罐头、读个《三字经》、唠几句中医啥的,对我来说都是休息。这种时候,特别想说点轻松的话题,比如昨天的中药小零食,今天的捶胸顿足。

说到捶胸顿足,你可能会像我一样,立刻联想到电影电视里的泼妇形象:一边捶胸顿足,一边说着些无厘头的话。似乎,他们的肺都要气炸了,必须得靠捶胸顿足来缓解一下。过去,我只觉得这是属于泼妇的标准范式,没想过这样的动作能对身体有啥用。但前几天晨读分享时,徐文兵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和群亲们对这动作刮目相看。

很多人脸皮薄,心理素质相对差一些,见到陌生人或者到陌生的环境就会显得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同时还会脸红、心跳、手心出汗。针对这种情况,徐老师给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的人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要捶胸顿足,揉一揉胸口正中、两乳头之间的膻中穴,因为它是心包的募穴,也就是心包的气汇聚的地方,揉它相当于增加了心包的气血的流量。心理素质差,中医讲就是保护心神的心包气血比较弱,需要经历事情,慢慢历练,也需要通过从内而外的调整,提高心包的气血能量,使自己的脸皮“厚”起来。

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又可以看到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密切关系,内心的强大应该是离不开身体素质的强大的,需要以身体为物质基础。

平时我们说的『动心』,按中医理论来说,就是触动了心包。因为心的外围是心包。动心的程度不一,有怦然心动,有大喜过望。如果能量能及时释放,对身体来说就没有后患。如果能量郁闭在心包里,则会影响心神。徐老师以范进中举为例来分析这种情况,若不是范进的岳父给一巴掌,范进就会痰迷心窍,体内的黏液会阻滞心包的气血运行。

所以,人要保持心气的畅通,才不容易生病。而要保持心气畅通,需要沟通心神。有的人愤怒时,会用打沙袋、摔东西等方式来发泄,可这些动作对沟通心神是没有帮助的。真正能够疏导情绪的最佳方法,正是刚说的泼妇标准范式:捶胸顿足。动物们和婴儿也是这样无意识地解决的。徐老师说,大猩猩被激怒以后的招牌动作,就是双拳击打前胸正中,这个动作对人也是有效的。

其原因就在于,心包的募穴在前胸正中的膻中穴,具体位置就是两个乳头的正中间。所谓募穴就是募集的意思。《内经》上说,膻中者,喜乐出焉。乳头上方还有一个穴位叫作膺窗穴,人们常说的义愤填膺就是说怒气往往会积攒在这里。很多女人在月经前出现乳房胀痛,也和郁怒积怨有关。捶胸就是击打膻中穴、膺窗穴,让邪气散开,如果辅助长吁短叹的呼吸疗法,加上捋刮手臂内侧的心包、心经直到手心出汗,或者在肘弯处刮痧放血效果会更好

我们还可以模仿婴儿的睡姿扬起双手来睡眠,模仿猿猴扬起双臂大步行走的动作,所以这些,都是让心经不受压抑,不让气血郁闭,保持心气畅通。

那么,为什么要顿足?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力由足起的道理。足跟是肾经、阴跷脉、阳跷脉的起点,足跟是发力、站稳的根基。顿足跺脚是本能的反应,用以激发力气

无独有偶,我还看到武国忠大夫在书里写到,“捶胸顿足”除了宣泄体内郁气,还可以降血压!武大夫分析,捶胸震的是肺经,顿足震的是肝经,在道家医学之中,肺代表虎,肝代表龙,如果金木相克则寓为龙虎交争。肝和肺在《黄帝内经》的论述中分别代表人的魂、魄,这指的是精神层面的内涵。人一生气大怒,就会失去理智,神魂颠倒。怒则气上,布于胸中,胸中就有憋闷、委屈、气短的感觉。

这个时候,捶胸是导气外出,顿足是引血下行,简单的捶胸顿足,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一个导引的妙法,即通过这个动作,让我们的气血相对平衡。一番捶胸顿足之后,就会感到身上那股憋闷之气顿然消失。捶胸顿足,这两个动作实际是人在生气或着急的时候的本能动作,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通过肢体的拍打、震动,引气、血下行,不仅有降高血压的作用,还有宣泄体内郁气的作用

当然,我们在保健时,不能因为这两个动作有用,就使劲去做。一定要以捶打和顿足的时候舒适为度,不要用劲太大,尤其是足跟,不能太用力,轻轻地用整个脚底很轻松地拍打地面即可。千万不要使劲地拍胸跺脚,太过了反而失去了养生的本意,适得其反。

武大夫建议:有高血压的患者,可以每天晨起时,轻松地做捶胸顿足5〜10分钟,坚持就可起到降压的作用。对于没有高血压的朋友,每天捶胸顿足几分钟,也可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保健作用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多少会有爱生闷气的习惯。反过来,爱生气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也比一般人高很多,因此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配合捶胸顿足,就可远离高血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