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人》:90后作家来势凶猛!

 刘淮之 2023-07-30 发布于河南

《十三人》是大益文学院最新推出的90后作家短篇小说集,挑选了十三位90后作家具有代表性的十三篇短篇小说。先依次介绍一下:

十三人

Thirteen People

图片

顾拜妮原载于《大益文学》2017年第4辑《戏》的《末路狂花》,写一对闺蜜陷入三角恋,情节和人物被顾拜妮鲜明而强劲的个人风格所统一,一切都很自然。顾拜妮用她极具标识度的文字,写出了年轻人的精神困境,带着点不屑和无所谓的困境。

路魆原载于《西湖》2018年第3期的《西鸟》,叙述清晰而细密,故事有异质感。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都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这不仅为小说带来了新鲜感,还给家族、父权这些元素的展开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小说变得丰富。 

庞羽原载于《创作与评论》2017年7月号上半月刊的《我不是尹丽川》,从尹丽川的诗出发,通过对生活细节精准的挑选和描写,最终抵达母女间细腻的微妙的情感。庞羽的语言很有特色,叙述灵动又成熟。

王邪原载于《作品》2017年第10期的《贤良》,语言生动,借西北民谣《贤良》,演绎出一个失足女和农民工的故事。王翘在等一个不会来的人,到头来一切都只是一场虚空的想象,这是王翘的逃避和闪躲,也是她无奈的无力的退路。

琪官原载于《西部》2016年第12期的《谁能带我去东京》,借一场搭车而衍生出来的灵异故事,故事发生在日本,从头到尾弥漫着一股日式气息,小说始终带着一点礼貌的疏远,而这种距离感的背后,是主人公不易察觉的孤独。 

索耳原载于《山花》2017年第3期的《白琴树苑》,独特的个人风格展露无遗,以至于很难概括整个故事。借用魏傩的话来形容索耳的小说气质:“精确,复杂,设计(转场、跳跃式对应、相似形态拟合等)的细致,因短暂的诗意充满戒备。”  

图片

顾拜妮、路魆、庞羽

王邪、琪官、索耳

崔君原载于《上海文学》2017第12期的《世界时钟》,写爱情里的一次猝不及防的背叛,我想,任何读者读到“他探过头来要亲我,我闻到了他的口臭,像把嘴巴放在了母鸡翅膀下”这样的句子,都会爱上这个修辞,爱上这篇小说。

林为攀原载于《广州文艺》2017年第1期的《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主人公是个建筑师,在人迹罕至的海边建造了一座图书馆,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这篇小说写的是彻彻底底的接近虚无的孤独,林为攀写得很彻底,把这种孤独写出了悲壮的味道。

小托夫原载于《人民文学》2018年第2期的《去年冬天在坎坎坎弄巴》,人物简单,故事简单,小托夫剥离了其他不必要的元素,把三个人放在冰天雪地里,放一个冬天,让他们猜疑,让他们嫉妒,让他们孤独,让他们知道哪怕再亲密我们也不能完完全全了解一个人。小托夫就这样拷问了自我,剖析了人性。

李唐原载于《芙蓉》2015年第1期的《动物之心》,写一个动物管理员退化成动物的故事。故事里的管理员,着装从多变少、由好奇尝试到适应到爱上吃动物饲料,李唐很专注的描写了退化这个过程,体现了他对人的原始动物性的观察与反思。

陈润庭原载于《香港作家》2017年第3期的《哈莉·奎茵》,作者让小丑女哈莉·奎茵走进“我”的生活,约“我”喝酒,和“我”聊天。陈润庭把虚构和现实交叉倒错,模糊二者的界线,这让他的小说变得不一样,变得迷人。

周朝军原载于《作家》2017年第10期的《阿根廷天堂》,主人公是一个博览群书的天才,双目失明,却又洞悉一切,知识的增长给他带来了智慧,也带来了诅咒。这是一个带着浓烈的博尔赫斯气息的故事,周朝军不是简单的把博尔赫斯做中国化处理,他在借虚构探讨“虚构”本身。

智啊威原载于《大益文学》2017年第3辑《寓》的《去杨庄捉鹤》,写村民要去一个叫杨庄的地方捉鹤,准备了很久之后终于出发了,但出发之后却不知道去杨庄的路。智啊威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一场闹剧,以此表现中国乡村的某种精神困境。

图片

崔君、林为攀、小托夫

李唐、陈润庭、周朝军、智啊威

与80后作家相比,90后作家是悄然出场的一代。随着一代文学新人在创作上的不断求索与逐渐成熟,90后作家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文学新力量。这本书里,十三位作家各显神通,十三篇小说各有千秋,这是一个独特而丰饶的选集。我们想通过这十三篇小说,大致勾勒90后作家的写作图景。

如主编陈鹏在序言里所说:“这本书是一拨生猛的年轻小说写家的'在案’,也许,它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一部'在案’。从名单上看,他们应该有资格代表当下大多数的90后们,当然也会有人反对我,说我们的名单还远不够丰满。我想,这是任何一份名单的遗憾,所谓十三人,也是遗憾的十三人,如果它能稍稍为列位看官勾勒一副90后写作的现象图,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集中阅读这些小说,我们很容易看出90后作家的优势。他们的阅读、积累和视野,都让人赞叹。单从这十三篇小说来看,我们就能发现他们对经典小说、中国传统、现代诗歌、西北民谣、日本文化、好莱坞电影这些文化的发掘和汲取。

图片

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哪怕把他们的小说放在一起,这些小说也不会互相遮蔽,我们可以从这些小说中轻易辨认出背后的名字。就像同样都是写爱情,我们很容易就分辨出那种是顾拜妮的,那种是王邪的,那种是崔君的。

他们什么都是新的。小说是新的,小说观是新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和莫言、格非那批作家一样,他们的字里行间也有卡夫卡、博尔赫斯们作用过的痕迹,但卡夫卡们在这两代作家身上作用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说实话,这本选集里的小说,都不是杰作。这十三篇小说虽然每一篇都让人眼前一亮,但多多少少都还是有遗憾。虽然这些作家已经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方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是他们还没有写出令人震撼的小说和具有普遍认同感的情感经验。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90后作家开始有自我重复的迹象,鲜见真正的创造力,有点后劲不足。

只不过,他们的写作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对他们的写作充满期待,他们终将描绘出一代人的经验和情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