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125》欧洲中世纪中期的音乐(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7-30 发布于上海

欧洲中世纪中期的音乐(上)

1.中世纪中期社会变动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公元11-14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期即中世纪的中期。随着手工业与商业的分离和商业的活跃,开始出现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

城市的产生不仅对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当时发生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艺术和音乐风格的变化,如世俗权威(即皇族权威)与宗教权威长达三个世纪的斗争的结果,使许多虔诚的教徒开始醒悟到教皇过分醉心于他们的政治权力,从而对教会产生怀疑。同时,教会内部出现了人性化的倾向,最明显地反映在对圣母玛利亚的敬仰上,这种敬仰在公元1213世纪发展到了崇拜的地步。

又如,人们对教会思想和神学的怀疑虽然还非常模糊,但已有少数人潜心观察自然和神学。出现了公元12世纪的阿特拉德和公元13世纪的培根等数学家和科学家。

十字军的东侵从根本上暴露了中世纪教会扩张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却又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复兴,使西方国家从经济和生产技术比自己先进的东方国家学到了许多文明。而在这个过程中,封建贵族社会又产生了骑士制度。贵族阶级的举止有了许多改变。人们认为一个骑士不但应当英勇善战,而且应该诚实有礼,他既应是无懈可击的勇士,也必须是无懈可击的情人。

当时在宫廷流行的爱情观认为男子应对女子献身和屈从,女子有决定爱情的权利,她们看重的是男子有无"典雅品德",而男子获取爱情的过程就是这种品德完善的过程。这种观念已经有别于宣扬禁欲主义的宗教观念,也有别于主张男子在两性关系中占主宰地位的观念,在历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恩格斯曾指出,骑士爱,是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个人之爱。公元12世纪的骑士文学和游吟歌曲就以歌颂骑士之爱为最普遍的主题。在当时宗教与世俗文化界线不太严格的情况下,许多歌曲中对女性——圣母或贵妇人——的崇敬仰慕,成了重要的内容。

经院哲学对这时期的其他文化也有直接影响,它的理性主义、强制性和强烈的论理学的倾向,在音乐中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反映。例如下文将谈的调式、节奏的规范化,早期复调音乐技术的产生等,都带有逻辑推理的成分并与宗教观念一致的地方。

公元10世纪的行会、非教会学校的出现及公元11世纪大学的产生,对文化、科学起了促进的作用。这时期,欧洲罗马式的大教堂改为哥特式的教堂。各城市竞相兴建哥特式教堂不仅反映了每座城市居民的宗教热情,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对城市的荣誉感和团结精神。这种相对活跃的精神变化和产生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社会气氛,正是孕育中世纪中、后期音乐的气氛和背景。

2.世俗单声部的歌曲

公元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流浪艺人。他们靠杂耍、驯兽及其他表演谋生,在表演时,唱一些歌曲。这些早期流浪艺人都是民间的职业艺人,所唱的歌曲中有云游歌,由游吟教士所唱,有为古代罗马诗人贺瑞斯(公元前65-8年)、朱文诺尔(公元60-140年)、维吉尔(公元前70-19年)等人的诗歌编配的歌曲,以及后来骑士歌手唱的武功歌等。在音乐上,这些歌曲同宗教圣咏并无严格的界线,其曲调类型也相仿。现在音乐史中谈及的所谓世俗音乐,实际只是以宫廷为中心的世俗单声部音乐。

法国游吟歌曲:法国的游吟歌手最初在南部普罗旺斯周围活动。这个地区自法兰克王国瓦解后,政治独立,商业发达,贵族文化也趋繁荣。恩格斯曾对普罗旺斯民族及其诗歌的贡献有过高度评价。公元12世纪中叶,法国的游吟手到了北方和德国。法国南方的游吟歌手称为"特鲁巴杜尔"。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具有高超的写作诗词技巧的人。其中有宫廷贵族、公爵、领主,也有流浪艺人、卖布商、弃儿、宫廷厨师等。那些出身卑微的人凭自己的技艺也得到了贵族的承认。他们演唱的诗歌内容以骑士爱为主。这类歌曲采用的诗歌体裁包括田园诗、晨歌、对话歌、织布歌等。特鲁巴杜尔歌手唱的音乐多为通谱歌形式,即根据诗词进行谱曲,用奥克语演唱。这些歌曲的音域很窄,一般为六度,并且多采用教会圣咏调式的第一、第七调式及其副调式。演唱者可以在个别音上加些装饰,因此常有即兴性。

法国北方的游吟歌手称为"特鲁威尔",他们大多出身名门贵族,或依附宫廷的职业艺人,但用奥依语演唱。这些歌手大多采用分节歌形式演唱。

此外,他们还使用一些体裁如抒情诗,回旋形式及叙事歌曲维勒莱等,并喜欢用叠句。

德国恋歌:法国南方兴起的特鲁巴杜尔的歌曲传到德国成为恋歌。德国的恋歌手活跃于公元1214世纪,是德国中世纪音乐的代表。他们也以演唱单声部宫廷爱情诗歌为主。恋歌诗人有一些是游吟音乐家,更多的是贵族。

只是他们演唱的歌曲内容有世俗的,也有宗教的,还有评议或赞美宫廷保护制的。他们所唱的爱情和爱人,比法国游吟歌曲更为抽象,有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其音乐更为端庄有节制性。

恋歌的体裁有歌曲、箴言歌和里奇三种。其中歌曲和箴言歌大都采用巴尔形式,即AAB的结构,而里奇则采用通谱歌曲形式,结构上相对复杂一些,如重复一对诗句(AABBCC)或重复一组诗句(AABBDDAABBCC)等,游吟歌手演唱箴言歌较多,而贵族恋歌手多唱恋歌。

公元13世纪末,法国的游吟歌手逐渐被有文化的中等市民阶级所继承,不再以贵族活动为主了。同样,德国恋歌手逐渐在公元1416世纪由大歌手(又译名歌手)的艺人所继承。其它国家如英国公元13世纪的歌曲、西班牙单声部歌颂圣母的坎蒂加及意大利的劳达,德国公元14世纪的自笞歌等等也属于这类歌曲。

3.复调音乐的产生

欧洲最早的多声部音乐文献出现于公元9世纪。有记载的早期复调音乐是在一些教堂所属的学校和大学里产生的。由于纸张稀少(公元12世纪由西班牙传入欧洲),主要靠口传心授,从而无形中培养学生敏感的听力和记忆(包括声音和音响)的能力。而学校教授的"七艺"之中,文法、修辞、逻辑学又具体培养了学生某种潜在的"复调"的技巧。

复调音乐在1114世纪期间,由两个声部、三个声部、四个声部逐渐增加而成。增加的声部一般都在上方,逐一增加。直到15世纪才有记载表明作曲家可以同时创作几个声部。其形式主要有三种:奥尔加农、康都克特和经文歌。

奥尔加农是在一首罗马教会圣咏旋律的上方平行四、五或八度配上第二个声部。一般采用即兴式的演唱方式。到11世纪,奥尔加农两个声部出现了反向或斜向的关系。当时只有四、五度和八度是协和音程,若偶尔出现其它音程,则需立即移到协和音程上去。公元11世纪的奥尔加农尚未在整套宗教礼仪中使用,只用在个别的礼仪上,原有的礼仪仍以单声部圣咏为主。公元11世纪的作曲家们又进一步将两个情绪稍有不同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但他们尚不会将两个节奏相对独立的旋律结合起来,也不会用恰当的记谱方法记录节奏。

公元12世纪初出现了华丽的奥尔加农,其圣咏主旋律仍在低音声部,而将上方增加的第二声部作为装饰。这样,当两个声部以相同的节奏运动时,奥尔加农称为"迪斯康特",当上方增加的声部用更多的音与下方主旋律的一个音相对时,就称作华丽的奥尔加农。华丽的奥尔加农的低音主旋律声部从此被称作"定旋律声部"。华丽的奥尔加农的出现,使作品有了增加长度的可能,也使主旋律成了带有持续低音的意味。结果,削弱了教会圣咏原来的主导地位,而人们的听力却自然地被上方华美的装饰性旋律所吸引。这无形中对教会音乐的功利性是一个冲击。

欧洲复调音乐最初发源于法国北部。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的两位复调音乐作曲家都写了大量的奥尔加农,而且他们都在巴黎的圣母院任职,他们是莱奥南(1159-1201年)和佩罗蒂努(1170-1236年)。

莱奥南写了一本"奥尔加农大成"包括一套二声部的升阶经和哈利路亚及为教会日历全年所写的应答唱。从他的音乐中可以看到新与旧因素的并存,如华丽的奥尔加农与节奏更为活泼多样的克劳苏拉的交替和对比。克劳苏拉在莱奥南时期,是在复调作品中划出小节的小段落。公元13世纪下半叶,奥尔加农逐渐消失,被迪斯康特所取代,而克劳苏拉则成为半独立的作品,以后又逐渐演变为经文歌。

佩罗蒂努和他的同代人将奥尔加农扩充为三个和四个声部。在佩罗蒂努时代,三声部的奥尔加农成为标准化的奥尔加农。

康都克特是从一些近似宗教礼仪音乐的材料如赞美诗、继叙咏等发展来的,其歌词虽是与宗教有关的主题,但多数并非教会的诗歌。若其歌词表现的是世俗内容的话,则大多与道德或历史事件有关。

康都克特的最大特点是其"定旋律"声部不再采用教会圣咏及其它现成材料,而是作曲家新创作的曲调,用以作固定旋律。它的几个声部都用相同的节奏。康都克特有二、三或四个声部,其音域也较狭窄,声部间可以相互交错。一般仍围绕四、五度或八度这些"协和音程"进行。

经文歌由公元13世纪初莱奥南时代的克劳苏拉演变而来,它成为独立的作品后,在公元13世纪盛行一时。经文歌一般为三个声部,"定旋律"采用圣咏,仍在低音声部。1250年以后,有些作曲家从当时的世俗歌谣及器乐舞曲中寻找素材,创作新的"定旋律"曲调。经文歌的上方第二、第三声部常常使用不同的歌词,有时甚至不同的语言,因此,不同声部具有内容不同、情感不同的歌词成了它的显著特征。1250-1280年间法国的经文歌不仅第二、第三声部与传统的"定旋律"形成了情绪的对比,而且第二、第三声部两者之间也有了性格的对比。它们多数是爱情歌曲,其中第三声部比较活泼欢快,节奏划分得较短,第二声部则可能比较缓慢,抒情,节奏比较长。但是到13世纪末,连低单的"定旋律"声部也偶尔变成更为灵活的风格。为了保持各声部的相对独立和完整性,经文歌的不同声部出现了不同结尾。在和声方面,13世纪的经文歌中,四度逐渐被当作不协和音加以处理,而三度在实践中开始成为协和音程。经文歌中这种宗教圣咏与世俗音乐的有趣结合,进一步说明了当时宗教和世俗音乐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